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幹部職工群衆以奮進姿态展現新作為——
在春天裡闊步前行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美玲

1月11日,郭茂林在作黨建工作述職報告。唐林 攝
四師可克達拉市鎮江進階中學援疆教師魏似月(右二)為學生講解數學題(資料圖檔)。魏似月 提供
1月25日,周麗娟在直播銷售農産品。 周麗娟 提供
春節假期結束,兵團幹部職工群衆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兩委”成員走鄉入戶,傾聽群衆聲音,為鄉村振興築牢“戰鬥堡壘”;西部計劃志願者踏上西行之路,投身西部熱土,在兵團揮灑汗水;創業者利用專業領域優勢,發揮特長,積極投入工作。
新的一年,兵團幹部職工群衆在春天裡闊步前行,以奮發有為的姿态書寫新的篇章。
郭茂林:帶領職工過上好日子
2月14日,六師五家渠市一〇三團裡香甜路社群的會議室中,十四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郭茂林在修改課件,他準備為種植戶們講一堂題為《如何選擇最佳棉種》的課。
“郭書記,您說種啥我們就種啥,去年您指導我們種的新品種‘中棉113’,收獲特别好,今年大夥兒還跟着您幹!”十四連職工李佩新說。
“今年種什麼,我不能決定,你也不能決定,而是由市場來決定,我們先來分析市場行情,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棉種。” 對李佩新的提問,郭茂林耐心作答。
上大學時,郭茂林所學的專業是植物保護。2014年,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郭茂林作為選派生來到一〇三團工作。來到一〇三團後,郭茂林走遍了團場的田間地頭,幾年下來他對團場的地理環境和農作物種植情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郭茂林發現一〇三團有着多年甜瓜種植曆史,要想甜瓜銷售得好,可以改良甜瓜種植技術,種植有機甜瓜。在郭茂林的牽頭下,一〇三團十四連和兵團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簽訂有機甜瓜種植認證合同,采取“訂單+職工”的種植模式,有技術指導,有客商墊資,還不愁銷路,這讓種植戶們幹勁十足。
除了甜瓜,郭茂林對棉花種植也有研究。每年春耕備耕期間,郭茂林都會組織種植戶們舉辦農作物種植技術教育訓練班。
郭茂林說,今年他計劃帶領種植戶們建立一條落地棉回收、加工生産線。以往,沒有盛開的棉花和未采淨的棉花都會被丢棄在地裡,造成了浪費。2021年,郭茂林引進了一台“落地棉撿拾機”,對這些棉花進行二次撿拾,通過100畝地的試驗作業,每畝增收純利潤約100多元。
“今年我想擴大試驗地範圍,再建一座小型網套深加工廠,拓寬職工多元增收管道,開啟職工緻富新路子。”郭茂林說。
周麗娟:創業開啟幸福生活
近年來,搭乘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越來越多的兵團職工成功創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十三師新星市火箭農場十四連職工周麗娟就是這樣一位創業者。
2月17日,天空飄着小雪,十三師新星市火箭農場十四連哈密農騰盛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一派紅火的工作景象,“熊貓果緣”系列農産品已經開工生産。
工廠的一間辦公室内,哈密農騰盛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麗娟坐在電腦前,通過視訊和幾位員工開線上會議。去年,“熊貓果緣”系列農産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銷量較大。今年剛開工,周麗娟和同僚們積極聯系内地的大型食品賣場,争取聯系到更多供銷商選擇十三師特色農産品。
周麗娟是一名“80後”。2013年,周麗娟辭去了在廣東的營銷工作,回鄉創業。周麗娟說:“我的家鄉在新疆,我希望通過電商平台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并購買新疆的農産品,是以我想在連隊發展電商,也可以幫助職工在家門口就業。”
回鄉後,周麗娟注冊成立了哈密果然良品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創立“熊貓果緣”農産品品牌。創業過程中,周麗娟不斷探索“網際網路+農産品”銷售模式。2021年11月,她與十四連哈密農騰盛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合作協定,對合作社成員種植的葡萄、紅棗等農産品進行加工、售賣。
線上會議結束,周麗娟就開始準備今年“戈壁巧女社群電商直播達人公益教育訓練”的活動策劃方案。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周麗娟關注婦女創業、就業問題。2020年7月,在兵團婦聯的支援下,周麗娟啟動了“戈壁巧女”社交電商直播達人公益教育訓練項目。經過教育訓練後的婦女可通過“戈壁巧女”電商平台,直播銷售農産品,就業增收。
魏似月:把知識的種子撒在天山腳下
寒假剛過,四師可克達拉市鎮江進階中學援疆教師魏似月所教的高三理科創新班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複習。2月18日的晚上,踏着月光,魏似月走進高三理科創新班晚自習教室。
學生們上了高三後,每逢周五晚自習,魏似月都會放棄休息時間,來到教室給孩子們補習數學。
魏似月有着多年高中數學教學經驗,曾獲得過“鎮江市骨幹教師”“鎮江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援疆前,她已是江蘇省大港中學學生發展處副主任。2020年年初,魏似月積極響應援疆号召,主動報名赴四師可克達拉市參加援疆支教工作。
魏似月的到來,不僅給可克達拉市鎮江進階中學注入新鮮的師資力量,也帶來了好的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
援疆之初,魏似月就給自己定下目标——“不僅要做好本職教育教學工作,還要做好‘傳幫帶’工作”。魏似月制定了“十個一”計劃,即帶好一個徒弟、上好一堂觀摩課、幫扶一名貧困生、締結一個友好家庭、舉辦一次專題講座、指導徒弟上一堂公開課、組織一次學科活動、參與一次送教下鄉活動、留下一條寶貴建議、制定一個徒弟成長規劃。
魏似月說:“今年,我想抓住援疆時光的尾巴,把知識的種子撒在天山腳下。”
《兵團日報》(2022年2月22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