【文/觀察者網 張照棟】
俄烏邊境山雨欲來,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行動迅速,一路撤到波蘭……飛快撤離的同時,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還不忘捎帶手做梗圖發推特,諷刺俄羅斯。不過這波操作不到家,翻車了……
2月22日晚,美國駐基輔大使館官方推特釋出一張“基輔修建教堂的時候,莫斯科還是原始森林”的梗圖,意在諷刺普京此前在全國講話中“現代烏克蘭完全由俄羅斯創造”的言論。然而這張圖似乎幫了倒忙,衆多網民發聲諷刺,制作莫斯科和華盛頓的對比梗圖回怼。還有學者嘲諷:“這不是重申了普京的言論嗎?”美國《國家評論》的作家邁克爾·多爾蒂更是直言怒批:“大使館不留在基輔幫助美國公民,卻撤退到波蘭做梗圖。”

截圖自美國駐基輔大使館官方推特
美國大使館釋出的這張梗圖内容,是基輔和莫斯科在996年、1011年、1070年和1108年四個不同時間段的圖檔。基輔在這四個年份裡,已經先後建好了德夏廷納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維杜比奇修道院和聖邁克爾金頂修道院;而莫斯科則一直是原始森林。直至1147年,莫斯科才剛剛建成。
據悉,基輔在中世紀時期是基輔羅斯公國的首都。這個國家于公元882年由維京人建立,東斯拉夫人是這個國家的主體。1240年,基輔羅斯亡于蒙古西征。
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都源于基輔羅斯公國,他們的祖先都是東斯拉夫人。13世紀以後,俄羅斯人崛起,莫斯科逐漸取代基輔成為基輔羅斯文化的中心。16世紀中葉,莫斯科大公國改稱沙皇俄國;到了18世紀彼得一世稱帝,沙皇俄國成為了橫跨從波蘭到太平洋廣袤地域的俄羅斯帝國。
10-11世紀的基輔羅斯版圖
美媒稱,美國駐基輔大使館釋出這張梗圖,意在諷刺此前普京在全國視訊講話中“現代烏克蘭完全由俄羅斯創造”的相關言論。
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視訊講話,宣布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并簽署了相關協定與總統令。
普京在講話中稱烏克蘭是蘇聯時代的産物,“現代烏克蘭完全是由俄羅斯創造的”,而曆史上的烏克蘭則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烏克蘭從未擁有過自己真正的國家地位。”
“對我們來說,烏克蘭不僅僅是一個鄰國。它是我們自己曆史、文化和精神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京在講話中說道,“他們是我們的同志、親人,不僅僅是同僚、朋友或前同僚,而且是和我們有血緣、有家族紐帶的親人。”
普京簽署總統令 圖自塔斯社
美國駐基輔大使館的這張梗圖确實起到一定效果,得到了多家美媒和許多網民的肯定稱贊,然而也有衆多網民對此嗤之以鼻,稱這恰好佐證了普京的發言。
“當這些教堂建成時,這個國家被稱為基輔羅斯。‘羅斯’,也就是後來的俄羅斯,你知道你已經同意了普京,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嗎?”
“弗拉基米爾一世(基輔羅斯王公)可不知道他是在烏克蘭建造一座教堂……”
作家喬希·巴羅(Josh Barro)評論道:“這不是在重申普京自己的觀點嗎?”
曆史學家大衛·佩裡(David Perry)則指出,美國大使館的梗圖學術層面是準确的,但它仍傳遞了錯誤的資訊。“的确,基輔早期的開拓和後蒙古時代莫斯科的崛起是一段很重要的中世紀曆史。但是……我真的不确定外交社交媒體上的中世紀曆史的吸引力是否起到了大使館想要它起到的作用。”
還有人回怼道:“哈哈哈哈哈,那華盛頓呢?”
“說到國家成立日期,美國應該更加努力。我記得還不如非洲呢。”
有網民制作了基輔和華盛頓的對比梗圖:“那就來吧,這個曆史更準确。”
還有網民制作了莫斯科和華盛頓的對比梗圖回怼:
英國網民也不甘寂寞,拿着倫敦和華盛頓的對比梗圖嘲諷道:“發的什麼奇怪的東西,不過好吧,我陪你玩玩。”
美國《國家評論》雜志的資深作家邁克爾·布蘭登·多爾蒂(Michael Brendan Dougherty)怒批道:“美國國務院正放棄其在基輔的核心職能,即為居住在那裡的美國公民服務;卻撤退到波蘭去做梗圖。諷刺的是,這将在俄羅斯人心中證明,基輔是他們文明的搖籃。幹的漂亮。”
這件事還引起了俄羅斯媒體的關注。“今日俄羅斯”的負責人布萊恩·麥克唐納(Bryan MacDonald)嘲諷道:“第一,這太幼稚了;第二,這實際上隻是強化了俄羅斯的觀點,即基輔是他們文明的搖籃;第三,美國大使館已經逃到波蘭,而其他西方國家的大使館仍留在烏克蘭。”
據此前報道,在俄烏邊境局勢劍拔弩張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14日宣布關閉位于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大使館,并将相關業務和剩餘外交人員遷往該國西部城市利沃夫,理由是“俄羅斯軍隊的集結速度顯著加快”。 此前,美國已下令多數外交人員離境并暫停領事服務後, 基輔使館的人員已大幅減少。
在普京宣布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獨立”後,布林肯又以“安全原因”為由,宣布之前已經撤到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的美國國務院從業人員連夜撤離,“在波蘭過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