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心情變差?焦躁不安、容易對身邊人發火?或者深夜裡一個人在家裡獨自難受,因為壓力大而失眠、暴飲暴食等……你的情緒讓你的生活變得非常不美好。
日本一位精神科醫生藤川德美,基于自己36年的臨床經驗,5000多例的病例,寫了一本書《你的抑郁,90%可以靠食物改善》,今天我就将書中的一些重點内容與大家分享。
首先要明确的是,書中的觀點是基于藤川醫生的臨床經驗,并未上升到疾病的治療指南層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幸存者偏差”,也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能替代專業的醫學建議。是以我盡可能結合我的認知,對知識點進行一些梳理和歸納,幫助大家建立一個通過合理營養幹預不良情緒的新知。
你隻是吃飽了,卻吃得不夠好
大部分人面臨質性營養失調
正如藤川醫生所言,一直以來,醫療都重藥物而輕營養,許多亞健康狀态也是由于營養不足而導緻的。
那營養不足就是吃得不夠嗎?其實不一定!
營養不足分為2種:“量性營養失調”和“質性營養失調”。前者常見于飯量較小的女性和老年人,以後一些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群;而後者其實是大多數正常人群所面臨的情況,吃得足夠多、足夠飽,但卻真實的營養失調。
質性營養失調的人飲食有個特點:糖過量+蛋白質不足+脂肪酸不足+維生素不足+礦物質不足。
蛋白質的“木桶效應”
你吃的蛋白質可能不夠優質
正在經曆不安情緒的朋友,首先要檢查自己吃的蛋白質是否足夠,因為蛋白質是構成神經遞質的主要原料,如:可以使人鎮靜的血清素、讓人感到快樂的多巴胺等,而神經遞質的多少,直接影響着人的心理狀态。每天需要至少補充50~70g蛋白質。這是量的要求。
而在質的方面,需要了解哪些食物是更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不然達到同樣的飽腹感,營養的品質下降。
那麼應該如何評估一個食物的蛋白質是否優質呢?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由各種不同的氨基酸構成的,如果把蛋白質看成一個“木桶”,那麼氨基酸就是一塊塊的“木闆”,木桶(蛋白質)好不好,是由最短的那塊木闆(氨基酸)決定的。
類比到營養學上,就是“氨基酸評分”,如果某種食物的氨基酸構成和比例越接近人體,那麼它的蛋白質就越容易被人體吸收,也就越優質。
給大家整理了常見的氨基酸評分為100的食物:雞蛋、豬肉、羊肉、雞肉、牛肉、牛奶、蚬貝、沙丁魚。
特别推薦多吃雞蛋。從營養的角度,雞蛋是近乎完美的食物。雞蛋富含卵磷脂,它的組成成分之一——膽堿,是合成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原材料。和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一樣,體内乙酰膽堿量不足會誘發抑郁。每天至少2個雞蛋,如果不吃肉,可以吃5個,不僅可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還能為乙酰膽堿合成提供原料,對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
雖然植物來源的蛋白質也很好,但是相比而言,更推薦動物來源的蛋白質。
在體檢的時候,有一個名額叫做“血尿素氮(BUN)”,正常範圍是8~20mg/dL,如果這個值偏高意味着可能是腎功能障礙,偏低就代表蛋白質攝入不足(也有可能是重度肝功能障礙)。藤川醫生建議将BUN目标值維持在15~20mg/dL,以幫助患者攝入更多的優質蛋白。
女性的抑郁和驚恐
多源自鐵的攝入不足
在體檢的時候,一般會根據“血紅蛋白值”判斷是否貧血,但是要知道是否由缺鐵造成的,要關注一下“鐵蛋白值”,它反映了人體儲鐵量。如果我們把血紅蛋白比作你口袋裡的現金,那麼鐵蛋白就是你在銀行的存款。
藤川醫生發現,來他診所就診的抑郁症或驚恐症患者中,很多鐵蛋白值很低,尤其是沒有絕經的年輕女性,日常不注意補鐵會導緻慢性缺鐵,導緻經常感覺疲憊、倦怠、昏昏沉沉、焦躁不安等。
如果鐵蛋白值低于10,最好拿出2~3個月時間來恢複鐵蛋白值,當這個值達到30~50的時候,患者多在1個月後就能感受到身心狀況的改善。
那如何有效補鐵呢?
