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有的叛逆遲早回來,該覺醒的自我終會找到。
作者:夏野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原創首發
上一次聽到馬思純,是因疼痛青春文學而被全網嘲笑;
而這一次,馬思純就因實力演技而征服全網了!
在被評為“今年最佳懸疑片”《江照黎明》中,許多網友都感受到馬思純的演技和魅力。
隻見馬思純素面朝天,梳子低馬尾,穿着很樸素,體态充滿疲憊感的模樣,與角色——白天是房産中介銷冠、晚上是夜市賣炒面賺外快的已婚女性李曉楠,達到了百分百的比對。

當馬思純不再渴求身材、沉溺于青春傷痛之後,她終于選擇了與自己最契合的生活化的角色。
也因為她終于呈現出了真實的狀态,反而成了她逆風翻盤的契機。
李曉楠的出現,炸出了許多網友對她“胖但真實”的肯定。
一切的好評,都引向了兩個字——契合。
是因為契合,才會舒服。
無論是表演,還是感官。
可以看得出來,馬思純這次的表演是從内到外的自如的。
而這才是現在的馬思純:不再是當初念念不忘的美少女,而是現在有點憨厚有點圓潤的直爽女孩。
01
乖乖女——習慣于讨好
馬思純的前半生活得順遂完美,而這都藏在了一個關鍵詞之下——聽話。
她自幼被灌輸的思想就是“要懂得為别人着想”,小時候,家裡人會不斷向她灌輸“你要聽話”、“你要懂事”、“要讓着别人”的思想。
是的,她活成了父母期待的乖巧懂事,性格也溫柔良善的乖乖女。
媽媽不讓吃的零食,她從來不吃;
媽媽不讓她晚回家,她就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
媽媽要求她大學去學播音系,她也乖乖照做了......
本以為聽話能夠争取到父母的愛;
不料,與之相反,她卻隻得到父母更多的漠視。
當遭遇校園霸淩,被同學擠兌、刁難,各種惡作劇後,無助的馬思純向父母求助,卻隻得到一句話:“不要去理會,你要努力去證明,你過得比她好,無視她。”
無處求助的馬思純,漸漸地變得自卑、沉默。
缺愛,隻會讓孩子妄想通過讨好來得到對方的尊重與重視。
她變得壓抑,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實施替别人着想;
她變得小心翼翼,怕麻煩别人,習慣性地把别人的情緒放在自己之前。
即使生氣了也不會表現出來,因為怕麻煩到别人或者影響别人。
在車上時想上廁所,但是不想麻煩司機師傅是以選擇憋着。
所有的委屈與謹慎,漸漸地在心底形成壓力,直到壓力爆炸,她患上了抑郁症。
她曾坦白:
抑郁期間從來沒睡過一個好覺,經常半夜一兩個小時就要醒一次;
曾經3天瘦了7斤,又因靠吃藥控制情緒,3天胖了8斤;
最嚴重的時候,她的身體會變得很僵硬,腿卻很軟,眼睛會短暫失明,并且還有很嚴重的氣喘。
許多人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省心;
殊不知,因為父母的期待而變得懂事的孩子,都會漸漸地喪失天性、犧牲自己的情緒與感受來遷就全世界。
這樣的孩子,對得起所有人,對得起全世界,唯獨虧欠了自己而不自知。
02
遲來的叛逆——碰壁中探索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又複雜的生物。
他們必然經曆數次叛逆,來形成自己的個性。
而聽話如馬思純的孩子,他們再聽話,叛逆還是會在某一刻悄然到來。
大多數女孩的青春叛逆期大抵停留在十幾歲,馬思純卻到了二十幾歲才徹底釋放自己的叛逆,迎來她的後青春期。
在她遇到黎吧啦這個角色時,抑制不住内心的湧動,因為這個角色的每根頭發絲兒,每根神經,都長在了馬思純的對立面。
在馬思純看來,黎吧啦就是她叛逆的開始。
她也曾經直言:借助角色來完成她的遺憾,彌補“聽話平淡”的青春。
如果說叛逆會帶來失敗的挫傷,那麼來得越早越好。
無論是愛情,還是事業。
自從戀情曝光以來,網上關于馬思純“結婚懷孕”的留言紛紛擾擾。
網友不斷地為她操心,甚至有的粉絲還專門去到她的微網誌留言:
“ 馬思純快醒醒,遠離壞男孩!”“姐姐快跑,他不是好人!”“姐姐,我給你跪了,請你遠離他!”
