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作者王天祥授權釋出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擡巨木歸楞。程英鐵攝影。

民國年間,長白山麓松花江畔的富太河口,數百駕牛馬爬犁拖運着一根根巨大的木材,從倒木溝原始森林中絡繹不絕地運下來,攤放在江口的灘地上。江口人喊馬嘶,十分熱鬧。但最嘹亮的聲音是杠力幫的擡木頭号子:粗犷,豪放,甚至野蠻。

滿地攤放的木材,需要杠力幫一根根地用肩膀擡起來,堆成一道道木頭垛。這裡叫“木楞”,擡木頭的壯漢叫杠力。負責杠力幫的人是杠子頭,俗稱杠爺。

★杠爺招杠力必須是山東人

杠爺是闖關東上來的山東人,四十多歲,姓徐名雙仁,但沒人敢稱呼他的名字,隻管他叫杠爺。富太河口剛建立楞場,吉林市的木材商立刻從火車站的杠力隊請來了杠爺,讓他招兵買馬成立富太河杠力幫。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山中的木材楞場。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杠爺滿口應允,圖的就是為山東兄弟們來到關東有口飯吃。是以,他張榜招人的關鍵一條,必須是山東人,年齡20-40歲,高的不要,矮的也不要。最好是車軸漢子,就是身高五尺左右的敦實漢子。

别人罵杠爺,既然是照顧山東兄弟,為何高不行矮也不行,年齡大不行小也不行?杠爺苦笑着歎口氣:這活兒不養人,弄不好非傷即殘。

★杠爺招人的第一關,是扛起盆口粗的水曲柳

杠爺招人不考試,但要過三關。第一關,山窩棚外的雪地上有一根六米長小盆口粗的榆木,分量在300斤左右。凡來應征的山東人過了杠爺的目測關,就要去扛木頭。自己從地上把那根榆木抱着一頭掀起來,自己扛上肩,自己找好平衡,然後沿着杠爺劃定的雪地走三圈。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擡着大木頭上跳闆。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這一關很難過,有些人己根本掀不起木頭來。有人能勉強掀起木頭一頭,卻無法自己扛上肩膀。有人能把榆木扛上肩膀卻無法找好木材的平衡。有人能扛起榆木則根本走不了三圈。300多斤的木材重壓在肩,舉步維艱,連甩動的胳膊都是順拐,何況還是大雪覆寫的凹凸不平的雪地。腳步虛浮者踉踉跄跄走幾步,隻好把木材扔到地上自動退出。

★杠爺招人的第二關是過山跳

第二關,扛起另一根200多斤重的水曲柳獨自上“過山跳”。過山跳是長有兩丈,寬有一尺,厚有四寸的松木大跳闆。這種跳闆一頭杵在雪地裡,另一頭直接搭架在木楞或者大車上。人扛着200多斤重的水曲柳一踏上跳闆,跳闆便被壓彎。杠力需要扛着木材一步一彎,一步一顫地一直走到木楞頂上,把木材按要求放下,這才算過關。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歸楞。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每個上跳闆的人,杠爺都要在旁邊認真地看着,看你步伐是否堅實,看你的腿軟不軟,看你的腰彎不彎,還看你喘不喘。杠爺是洪拳世家,他看人,就是看你功夫是否練得下盤紮實。你能順利從跳闆上走下來,就會被杠爺拍拍肩:成。留下,進屋吃飯吧!

★吃飯也是考試:一頓吃下一斧柄的大幹糧

千萬别高興太早了。吃飯,是杠爺的考試的第三關——每人一頓吃下擺滿一斧柄的幾個幹糧。一杆大斧子柄多長?大約四尺,排滿四尺長的斧柄,需要巴掌大的七八個玉米面的大幹糧。

杠爺有個理論:擡大木頭的人必須飯量好。沒有飯量就沒有力氣。吃飯像個娘們,能幹得了爺們的活兒嗎?杠爺讀過《史記》,知道“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道理。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擡着大木頭裝車。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八人擡不動的大木頭,杠爺指令六人擡

