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文人墨客的書畫琳琅滿目,攜帶着他們的氣度風骨,跨越千百年感召着一代代人,而沈周無疑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今天帶大家一覽這位畫家、文學家的風采。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畫像 (圖檔來源:百度百科)

沈周(1427—1509),字啟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也被譽為“吳門畫派”領袖,其畫風氣勢雄渾,技法全面,在文人畫傳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故宮博物院中藏有沈周的《卧遊圖》冊,共十七開,該圖冊作于沈周老年時期,畫冊題目來源于南朝宗炳的美學觀點,即“澄懷觀道,卧以遊之”,這一禅意的思想指人要挖掘自己内心純粹的胸襟,再去領悟客體的生命與靈魂,這樣一來,主客體互相體會、互相融合,于是哪怕是在室内坐卧賞畫,心也可以遊至萬裡。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卧遊圖》之首開自書“卧遊” (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卧遊圖》之《設色杏花》 (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卧遊圖》之《設色秋葵》 (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沈周自己題道:“心與天遊誰得知”[1],通過畫作見到與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事物,的确是心靈的一番遊曆過程,當明了外物與自身的關系都隻是内外之分、而無貴賤差異後,外物的具體形态顯得不再重要,何況呈現于畫中,筆墨方寸之内,是在平面中的心意展示,重要之處在于其間畫意,而非繪畫内容。那麼這樣看來,無論畫山畫水,還是畫牛畫雞,都是在畫當下的自己,即興的畫意,卧遊于“外物”這樣一個載具,其真正到達之處是畫面背後的畫品與人格。就《雛雞》、《平坡散牧》兩幅為代表,向大家展示沈周描物中的意趣。

01《雛雞》

花鳥畫與文人畫的打通較為罕見,文人畫多描繪山水并加以題辭,而沈周題材特别,選取物象廣泛,他有能力觀察小事物,并于小事物中尋找美好。

在《雛雞》中,沈周仔細描繪小雞,細筆勾勒小雞的羽毛和前胸絨毛,眼周與額前的深色筆墨既是寫實,也為了表達小雞神态,它眼神警惕、步履遲疑,禽類活動一頓一頓的感覺在靜态圖中有所表現。

沈周題字:“茸茸毛色半含黃,何獨啾啾去母傍。白日千年萬年事,待渠催曉日應長。”[2]是一隻正在尋找媽媽的小雛雞,茸茸的身體與啾啾的叫聲于畫面中真實呈現。很難想象這樣一幅簡單而題材特殊之圖會出自一位老人之手,沈周沒有恃才傲物、故作高深,看到小雞覺其可愛便揮筆而就,不論外物高低貴賤、雅俗之别,沈周的審美路線合乎心性,通透而已。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卧遊圖》之《雛雞》 (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02《平坡散牧》

《平坡散牧》圖的主角是一隻步履輕快的大黑牛,獨行于平緩山坡,沒有人牽,牽繩便耷在地上,黑牛奔跑輕快,使得繩子飄向後方,高昂頭顱看向前方,背部傾斜,呈現全力奔跑的架勢,細筆勾畫的毛發被風吹動,大黑牛心情愉悅,甚至嘴角帶有歡快笑意。

黑牛跑過一片地隻需一瞬,沈周卻在瞬間抓住了種種細節特征,從肌肉的發力方式到尾巴的搖動,沈周無不細膩描摹,如果說山水畫展現出大畫家恢弘無盡的筆力,那麼對于小物的細節描摹便展現出畫家的觀察力與細膩程度,在看過沈周的動物圖後,便能清晰感覺到沈周對小動物的喜愛之甚。

沈周題字道:“春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兒放手無拘束,調牧于今已得心。”[3]是放牛小兒故意放手讓牛跑開,自由玩樂之态使平日裡笨重的牛充斥輕快之感。這般自由行徑自然深得沈周喜愛,物之趣的呈現源于人之趣的産生,沈周心中充盈好風景,那便再不怕旁人煞風景,萬物入心後都帶上了沈周自身的華美感官,通透美妙、扣人心弦。

雛鳥稚牛間,同沈周卧遊

沈周《卧遊圖》之《平坡散牧》 (圖檔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在《卧遊圖》當中,我們看到沈周其人與沈周其畫的完全合一,遼遠山水或身邊小物,單純意境或深切感懷,我們都能在畫中看到達到物我合一之境的老人,笑吟吟握着畫筆,不帶猶豫地展現眼中世界。

沈周能以獨特目光看到外界,是源于自己一生性情空靈、不染塵埃,于是畫中處處清澈、筆筆澄懷,将物我合一完美呈現于作品,是沈周平淡生平中最為遼遠、旁人難及的通透。

[1]沈周《卧遊圖》之《秋山讀書》自題.

[2]沈周《卧遊圖》之《雛雞》自題.

[3]沈周《卧遊圖》之《平坡散牧》自題.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聯系【松蘭書社學士】說明,萬分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