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ature最新判定:氫燃料電池有三大弊端、“已無商業化機會”!

Nature最新判定:氫燃料電池有三大弊端、“已無商業化機會”!

近日,一篇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研究得出,雖然氫燃料具備零排放的優勢,理論上來看,可以作為解決交通領域碳排放的完美解決方案。

但不幸的是,氣候變化的緊迫性,無法給氫燃料電池汽車足夠的時間進行商業化落地。不管是業界還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把重點放在純電動車方向。

Nature最新判定:氫燃料電池有三大弊端、“已無商業化機會”!

作為清潔能源,氫一直被給予厚望,也被認為是交通領域碳排放的最佳方案之一,以豐田為首的不少車企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研究,并開發出搭載了氫燃料電池的車輛。這篇在《Nature》上的研究,着實卻給氫燃料電池汽車潑了一大盆冷水!

該研究指出氫燃料電池在商業話方面有三大弊病,最後,作者更是直接下結論稱:氫燃料電池在商業方面已經完全失去了機會。該篇論文的作者并未質疑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上的可行性,而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判定氫燃料電池汽車沒前途。

首先,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擠壓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存空間。随着技術的發展,目前主流動力電池,續航突破400公裡已經為常态,最新的動力電池,甚至已經突破1000公裡;在補能時間方面,800V超沖,可以在15分鐘内充電續航200公裡。是以氫燃料電池更遠的續航、更快的補能優勢已經愈發不足。

Nature最新判定:氫燃料電池有三大弊端、“已無商業化機會”!

至于在氫燃料電池具備優勢的重卡物流運輸方向,純電動重卡也可以完成補位,作者表示,用于長途運輸的卡車,每天行駛超過500公裡,這對純電動重卡的續航來說挑戰不小。但歐洲法規要求,卡車司機每行駛4.5小時後必須停車休息45分鐘。在4.5小時内,一輛重型卡車最多可以行駛400公裡左右。而國内也有類似的規定,也有類似的規定:連續駕駛4小時,必須休息20分鐘。是以,如果用于純電動卡車的快充電池,以及補能網絡能夠大規模鋪開,450公裡的續航,對于純電動重卡來說已經足夠了。

其次,對比純電動車的落地速度,全球碳排放的時間表,已經給不了給氫燃料電池汽車足夠的時間,來解決成本和技術問題,最終完成商業化。資料顯示,2021年初,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僅2.5萬輛,加氫站共計約540座。相比之下,截至今年初,全球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型的保有量已經達到1500萬輛,僅從資料來看,純電動車已經成為了主流。

Nature最新判定:氫燃料電池有三大弊端、“已無商業化機會”!

此外,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如北美、歐洲和中國,都已經做出了減少碳排放的承諾,以美國和歐洲為例,到2030年碳排放減少至少50%,距今已不到8年的時間,而氫燃料電池車能否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大規模商業推廣,作者持懷疑态度。

最後,純電動車補能網絡建設已經具備相當規模,作者認為電動車的補能網絡,建立在全球電網基礎設施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世界上幾乎每一個電源插座都是潛在的充電站。而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能,就需要另起爐竈,不僅成本高昂,在技術方面,氫燃料的儲存、運輸都還存在問題。

而要解決以上三大問題,投入的時間和資源都是不可計量的,正因如此,作者才給氫燃料電池車的大規模商業落地判下了“死刑”。

3大劣勢,條條緻死。在作者看來,氫燃料在交通領域,命已休矣。氫燃料電池,産業現狀怎麼樣?學界如此,在業界,氫燃料電池,國内國外出現兩個截然不同的趨勢。從國内來看,雖然純電動車仍然占主流,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落地,不管從産業還是政策支援上,從未停滞。截止到去年年末,國内有50多個地級市釋出氫能産業規劃,各地相繼出台相關扶持政策。

但目光向外,曾經押注氫能源的日韓車企,多年投入後似乎并沒有激起什麼水花,從官方态度上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似乎也難以為繼。去年7月,本田宣布旗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Clarity Fuel Cell停産,後續也沒有公布新的氫燃料電池車型,研發重心,轉向純電動車。同樣選擇停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還有日産,早在去年年初,就宣布暫停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将資源集中在電動車研發中。至此,日系三強中,僅剩豐田一家,還在氫燃料電池汽車賽道持續投入。除此之外,南韓車企現代,曾經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堅定支援者,也在去年年末被媒體曝出,暫停開發Genesis氫能汽車項目,大量削減燃料電池團隊規模。

國外遇冷,國内火熱,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基本态勢。

免責說明 | 我們對文中所述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