杠力幫的規矩十分奇怪,至今沒人能夠合了解釋清楚。

那一天,一根足有三立方米的紅松木運到楞場。歸楞時,杠爺攥着掐鈎一聲吼:哈腰挂唻!四副杠八個人齊聲“嗨喲”一聲,随着号子一挺腰,巨大的木材離了地。

杠爺再爆一聲号子:向前走喲!八個人再爆一聲“嗨喲”,齊步向前走去。号子聲中,八人前行不到五十步,有人已經撐不住,步履踉跄,陣容動搖。杠爺隻好唱着号子指令“停下腳步,歇歇肩”。杠爺知道這八人無法把這根巨木歸楞了,隻能按着杠力幫的規矩,不按常理出牌了。于是大吼一聲:弟兄們緊緊褲帶煞煞腰,退八上六!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幫擡着大木頭裝汽車。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原先的四副杠八個人中有兩個人自動退出,其餘六個人重新組杠。看熱鬧的爬犁夥子驚呆了!這根巨木少說也有三千多斤,八個人四副杠,人均400多斤,可是退八上六,六個人需要每人負擔500多斤!這不對呀,既然八人擡不動,應該是退八上十才對呀!每個人負擔300多斤,不就輕松多了嗎?可是,這杠力幫的規矩就是怪!越是擡不動的木頭,越是要減人。看得好熱鬧的爬犁夥子們人人咂舌。

杠爺在人們質疑的目光中再爆一聲号子:哈腰挂唻!奇迹出現。巨木居然被六人輕松擡起來。杠爺第二聲吼:向前走唻!巨大的木材居然被穩穩擡起,穩穩前行。兩個自動退下來的杠力,急忙手拿撬杠兩邊護衛,搬老虎凳,架跳闆,一直助力六人把這根八人擡不動的巨木穩穩歸上木楞。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幫四副肩擡大木頭歸楞。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女扮男裝者前來,杠爺手一揮:是騾子是馬遛遛吧

一天,杠力幫的一名“小肩”(左肩擡木頭的人)不小心閃了腰。第二天,一個年輕人前來應征。杠爺打眼一看,知道此人女扮男裝,大概是為昨天閃腰的“小肩”讨說法來的,也不說破,隻是低聲說:我不管你是男是女,既來之則安之,須得過得了三關。年輕人也不客氣說:按杠爺的規矩,是騾子是馬那就遛遛吧?她連過兩關,輕松加愉快。看得老杠力們目瞪口呆。

隻是第三關吃飯時,年輕人說:我剛吃完飯,現在吃不下這一斧柄大幹糧。你若減掉兩個幹糧我就吃,你不減,我不入你夥算白幹!杠爺有意成全她:“中!”她就補了那個閃腰的人的“小肩”位置。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幫裝車。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這天即将晌午時,杠力幫人人饑餓乏力。可偏偏擡着一根巨木歸楞爬到跳闆中間時,年輕人喊:杠爺我掉鞋了,需要停下提上鞋。

這上不上下不下的跳闆之中,如何敢停?可杠爺偏偏唱“停”。偏偏又是年輕人幹提提不上鞋,八個人中的不少人渾身已經哆嗦冒冷汗了。可是挺不住也得挺!

杠爺說,人家提鞋的可是單腿站跳闆呢!這人好不容易提上鞋。大家咬緊牙關把這根巨木擡到楞頂,立即癱坐在木楞上再也起不來,隻有新來的年輕人像沒事兒人一樣。

杠爺開口了:杠力講究的是仁義合作,心思歪一點,就會傷殘對方。該給人賠禮道歉的人,是時候了。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幫歸楞。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那閃腰人的一副杠的“大肩”(右肩擡木頭的人),立即朝着青年人彎腰賠禮:兄弟,對不住了。昨天是我不好,挺腰時故意搶了一杠,讓你家兄弟閃了腰。兄弟的醫藥費我包了,外加一個月的工錢。

杠爺及時說話了:我今天故意收留這位妹子當兄弟,就是看出它的巾帼豪氣,想讓這位妹子給大家一個教訓,杠力幫不能存壞人之心。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從此,富太河杠力幫人人服氣杠爺。稱贊杠爺用人有道。

(作者簡介:王天祥,籍貫山東青島,進階記者、作家,在東北林海雪原生活了50多年,出版長篇小說等各種專著42部,撰寫電視劇200多集,創作曆史、文化、風光、紀實等專題電視片數十部,在各類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發表網絡文章千餘篇。)

杠爺一聲吼:退八上六!八人擡不動的木頭六人擡起來上了木楞

杠力幫擡着木材上跳闆。此圖版權歸于網絡。

滿族文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