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長摘要:江淮汽車今年1月整體産銷量均不太理想,近日還因自身品質和售後問題屢屢被消費者投訴;去年第三季度營收淨利均下降,年内頻頻接受政府補助。

2月12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600418.SH)釋出《2022年1月産、銷快報》,江淮汽車1月共生産51361輛,同比下降10.17%;總銷量為51558輛,同比下降10.64%,與去年12月相比,江淮汽車總産銷量同比均下降。

江淮汽車今年1月整體産銷量均不太理想,近日還因産品自身品質和售後問題屢屢被消費者投訴;同時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營收淨利均下降,雖然頻頻接受政府補助,但整體業績仍然起色不大。

針對上述情況,發現網向江淮汽車發送采訪函請求闡釋,但截至發稿前,江淮汽車并未給出合了解釋。

因産品自身品質和售後差被消費者投訴

公開資料顯示,江淮汽車為一家集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汽車廠商,主要有思皓乘用車(含SUV及轎車)、瑞風MPV、思皓新能源電動乘用車等産品和輕型貨車、重型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産品。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2月12日,江淮汽車釋出《2022年1月産、銷快報》,江淮汽車1月産量共計51361輛,同比下降10.17%;總銷量為51558輛,同比下降10.64%,與去年12月相比,江淮汽車各車型總産銷量同比均出現下降。

其中基本型乘用車1月産量同比下降40.47%,銷量下降64.04%;而純電動乘用車1月共生産15914輛,同比增加95.60%,共銷售15536輛,同比增加89.49%。從産量資料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約占各車型總産量的30%,江淮汽車将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産銷尤為看重。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圖源:wind,公司公告)

雖然江淮汽車近年來對于新能源市場的投入較大,但不少消費者購買汽車後,對于其品質和售後情況并不滿意。中國網汽車品質投訴平台顯示,近兩年來江淮汽車有不少型号的産品反複被消費者投訴。

一位車主在平台投訴道,自己之前在4S店購買的江淮iEV6E新車實際上已是“第四手”,且銷售謊稱自己購買的是2020年款,實際上卻為2019年上市;提車後馬上上手,發現電池實際的續航裡程和銷售顧問說的續航裡程相差150多公裡,且整車電池的确存在問題,但4s店一直找借口不予檢修;如今廠家沒有新電池包,而且當時買車時被承諾過幾年後才會裝備汽車配件,現如今有車卻無法開車,此情況令車主惱火。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圖源:中國網汽車品質投訴平台)

翻閱投訴清單發現,消費者對于江淮iEV6E型号汽車投訴最多的為其掉電問題。一位車主稱自己2019年3月購買的新車,截至2020年12月份,在去汽車店及時維修的前提下,仍突然掉電3次,且最後一次為大小電池同時掉電,已無法開車門。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此外,另外一位車主投訴自己之前購買的江淮iEV7除電池故障外,在駕駛員在沒有踩踏油門正常行駛情況下,電動車會不受控地自動加速,十分危險。車子被車主送到當地的4S店後,江淮新能源汽車售後稱無法安排技師處理維修,沒有維修時間節點。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且上述車主遇到的情況并非個例,中國網汽車投訴平台顯示,江淮汽車多款車型的型号均被消費者投訴,其中新能源汽車被投訴最多品質問題為電池續航和充電問題,燃油汽車被投訴較多的為車身裝備問題,且這些問題會為車主帶來很大的安全隐患,對此,車主希望此問題及時盡快得到解決也無可厚非。

去年第三季度虧損近3億,頻受政府補助

從整體情況來看,或是受銷量以及自身産品品質、售後問題的影響,江淮汽車去年第三季度虧損近3億,業績損失較大。

江淮汽車去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作營業收入83.44億元,同比下降25.19%;歸母淨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249.06%。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圖源:2021年三季報)

與此同時,2018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營業總收入分别為501.61億元、473.62億元、429.97億元和307.97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為1.95%、-5.58%、-9.41%和-0.21%;同期淨利潤分别為-14.21億元、1.72億元、2.49億元和1.34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為-698.57%、112.09%、45.23%和-42.68%。江淮汽車近年來營收呈下降趨勢,同時,或是受2021年第三季度淨利的影響,江淮汽車前三季度總體淨利潤出現下降。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圖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車近年來主營業務比重降低。wind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車主營業務比率分别為258.47%、93.70%和57.36%。此情況下,同期經營活動收益與利潤總額之比分别為-1436.07%、-1852.51%和-2676.49%,環比下降。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業内人士分析稱,或許因近年來江淮汽車主營業務不太給力,收益下降,是以把目光發散到了其他業務方面,借此來扭虧求生。

實際上,江淮汽車近年來也通過各種方式募集資金,來緩解其業績承壓。

2月8日,江淮汽車公告稱,截至2022年1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1701.41萬元人民币(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補貼),收到補助後,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上述補助資金在2022年度計入當期損益,将對公司2022年度的利潤産生積極影響。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發現網記者統計,2021年直至目前,江淮汽車共釋出16條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補貼性質大多均與利益相關,被江淮汽車計入當期損益。

因品質和售後問題屢被投訴 江淮汽車業績或也面臨瓶頸期

業内人士指出,不僅如此,去年一年,江淮汽車還通過公開發行股票、挂牌轉讓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權、募集資金置換自籌資金、進行非公開發行股票認購等舉措來緩和業績,但截至目前來看,這些舉動的産生的成效尚不明确。

(發現網記者羅雪峰 實習記者高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