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了這6條買車之前的經驗,可作為參考,幫助你選購到自己的愛車
我在買車之前,就是一個對汽車一竅不通的小白,在買車時,從來沒有咨詢過任何人和朋友,到現在已經開了快兩年,對于選擇的愛車一點都不後悔,而且越用越喜歡。我覺得即使你對汽車一竅不通,也不會影響如何選購汽車,畢竟現在的造車水準已經很成熟,車輛的良品率相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如果你什麼都不挑,閉着眼睛買一台銷量靠前的車,或者市場主流的車型,也不會錯,至少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車是買來開的,需要了解日常一些基本的維護和保養,至于汽車的構造、原理這些你是不需要掌握的。因為大部分的人的第一輛車,在選購前都是不懂車的。
如果在大學不是學汽修相關專業的人,有幾個是很懂車的。大部分人買車前,都是不懂車的。都是通過在駕校開始學車時,逐漸掌握汽車的知識的。就比如你第一次去買電腦,你隻需要掌握如何操作和使用就可以了,對于電腦主機中的各個部件是如何協同運轉或者是什麼具體型号啥的,不需要了解的太深。
大家好,我是小白。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在選購汽車之前,自己還是需要去了解一些汽車相關的基本知識的,比如在你預算範圍内的價格區間,有哪些車型值得關注。下面我總結了6條買車之前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作為在選購汽車之前的參考,即使你是對汽車一竅不通也沒關系,我相信在看了我的經驗總結之後,能幫助你買到自己的愛車。
(注:本篇字數較多,建議收藏後閱讀,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性的閱讀)
首先明确自己的用車需求和用車環境
用車需求
每個人的用車需求不同,比如家庭代步用車、工作需要、做生意創業需要等。這裡我就用家庭用車來舉例。家用買車其實就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縮短生活半徑,說白了就是代步用,就是為了出行友善,如果想去附近5公裡開外的地方吃個飯,或者去遊玩,自己駕車出行會很友善。不需要坐公交擠地鐵人擠人,雖然目前提倡綠色低碳出行,但是有時候自己有個車代步确實會友善很多。
還有對車内空間的需求,是否需要考慮到後排經常坐人,和後備箱要存放東西,這些在買車之前都要考慮到。
用車環境
用車環境是指平時大多數情況下車在什麼樣的路面上跑,比如隻是在城市市區開,還是經常需要跑高速,平時開車的道路路況如何,是平整的鋪裝路面,還是會經常遇到坑窪的路面等等。這些情況都是你在買車之前就要預見到的。因為現在的車型種類很多,如:三廂車、兩廂車、SUV、轎車、在明确了這些用車需求和用車環境後,你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的車型。
該選什麼車型?
基于前面的用車需求和用車環境,基本就可以将合适的車型給敲定下來了。那麼怎麼知道如何選擇相應的車型呢?下面我根據不同的車型和動力總成簡單分析了它們之間的差別以供參考。
1、轎車(三廂車、兩廂車)
家用轎車分為三廂車和兩廂車,根據軸距的長短可分為A0級、A級、A+級和B級車以及更進階别的車型,普通A級車的軸距在2700mm左右,B級車的軸距能達到2800mm以上,軸距越長的車型,後排乘坐的腿部空間就越大,乘坐也更舒适。兩廂車在後備廂的空間上要低于三廂車,但整體操控更加靈活。
如果對後排乘坐空間有需求的,建議選擇軸距更長的車型,對後備廂空間要求較高的選擇三廂車,否則兩廂車也足夠家用。
2、SUV
SUV的全稱是“SportUtilityVehicle”,意思就是運動型多用途車型。和普通家用轎車相比,SUV的底盤更高,空間更大,底盤通過性更好,适合走一些坑窪的爛路。但由于底盤高,在整體操控性方面不如轎車。
3、發動機(自然吸氣、渦輪增壓,混動)
自然吸氣;優點:動力輸出線性平滑,比較省油,耐用性較好。适合城市市區代步。缺點:動力輸出相比渦輪增壓較弱。
渦輪增壓;優點:動力輸出高,加速能力強,适合經常跑高速。缺點:相比自然吸氣,比較費油,且耐用性超差。
混合動力;優點:因為起步階段使用電機驅動,避免了發動機最靠燃油的階段,可以達到很好的燃油經濟性,非常省油。缺點:價格相比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略高。
4、變速箱(手動、CVT、AT、雙離合)