相對于大衆的躁動,馬思純卻依然如我地投入這段不被看好的感情。
就如同黎吧啦對于她而言,是活在她反面的角色;
那麼在男友小樂身上,她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渴望的模樣——挑戰權威,不服從,叛逆……
這就是為什麼,好女孩總很容易被壞男孩所打動的原因。
她自己文靜有禮,不會傷害别人,也不會給别人添麻煩。
但對方抽煙喝酒、當衆打架鬥毆的時候,她卻能全盤接納,甚至還會覺得這樣的行為很酷。
那個壞男孩,實質上是一直住在她心底的“壞女孩”。
而在他身邊,她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的真實感。
是以即使不被看好,她也不再為了讨好而放棄這一個人,因為,那也是在維護她的内心。
允許自己變壞,是一場形成自我與走向成熟的救贖。
乖乖女馬思純,終于有了“被讨厭的勇氣”。
03
成熟的分水嶺——找到核心
馬思純不是瘦的體型,她的人生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與“胖”鬥争。
童年時期因為長太胖遭受無數冷嘲熱諷,可樂被同學灌抹布水拖把水粉筆灰,讓馬思純對自己的認知變成了“我什麼都不是”。
當被記者問,走在街上什麼樣的女孩會多看兩眼,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瘦的;
如果能穿越希望可以去到唐朝,因為不用減肥;
問她青春期有沒有什麼趣事,她說自己整個青春都在減肥……
對“瘦”的執着,也是她深藏内心的自卑在作祟。
更别提進入演藝圈之後,對“胖”的苛刻更是在加深她的焦慮。
為了減肥,她曾每天跑六公裡,隻吃一頓飯,餓了靠藿香正氣液續命;
因為肥減得太厲害,在片場經常演着演着耳朵就聽不清了;
《你是我的城池營壘》開機之前,馬思純除了學習醫療知識,就是減肥,最後瘦了十幾斤;
拍《斷橋》的時候,身體狀态再差,一樣減了肥再上。
體重,成了她一直跨不過去的坎,也成了她患上抑郁症的誘因之一。
直到她直面抑郁症,直視自己的身體,開始懂得愛惜自己為止。
上《吐槽大會》笑說自己生病,回應自己的胖;
揚言以後可以為了角色減肥,為了形象那沒必要。
這時候的她,遇上了《江照黎明》的李曉楠,一個不需要減肥卻更考驗演技的角色。
李曉楠不像傳統偶像劇裡女主角那樣美麗亮眼。
這是個被生活逼着往前,無暇顧及其他的女人,臃腫、疲憊、喪,這些東西在她身上,合理又真實。
在這裡,馬思純的身材,為她炸裂的演技加分不少。
去夜市賣炒面時候,寬大的襯衫外面套着件油膩膩的圍裙,腰上挂個舊腰包,粘了油和調料的手在邊上的毛巾上一擦,繼續用大鐵鍋颠勺,很像那麼回事兒。
老公是個會家暴的渣男。在外頭被羞辱,回家對李曉楠大打出手。
在劇中,李曉楠被扔玻璃杯,被踢肚子,被扇耳光,被掐脖子,甚至被按進水池。
絕望的表情讓觀衆不禁随之窒息。
為了效果,這場戲是一口氣拍完的,頭發是真薅,耳光也是實打實地扇。
這一次,李曉楠被演活了。
而角色的“活”,更多地來自于馬思純完完全全向角色、向觀衆交出了自己,包括毫不掩飾的胖。
當馬思純放開了對“瘦”的執着,坦然面對自己的胖的時候,選對的角色也成了成績單上的加分項。
因為看開了,也能拿一直介意的“胖”開玩笑了。
在片場,道具老師提醒她小心撞到背後的水表被硌到,她反倒調侃自己屁股肉多不怕。
在馬思純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接受了真實的自己,才能呈現出最真實的人生。
身邊的所有評論都是煙幕,唯有坦然地面對自己,所有的嬉笑怒罵才有它的價值。
這一次,馬思純是真的成熟了。
04
誰還不是摸索着前進的?
人生就是這樣,該走的彎路一條都不會少。
作為家長,當指令孩子聽話的同時,希冀孩子自由地飛翔便成了一種奢望。
何必擋着孩子去闖呢?
就像馬思純,該有的叛逆遲早回來,該覺醒的自我終會找到。
對于她而言,這從來不是終點,隻是人生的其中一塊裡程碑。
希望我們都能對自由飛翔的孩子說一句:
“保護好自己,盡情地體驗。”
終有一天,你想要的地方,你會到達。
-END-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歲家庭教育新知識,是媽媽的教育筆記,是爸爸的帶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長能量站。轉載請聯系爸媽研究所。作者:夏野。
本期編輯: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