記住,每天至少吃200g肉:肉類、肝髒、魚類中的鐵含量較高,而且是血紅素鐵,吸收率更高,尤其推薦牛肉,是一種可以同時補充蛋白質和鐵的食物,牛肉中更推薦草飼牛肉,包含更多的Omega-3優質脂肪酸。
而大家熟知的補鐵蔬菜——菠菜,雖然含量高,但是為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低,而且蔬菜中的植酸等物質還會進一步阻礙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還要提醒的是,如果通過吃魚來補充,經常會吃不夠,因為魚有魚骨,而一般我們吃了一條魚,覺得吃了很多,其實剔除魚肉魚骨等,并沒有吃多少肉,一條200g的魚其實肉可能隻有100g左右。
如果光靠吃飯達不到推薦量
選擇蛋白粉和鐵劑來補充
女性由于生理期、懷孕、哺乳等,會需要更多的鐵和蛋白質,而實際情況是,女性吃得非常少,缺鐵、缺蛋白質的情況非常嚴重。
如果本身胃口小,再由于情緒不佳導緻食欲低,攝入量又會大打折扣,再不注意補充,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是以,如果實在靠正常飲食沒有辦法達到推薦量,可以選擇蛋白粉和鐵劑來幫忙。
1)蛋白粉:如果每天吃不到200g肉+3個雞蛋,可以選擇蛋白粉作為補充,每次10~20g,每天2次。優先選擇分離乳清蛋白粉。堅持服用蛋白粉還可以有效減少精神疾病藥物的使用量。
2)鐵劑:優先選擇氨基酸螯合鐵營養補充劑,沒有“鐵鏽味”,而且吸收率更高。
這些食物最好不要吃
它們會讓你的情緒更差
1)精制碳水、遊離糖
精制碳水最常見的就是精白米、面,米在精加工過程中,胚芽中的維生素、礦物質随着米糠、麸皮一起被丢棄,沒有這些營養素的精白米面不過是“下腳料”。
遊離糖主要就是白糖、冰糖、紅糖、蜂蜜、麥芽糖漿、葡萄糖漿、玉米糖漿、果葡糖漿、果汁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蜂蜜和果汁也屬于遊離糖。
這兩類食物吃下去會影響我們的血糖,引起胰島素分泌過量,容易導緻神經遞質(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缺乏。根據抑郁症機制研究中的“單胺假說”,神經遞質缺乏正是抑郁症發病的原因,市面上的一些抗抑郁藥便是基于這一假說開發的。
2)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的“壞脂肪”,過多攝入會增加心梗等疾病的發生率。反式脂肪酸常見于市售的各種加工食物,成本低但是香氣撲鼻。
烘焙油炸食品中,比如威化餅幹、夾心蛋糕、蛋黃派、代可可脂及巧克力制品、冰淇淋、炸薯條、蛋撻等,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尤其要注意配料表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植脂鮮奶油”、“植脂末”等字樣的食物。
雖然大陸《預包裝食品營養标簽通則》中規定當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時,可以标示為“0”反式脂肪酸。是以大家看到某款食品聲稱不含反式脂肪酸并不一定是真的沒有,有可能隻是低于0.3g/100g而已。
藤川醫生的營養補充組合
促使ATP激增,緩解情緒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ATP?
ATP就是三磷酸腺苷,它可以為生物體儲備和供給能量,也是能量傳輸的中介物質。ATP對于人體好比電之于機器,沒有電,機器無法運轉,沒有ATP,人體無法生存。
如何讓ATP更多?
首先,改變膳食模式。相比葡萄糖,脂肪酸生成ATP的效率更高,是以,把以碳水為主的飲食結構改變成“高蛋白+相對高的優質脂肪+低碳水”,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ATP。而要保證這一過程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充足的維生素等輔酶和輔因子,推薦補充以下的維生素組合:
鐵:70~100mg/d
複合維生素B:根據含量,最好含VB1、VB2、VB6等各50mg,每天各種VB攝入量達到200mg
維生素C:每天6000~9000mg
維生素E:400~800IU/d
注意:維生素E與鐵不要同服,早上吃VE,晚上吃鐵劑。不缺鐵的男性可以不用補鐵。
藤川醫生給大家的忠告,所有的慢性病都是質性營養失調,治療方法其實都可以遵循大的思路,就是“高蛋白質+低碳水+适量脂肪+大劑量維生素+适量礦物質”,以上的推薦量僅供參考,最佳攝入量因人而異,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去不斷修正。
最後,祝大家都能早日驅散不良情緒,find your inner peace…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内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