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作者:悅湖科技城 武侯科協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2月21日,健康成都官微消息,為友善市民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現公布全市152家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醫療機構名單、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定點醫療機構名單和33家臨時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名單。

近期有疫情地區旅居史、與陽性病例軌迹有交集、收到提醒短信、健康碼變為“黃碼”等人員,在主動報備的同時,請主動關注健康成都官微釋出的重點人員社群分類管理措施、國内新增本土疫情活動軌迹和核酸檢測機構、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定點機構等資訊,主動落實疫情防控措施,自覺做好個人疫情防護。一旦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腹瀉等不适症狀時,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居史。就診過程中請做好個人防護并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從2022年2月20日起至全市所有區域調整為低風險為止,健康碼“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免費,檢測費用由市級财政全額承擔。

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醫療機構名單

(點選大圖檢視)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定點醫療機構名單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臨時核酸檢測便民采樣點名單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健康碼如何轉綠?

“黃碼”人員該去哪裡進行

核酸檢測和看病就醫?

“黃碼”孕婦、危急重症怎麼辦?

别急,四川推出“黃碼”人員綠色通道

↓↓↓

一、如何申請轉“綠碼”?

答:1.紅碼人員在完成集中及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後,自動轉為"綠碼”。

2.“黃碼”人員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後,會自動調整轉為綠碼。

3.如果不能轉為“綠碼”,可通過“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式頁面下方“我要申訴”以及“12345熱線”等管道進行解決。

二、“黃碼”人員去哪裡做核酸檢測?

答:目前各縣(市、區)均設有“黃碼”人員核酸檢測定點醫院,最新名單可在四川天府健康通“醫療防疫機構查詢”子產品中查詢,也可咨詢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和25家“黃碼”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溫馨提示

“黃碼”人員做核酸檢測注意事項

1.“黃碼”人員要規範佩戴好口罩,按“黃碼”人員管控規定就近前往核酸檢測定點醫院。

2.醫院為“黃碼”人員開通綠色通道,設定快速檢測專區,簡化檢測流程,友善大家盡快完成核酸檢測。

3.“黃碼”人員要如實報告流行病學史,如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立即分流到發熱門診排查;如無,采樣後做好個人防護,按“黃碼”人員管控規定自行回家。

三、“黃碼”人員看病就醫怎麼辦?

答:1.“黃碼”人員要規範佩戴好口罩,按“黃碼”人員管控規定就近前往醫療服務定點醫院。

2.醫院為“黃碼”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由預檢分診從業人員引導至發熱門診,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

3.現場核酸檢測陰性的,可自行到相關臨床科室診治。現場核酸檢測陽性的,就地留觀隔離,等待複核排查,确診後立即按規定轉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治療。

劃重點

目前各縣(市、區)均設有“黃碼”患者醫療服務定點醫院,最新名單可在四川天府健康通“醫療防疫機構查詢”子產品中查詢(如上圖),也可咨詢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四、未做核酸檢測的“黃碼”危急重症患者怎麼辦?

答:對無核酸檢測報告(證明)的危急重症患者,醫院優先實施救治,現場進行核酸檢測。

五、我是“黃碼”患者,但是有24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報告,還需要去定點醫療機構看病就醫嗎?

答:持24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報告的“黃碼”患者,如無發熱、幹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也無中高風險區旅居史,可自行選擇醫療衛生機構診治。

六、我是“黃碼”孕婦,如何做孕期保健?

答:各地婦幼保健機構會指導轄區助産機構根據孕情保健和就診需要提供咨詢指導服務,合理調整産檢安排,科學指導就診,提供産檢和分娩機構就診資訊。各地“黃碼”孕産婦就診定點醫院均設有咨詢電話,提供預約和咨詢服務。

六、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能收治“黃碼”患者嗎?

答: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門診部、個體診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得收治“黃碼”患者。如“黃碼”患者看病就醫,應指導其規範佩戴口罩,告知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按“黃碼”人員管控規定就近前往醫療服務定點醫院。

來源 :健康成都官微、健康四川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