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特爾如何打敗AMD和蘋果?挖他們的人!

"Intel is back."

去年底,12 代酷睿釋出,相比 11 代性能大幅提升,甚至能效比上可以和蘋果 M1 MAX 一較高下。是以英特爾底氣也越發充足。其 CEO 帕特 · 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不僅在公開場合頻頻放話要赢回蘋果,還宣稱 12 代酷睿已經把 AMD 甩在身後。

科技競争就是人才競争。12 代酷睿的釋出隻是英特爾重拳出擊的前奏,想要坐穩晶片領軍者地位,還得不停招兵買馬——招 AMD 的 " 兵 ",買蘋果的 " 馬 "。

競争不止,挖人不止

近日有報道稱,AMD 獨立 GPU 首席 SoC 架構師羅希特 · 維爾馬(Rohit Verma)将跳槽英特爾,并被委以重任。此前,他曾為英特爾效力 15 年,從事 SoC 架構方面的工作,此番算是回到了老東家。

羅希特 · 維爾馬在 2013 年出走 AMD,曾先後擔任半定制化業務部門主管架構師和獨立 GPU 晶片的主管 SoC 架構師等職務,還參與過遊戲、雲遊戲、消費級産品和工作站等細分市場的項目。如今回歸英特爾的他,仍将負責獨立 GPU 晶片的設計工作。

英特爾如何打敗AMD和蘋果?挖他們的人!

無獨有偶,蘋果 M1 晶片設計總監傑夫 · 威爾科克(Jeff Wilcox)也收到了英特爾遞來的橄榄枝。

在蘋果公司任職期間,他為蘋果公司打造了 M1、M1 Pro、M1 Max 系列晶片,是蘋果 M1 開發團隊的主力幹将。可以說,傑夫 · 威爾科克是蘋果得以在桌面級 CPU 領域與英特爾分庭抗禮的關鍵人物之一。

有趣的是,威爾科克的老東家也是英特爾。

他從 1997 年開始就在英特爾任職,10 年後轉為英偉達的首席架構師,又于 2010 年回到英特爾,3 年後入職蘋果,擔任 Mac 系統架構總監。

曾經離開英特爾的他,也走了和羅希特 · 維爾馬一樣 " 先去後歸 " 的道路。

除上述兩位,英特爾還從 AMD 挖來了多位技術專才。

2021 年 9 月,英特爾從 AMD 挖走兩員大将,分别是在 AMD 工作了 13 年的 Steve Bell,和工作了 15 年的 Ritche Corpus,他們主要負責顯示卡軟體、遊戲合作業務。

同年 10 月,AMD 的一位技術方向的副總裁 Vineet Goel 加入英特爾,擔任副總裁、GPU 架構和 IP 工程業務總經理,主要負責 Xe GPU IP 路線圖的規劃。

顯然,技術出身的英特爾現任 CEO 基爾辛格非常明白 "21 世紀的競争,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争 "。

跳槽,矽谷大佬的傳統技能

挖人這件事,其他科技巨頭也沒少花心思。

例如蘋果,除了從英特爾挖走傑夫 · 威爾科克以外,蘋果還曾在 2019 年将 ARM 首席架構師邁克 · 菲利波(Mike Filippo)收入麾下。

此前,邁克 · 菲利波主導了 Cortex-A76、Cortex-A72、Cortex-A57 以及 ARM 即将推出的 7nm+ 和 5nm 晶片的開發,同時也是已經規劃和開發中的第三代 A76 和 Zeus CPU 的首席架構師。同樣,此前邁克 · 菲利波也有在 AMD 和英特爾工作的經曆。

據最新消息,邁克 · 菲利波也有意再次跳槽,為微軟開發用于雲計算服務和 Surface 系列個人電腦伺服器的處理器。

晶片産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以至于企業間 " 挖牆腳 " 的事件會頻繁發生。

除了企業求賢若渴,矽谷堅決反對競業禁止協定的就業環境也是他們 " 反複橫跳 " 的關鍵。

美國大部分州法律都支援競業禁止協定,但加州是個例外,并不承認和強制執行離職後的競業禁止協定。得益于此,高科技人才得以毫無法務顧慮地在矽谷各大科技巨頭間自由流動,并由此形成了矽谷的 " 流動文化 "。

前蘋果知名 CPU 架構師吉姆 · 凱勒(Jim Keller)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在 1998 年加入 AMD,成為 AMD K8 微架構的首席架構師。2008 年吉姆 · 凱勒加入蘋果,主導推出了蘋果第一款自研晶片 A4,幫助蘋果在自研 CPU 方面奠定了基礎。

英特爾如何打敗AMD和蘋果?挖他們的人!

吉姆 · 凱勒

4 年後他又回到 AMD,操刀新一代 x86-64 和 ARM 微架構(Zen 和 K12)的開發,幫助 AMD 走出低谷。

2016 年他又跳槽到特斯拉,負責 AI 晶片的架構設計,不久後又從特斯拉跳槽到英特爾。

跳槽通常伴随着高額的薪資,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功成名就的技術大佬們來說,無論在哪一家巨頭企業,職業前景都不會差,頻繁跳槽更像是 " 我打敗我自己 " 的獨孤求敗。

而對英特爾來說,這是過去自己被擊敗的原因之一,現在這也是它得以反擊其他巨頭的有力支撐。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實習生 梁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