變速箱的選擇主要就是手動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兩種。目前市面上手動擋的車型較少,甚至很多車型都是全系标配了自動擋。而且手動擋的車型,大多都是出現在最低配的車型用來拉低整體車價的。如果你對手動擋情有獨鐘可以考慮。
自動擋變速箱主要分為CVT、AT和雙離合。
CVT屬于無級變速、利用鋼帶帶動錐輪,動力輸出平滑,但無法承受較大的扭矩,日系車采用的比較多,比較适合城市代步。
AT和雙離合,大多都是德系、美系車型采用的較多,能承受較高的扭矩,在動力輸出響應方面要優于CVT的變速箱,如果經常跑高速的,可以選擇這兩種變速箱。
5、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就是純電動汽車,不過對于新能源車的定義還包括了現在的混動系統的車型(油電混合動力)。兩者的差別在于,電動汽車就是純電機驅動,完全依賴電力。混動車型則是在低速區間使用電機驅動,燃油動力占主要動力輸出部分。
電動車的使用環境,完全依賴目前充電網點是否充裕,如果你生活在一二線城市,周邊的充電網點很多,并且不怎麼跑高速的,在某些實行限号的城市,可以考慮電動汽車,否則燃油車或者混動車型更加靠譜。
其次确認好預算範圍
指導價不等于落地價格
汽車上市時有市場指導價格,這個價格是廠家給定的,很多車型在4S店銷售時會有一定的優惠力度,比如折扣1W或者幾千,但這個價格并不是你買車最後的成交價,這隻是裸車的價格。除了裸車價,還需要繳納車險、報稅、上牌費用,加上這些才是最終的成交價。
比如13萬左右的裸車價,加上一系列的費用,最後落地價格可能會在15萬左右,如果你的預算隻有13萬,那最後成交價将會超出你的預算,是以在買車選車時,你的預算就要有一定的預留白間。
落地價最好不要超過預算
買車是除了買房之外,屬于家庭中第二大的費用支出了。是以在買車之前是需要經過慎重考慮的,首先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将買車的預算規劃好。比如10-15萬的預算,是全款買車還是貸款買車,如果是貸款買車是否能承受每個月的還貸壓力等。
預算确定好了之後就不要再改動了,就在這個價格範圍内挑選相應的車型。不要在選車時頭腦一熱或者被銷售推薦了更高的車型,增加了預算購買,确實是買到更高配置或者動力更強的車型,但超出的預算将增加你的生活壓力。
因為在買車之後,還需要用車和養車,這些都是較大的費用支出,比如燃油費、每年的保險費用、保養費用,如果不小心磕碰之後的維修費等等。本來買車就是為的提高生活品質的,超過預算買車反而是适得其反,降低生活品質,是以買車也是要量力而行。
了解目前主流汽車市場的行情
在明确了自己的用車需求和購車預算之後,現在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汽車市場上,有哪些車型值得關注。
掌握基本的汽車知識
現在汽車的各種配置參數,其實和數位産品越來越像,你在買手機或者電腦時,硬體配置越高價格也就越貴,汽車同樣如此,汽車也是講究配置的。如果對汽車知識或者汽車的各種配置參數一竅不通的話,那麼在買車之前,建議了解以下這幾個汽車的概念和知識,在買車時,銷售在和你介紹時才不會一頭霧水。
動力總成(發動機功率大小、扭矩、變速箱的類型)
發動機的動力大小主要和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這兩個參數有關,功率也就是俗稱的馬力,代表了汽車能跑多快,扭矩就是汽車的加速能力,扭矩越大的車提速就越快,可以了解為爆發力。打個比方,以人跑步,功率代表了你最快能跑多快,而扭矩代表你加速有多快。
比如有兩款車,發動機的功率大小差不多,扭矩越大的車提速就越快,測試汽車0-100加速能力時,這是發動機的扭矩大小就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平時開車等紅綠燈時,當綠燈亮起車輛起步的快慢,扭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車輛行駛中超車時,扭矩大的車加速更快,超車時更加有信心,不會顯得拖泥帶水。
底盤(獨立懸挂和非獨立懸挂)
汽車的行駛品質和乘坐舒适度都來自于底盤的用料和調教,底盤是汽車的三大件之一。底盤分為獨立懸挂和非獨立懸挂,獨立懸挂在駕駛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都要優于非獨立懸挂(但也不是絕對的,主要看廠家的調教),在制造成本上更高。
兩者的主要差別在于,獨立懸挂是在每一側車輪都有單獨的懸挂在車架下面,非獨立懸挂則是兩側車輪由一整根一體式的懸挂和車架相連,在車輛行駛通過一些颠簸路面或者坑窪路面時,采用獨立懸挂的車能提供更好的減震效果,減少車輛的左右晃動,提高乘坐舒适性。在相同價格的車型中,采用獨立懸挂的車型成本效益更高。
