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門第懸殊的婚姻,有多令人難堪?人世間:親家上門,不值一文

文/好孕姐

昨天,和我媽聊天。說到過年走親戚,老太太突然來了句“現在的小孩兒真精,墩兒從你家回來以後,嚷嚷着再也不去大姑家了,還要去小姑家。”我好奇地問為啥,我媽啧啧道“去大姑家連一口水也沒有,去小姑家一小會兒就吃了三頓飯”……嗯,小孩子果然是最敏感的,四歲的娃娃也知道被人冷落的不舒服和難堪。

門第懸殊的婚姻,有多令人難堪?人世間:親家上門,不值一文

鏡頭劃拉到墩兒來我家那天,一大早,婆婆就起床包餃子。由于擔心自己的廚藝,還特意去買了幾份熟食的肉菜和水果,煮了雞蛋茶。講真,不管出于對親家的尊重,亦或者為了自己的面子,這都應該是尋常的待客之道。是以,當聽到墩兒去他大姑家連水都不讓喝時,我真的是忍不住爆粗口“我去,看不起誰啊”。

電話那頭,我媽沉默了片刻,裝作不在意地說了句“親家上門,不值一文啊,别當回事,反正一年也就去這麼一回”。唉,瞬間想抱抱我家可愛的老太太,敏感細膩的她怎麼可能不難受。

心疼之餘,不得不感歎,中國式的親家關系真是讓人諱莫如深。有些親家,僅僅是有個八竿子打不着邊的有錢親戚,立馬就覺得自己也是皇親國戚,牛逼哄哄地拿喬起來。如果是真正的門不當戶不對,門第懸殊的婚姻,又該有多令人難堪? 言至于此,就不得不提被網友怒贊可以封神的熱播劇《人世間》。

正所謂最令人唏噓不已的,往往不是小說和劇集裡的故事,而是真實的人間。

于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裡書寫情懷和熱望。作家梁曉聲說,他更關注的其實是更大群體的命運。但誰讓咱們都是時代巨輪下的小人物呢,是以看劇時,我們看到的是人生百态,是父子、妯娌、親家關系。其中,讓大多數人最意難平的是,周秉義的嶽父母對待親家的态度。

門第懸殊的婚姻,有多令人難堪?人世間:親家上門,不值一文

省長的女兒和貧窮落後的光字片子弟,高門貴女下嫁窮秀才的即視感。雖然周秉義很優秀,但依舊改變不了郝省長夫婦對這門窮親戚嫌棄到骨子裡的抵觸。他們怕親家因為各種煩人事求到自己,是以從沒登過親家的門。周家父母生前,從未見過他們一面。甚至連周志剛從貴州帶回來,特意讓兒媳送給親家的兩桶名貴茶葉,也被塵封在郝省長家的雜物間裡。唉,這真是印證了那句俗語“親家上門,不值一文”,字字珠玑。

雖說周家早已坦然面對親家的這種刻薄和沒有人情味兒,也了解傲慢不是他們的錯,而是雙方地位和差距的必然結果。作家梁曉聲自己更是為這種親家關系做了解釋:

還有原著中,郝冬梅的父親是一早就去世的,她的母親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幹部,是以去“光字片”客觀上就有困難,兩家也是盡量通過兒女進行問候。劇裡面做了改動,我也在想,郝父表現出那樣态度的邏輯是什麼?後來我想,他可能也是為了周家人考慮。兩家人如果走動多了,在街坊四鄰中傳開,那麼就會不停有人來托他們幫忙。長此以往,對周家更是一個消耗。是以郝父可能會想,幹脆由他來承受這一切,避免更多的一些尴尬。

但當看到周志剛在病床上說“自己一輩子不願求人,臨到死了,更不希望與金月姬有來往”,我不禁歎息,沒和親家見一回面,大概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和隐痛。這位驕傲的父親,唯獨在親家關系上不止一次自卑和怯懦過。

中國式親家關系藏着太多的學問,到底該如何平等相處?

人性是最複雜的,這真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楚。但從身邊人和各種社會新聞中,也是可以得出這樣兩點共識:

1.最好的婚姻是門當戶對,勢均力敵

提到門當戶對這個詞,總會戳中一些人敏感的神經。在他們的概念裡,這是勢利眼和物質拜金看不起人的表現。兩個人隻要相愛,為啥要被那些黃白之物、身份地位所束縛?

啧啧,有這種想法的人,肯定沒接受過社會的毒打。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門第懸殊的婚姻,有多令人難堪?人世間:親家上門,不值一文

門當戶對,勢均力敵,聽起來很功利,但這樣的婚姻才是最穩固的。親家之間,少了比較和算計,不存在誰看不起誰,相處起來也自在舒服;夫妻之間,就算哪天你我變成左手摸右手的親人,但作為勢均力敵的戰友,依舊會互相欣賞,充滿感激。

2.最明智的做法——遠香近臭,保持距離

兒女親家,這種沒有血緣的姻親關系是最脆弱的。相處起來,本來也是人心的博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分寸和邊界感,萬不可來往過于頻繁。畢竟遠香近臭,還是保持一點距離好。親家的事,不要幹涉和插手過多,(如果是孩子被欺負,還是要撐腰的啊),否則沖突叢生,乃至殃及子女的婚姻。但也大可不必極端地老死不相往來,凡事袖手旁觀,這就太沒人情味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來如微塵,去似朝露。為人處世,做到體面和坦蕩,哪裡還有那麼多煩惱和郁悶之氣!

進階育嬰師,心理咨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

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育兒、孕産護理、寶寶健康、孩子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