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作者:悦湖科技城 武侯科协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2月21日,健康成都官微消息,为方便市民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现公布全市152家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医疗机构名单、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和33家临时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名单。

近期有疫情地区旅居史、与阳性病例轨迹有交集、收到提醒短信、健康码变为“黄码”等人员,在主动报备的同时,请主动关注健康成都官微发布的重点人员社区分类管理措施、国内新增本土疫情活动轨迹和核酸检测机构、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定点机构等信息,主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自觉做好个人疫情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就诊过程中请做好个人防护并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从2022年2月20日起至全市所有区域调整为低风险为止,健康码“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免费,检测费用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

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医疗机构名单

(点击大图查看)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临时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名单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健康码如何转绿?

“黄码”人员该去哪里进行

核酸检测和看病就医?

“黄码”孕妇、危急重症怎么办?

别急,四川推出“黄码”人员绿色通道

↓↓↓

一、如何申请转“绿码”?

答:1.红码人员在完成集中及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后,自动转为"绿码”。

2.“黄码”人员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后,会自动调整转为绿码。

3.如果不能转为“绿码”,可通过“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页面下方“我要申诉”以及“12345热线”等渠道进行解决。

二、“黄码”人员去哪里做核酸检测?

答:目前各县(市、区)均设有“黄码”人员核酸检测定点医院,最新名单可在四川天府健康通“医疗防疫机构查询”模块中查询,也可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收藏!全市152家24小时核酸检测机构和25家“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温馨提示

“黄码”人员做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1.“黄码”人员要规范佩戴好口罩,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核酸检测定点医院。

2.医院为“黄码”人员开通绿色通道,设置快速检测专区,简化检测流程,方便大家尽快完成核酸检测。

3.“黄码”人员要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如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立即分流到发热门诊排查;如无,采样后做好个人防护,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自行回家。

三、“黄码”人员看病就医怎么办?

答:1.“黄码”人员要规范佩戴好口罩,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2.医院为“黄码”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由预检分诊工作人员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和核酸检测。

3.现场核酸检测阴性的,可自行到相关临床科室诊治。现场核酸检测阳性的,就地留观隔离,等待复核排查,确诊后立即按规定转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治疗。

划重点

目前各县(市、区)均设有“黄码”患者医疗服务定点医院,最新名单可在四川天府健康通“医疗防疫机构查询”模块中查询(如上图),也可咨询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未做核酸检测的“黄码”危急重症患者怎么办?

答:对无核酸检测报告(证明)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优先实施救治,现场进行核酸检测。

五、我是“黄码”患者,但是有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还需要去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吗?

答: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黄码”患者,如无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也无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可自行选择医疗卫生机构诊治。

六、我是“黄码”孕妇,如何做孕期保健?

答:各地妇幼保健机构会指导辖区助产机构根据孕情保健和就诊需要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合理调整产检安排,科学指导就诊,提供产检和分娩机构就诊信息。各地“黄码”孕产妇就诊定点医院均设有咨询电话,提供预约和咨询服务。

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能收治“黄码”患者吗?

答: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部、个体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收治“黄码”患者。如“黄码”患者看病就医,应指导其规范佩戴口罩,告知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按“黄码”人员管控规定就近前往医疗服务定点医院。

来源 :健康成都官微、健康四川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