兩者的差別主要是展現在機械結構層面,實際的駕乘感受主要和廠家的實際調教有關,比如有些車型雖然沒有采用獨立懸挂,但廠家對于底盤的調教和優化做的不錯,也能達到很好的駕乘舒适性,是以這就是後面提到的一定要去親自試駕才能感受到。
輪胎參數(輪胎扁平比,胎壓)
“輪胎的扁平比通過輪胎厚度除以胎面寬度再乘100%來計算,即:輪胎厚度/胎面寬度×100%。例如:205/55R16中的55就是扁平比,205表示輪胎的胎面寬度,16表示輪圈的尺寸直徑(機關:英寸)。
扁平比高的輪胎,輪胎側壁的壓縮空間更大,在過一些坑窪路面時可以吸收較多的震動傳遞,可過濾掉大多數的震動,駕乘更加舒适,同時由于側壁壓縮空間較大,不容易傷到輪圈。
如果扁平比低于45,就是低扁平比的輪胎,也就是所謂的薄胎。低扁平比的輪胎操控性更好,提速更快,同時支撐性也更好,适合運動型激烈駕駛,但缺點也顯而易見,駕乘舒适度較差,由于輪胎側邊較薄,不适合跑非鋪裝路面和坑窪路面,容易傷到輪圈。
對比不同扁平比的輪胎,一般家用的話推薦使用扁平比較高的輪胎。比如55、65這類的,更加适合家用,舒适性更高。
輪胎胎壓:輪胎胎壓是輪胎的氣壓機關,機關是bar或者kpa,1bar=100kpa,正常輪胎胎壓的範圍在2.3-2.5之間,有的車輛上顯示230-250,胎壓越高,車輛提速越快,越省油,但慮震性較差,反之胎壓越低,車輛越費油,但慮震性較好,輪胎胎壓的大小應根據不同的氣候來調整,建議夏季胎壓保持在230kpa左右,冬季可以保持在250kpa左右。
油耗
由于現在的汽油價格越來越貴,是以關于車輛油耗的問題,在買車之前也需要考慮。因為油耗的高低直接影響日後的使用成本。從目前主流測試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日系車相較于美系和德系車更省油(但不是絕對的,具體看動力配置、型号,還有評測資料);
2、CVT變速箱更省油;
3、不同動力總成的油耗:混動
軸距大小
軸距是指汽車前軸中心到後軸中心的距離,也就是前後輪中心點的長度。
軸距的大小影響車内空間和乘坐舒适性。軸距越長的車型,車廂長度越長,車内乘坐空間就越大越寬敞,但是長軸距的車型,由于車身較長,轉彎半徑較大,轉向靈活性下降,在機動性和操控性方面不如較短軸距的車型。如何選擇合适的軸距大小,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用車需求來判斷。
安全配置(碰撞預警、主動刹車、車道保持、安全氣囊)
車輛的安全配置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主動安全包括ABS(防抱死制動系統),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車輛碰撞預警、主動刹車、變道輔助等這些,為駕駛員提供駕駛時的安全的配置。被動安全包括如:車身鋼材強度、車體吸能結構、安全氣囊等配置。駕駛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以在選購車輛時,要把車輛的主被動安全的配置作為重點考慮。
關注汽車類的媒體評測
現在關于汽車類的媒體評測的内容非常豐富,比如有官方出的評測,也有第三方的媒體評測,第三方還包括很多自媒體的作者的評測等等。建議是關注一些比較大型、權威,科學客觀獨立的測試媒體,且做評測年頭比較久的這些媒體機構比較靠譜。比如我平時關注的X車帝、X車之家等這些主流的汽車媒體,還有一些第三方自媒體的作者等,在文中就不去讨論具體作者名稱了,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和我讨論。
關于汽車的評測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汽車的外觀靜态和動态駕駛評測
現在大部分的車企都會和一些汽車類的媒體簽約,或者有合作關系,在新車上市之前,将新款車型的工程版本給到這些合作的汽車媒體機構來做測試。是以我們在網上就能看到很多新車在還未正式發售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汽車媒體釋出了其外觀評測,或者是動态駕駛體驗的視訊了。
包括在每年的大型車展上,車企會推出新款換代車型或者是中期改款的車型,這些合作媒體也會跟進在會場進行跟蹤拍攝和報道。是以汽車的外觀靜态和動态駕駛評測主要都集中在新款車型上。通過關注這些視訊介紹可以了解到目前的主流車型,或者是将要釋出的車型都有哪些。
外觀部分可以直覺的看到車輛的設計,内飾和具體配置都有哪些,你喜不喜歡一輛車從外觀上一眼就能得出結論。而動态駕駛部分存在作者的主觀感受,如果你看上了某款車,建議多看看不同的媒體對于此款車的評價,可以得到比較客觀的建議。
汽車的耐久類的測試
一輛車耐不耐用,我們消費者事先肯定是不知道的,隻有通過購買,經過日常使用之後,才能得出定論。那麼汽車的耐久類的測試,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能在有限的時間内,通過路面強化測試、模拟日常道路工況,達到相應的公裡數,來測試車輛的耐久度。
在耐久測試過程中,如果遇到部件損壞,比如車身異響,底盤磨損等損耗問題時,由于車輛還在質保期之内,會把車輛送至4S店維修質保的過程全程記錄下來,這樣這輛車的售前和售後通過這樣的耐久測試,能夠很真實的反映在消費者面前。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喜歡的車型是否耐用,不妨關注汽車的耐久類測試。
汽車的碰撞測試
汽車的安全配置分為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配置,而碰撞測試就是考驗汽車的被動安全性能。因為駕駛安全始終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款車的安全性能如何,是保證駕乘人員安全的關鍵。
碰撞測試目前隻有一些大型的媒體機構才有這樣的财力來做,因為碰撞測試非常燒錢,一般的小媒體是承受不起的,不過現在國内做此類測試的媒體也有不少了。比如X車帝做的卡羅拉和速騰碰撞測試,
汽車拆解類的評測
1、通過拆解類的評測,你可以得到非常豐富的資訊。舉幾個例子:
2、車漆的噴塗品質(比如:厚度、硬度和均勻程度)
3、車身架構制造技術(比如:雷射焊接、點焊,一體式門框還是焊接門框)
4、車身、内飾用料和設計(比如:門框吸音棉,隔音棉的材料,線束包裹)車身鋼材強度測試,前後防撞鋼梁的用料和強度,通過切割和送檢,測試車身不同部位的鋼結構強度。
5、發動機的拆解。
6、底盤部分的設計,平整度、防腐噴塗設計,前後懸挂的材料設計等。
拆解類的評測更直覺的了解車輛的設計、制造技術和用料,讓消費者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
多去試駕,對比不同車型的駕駛和乘坐感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試駕”是在買車時必做的功課,即使你對這款車的配置參數、動力參數很了解,也不要忽略了試駕這一步。因為一款車的賬面資料和實際的駕駛感受往往不是成正比的,并不一定配置越高的車就适合你開,隻有你自己去親身駕駛體驗過才能了解,這款車是否适合你。
如果你買車,同時在幾款車之間猶豫不決,那麼通過每輛車的試駕,就能很直覺的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差別之處,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不同車型的油門、刹車的調教,也就是俗稱的腳感,底盤的軟硬程度,這些是最影響駕駛感受和乘坐舒适性的。外觀造型設計是給你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駕駛操控性才是促使你敲定一款車型的重要因素。
總結:
對汽車一竅不通,是不太影響你買車的,因為如果不是汽修專業的,不懂汽車知識也很正常,大多數人購買的第一輛車之前,都是不懂汽車的。但是畢竟買車是一筆較大的生活費用支出,是以在買車前還是需要做點功課的。
通過以上我總結的這6個方面,基本上涵蓋了買車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汽車相關知識和資訊。即使你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汽車小白,對汽車一竅不通,也能通過這些方法學習和掌握,幫助你買到讓自己稱心如意的愛車。
沒想到一口氣寫了這麼多,大家不要嫌我啰嗦,其實我寫的這些内容在專業車評人看來可能隻是皮毛,但對于汽車小白來說卻很實用,相信大家通過這些方面的了解,能夠受益匪淺,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大家。
我是小白,一個喜歡分享生活、運動、用車體驗和羽毛球的UP主!(文中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注:原創内容,請勿轉載!
作者:文武雙全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