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2月18日,美團股價下跌14.86%,跌破200港元至每股188港元。

當天早些時候,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複發展的若幹政策》,在餐飲業纾困扶持措施中提到,“引導外賣等網際網路平台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标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

疫情下的餐飲之難衆所周知,無論是餐飲商家自身訴求、外界幫扶還是社會讨論,焦點都在外賣上。隻是,需要深思的是:對外賣開刀真的是纾解餐飲難題的正解嗎?

“餐飲難”背後的真相

1月25日,鄉村基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1月12日,七欣天遞交招股書;2021年12月底,老娘舅計劃在A股IPO;2021年11月,老鄉雞拟籌備在深交所主機闆上市……2021年以來,中式餐飲在紮堆上市。

背後原因之一在于疫情教訓,正如西貝莜面的創始人賈國龍所說,“災難非常教育人,疫情告訴我,自己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沒有那麼強,現金流行業也需要資本加持”。

過去兩年來,本一路高歌的線下餐飲遭受重創。來自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1年,餐飲收入比上年增長18.6%,比2019年下降1.1%,兩年平均下降0.5%,餐飲消費規模仍未恢複至疫情前水準。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作為中小企業居多,承載衆多勞動力和就業的行業,毛細血管般的餐飲在社會和經濟中都發揮着重要作用,餐飲難也是以成為整個國家和社會的議題。那麼,餐飲難的真相是什麼?

首先是收入難。從疫情中得到教訓的不隻是餐飲企業,還有消費者,消費意願降低如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餐飲同樣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成本高。在收入沒有獲得較大增幅的情況下,不斷上漲的成本成為壓垮衆多餐飲企業的稻草。目前,大陸餐飲行業存在 “三高”,即租金成本高、 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高,導緻企業利潤不斷被壓縮。

餐飲企業占比最高的無疑是原材料、員工成本,基本都在40%左右,比如某火鍋頭部企業,三季報顯示,其原材料占收入的百分比為42.3%,員工為35.6%,水電為3.4%。2021年,原材料、人力均出現成本上漲,餐飲企業經營壓力提升。

對這家火鍋頭部企業來說,房租占比較低,這是因為其品牌效應強,對商業地産相對具有話語權。而對于一般的餐飲企業尤其是小微餐飲企業來說,房租占比甚至能達到20%-30%,也就是說一份20元的訂單,4-6塊錢要用來交房租。

當然,對一些餐飲企業來說,還需要支出給外賣平台的傭金。曾經,有人給出了20%這個傭金數字,但這其實是誤讀。去年美團、餓了麼相繼傭金透明化改革,人們常說的“傭金”,其實指的是技術服務費,從調研資料中可以看出,這一數字并不高。

極光大資料釋出的《2021 餐飲外賣商戶研究報告》顯示,超過 9 成商戶繳納的傭金,即技術服務費低于 8%,傭金在6%-8%的商戶占比達到了66.3%。位于廣州的網紅海鮮大排檔“等我送上門”傭金占比就是7%,在商家的了解中,這就是一個通道費用,可以入駐平台,參加營運活動服務、獲得平台流量等。據其線上營運負責人介紹,“等我送上門”大衆點評上三家店的人均都在百元左右,他們的外賣服務更多時候選擇的是自配送,是以交給平台的費用基本是7%的技術服務費。

此前,《一點财經》曾研究過美國最大外賣配送平台DoorDash的費率透明化調整——收費項目分為固定6%比例的平台基礎通道費(傭金)和不同比例的配送類傭金。其中,配送類傭金被劃分為普通basic、優選Plus、精選Premier三級,其中普通的配送傭金15%,優選的配送傭金25%,精選的配送傭金30%,配送範圍不斷擴大。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更顯見的差別是,與原材料、人力、房租等不同,外賣傭金是一項彈性成本,即收入産生後才支出,而非房租、人力那樣沒有收入也要交租,也要付工資。可以說,這是一項與營收強關聯的成本,成本高的反面是營收多。

是以,對于更多商家而言,外賣平台是額外的營收機關,而不簡單是成本機關,每筆傭金背後其實是每筆訂單收入和利潤的增加,更是整個外賣産業正常運作的前提。

這一點在疫情期間顯得尤為明顯——疫情期間商戶如果無法正常營業,線上沒有訂單則不會有傭金費用産生,然而即便不營業,線下房租卻要照交不誤。

“我覺得費率透明化改革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傭金的降低,還讓我們更看清楚外賣的成本構成(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武漢壹盞燈負責人李菱表示,在8月武漢疫情反彈期間,在堂食受到較大影響的情況下,外賣的收入可以覆寫門店的房租、水電、食材、人工等硬成本,確定了門店正常運轉。

隻是,在解決“餐飲難”這個課題時,餐飲商家、外界及社會不約而同地将目光再次聚焦到降低外賣傭金上,與消費意願降低所帶來的收入增長,房租、原材料、人力這樣不可控的成本要素相比,它的确是看似最簡單、直接的解法。可以說,這是一個軟硬問題取舍後的選擇。

外賣普遍降傭是正解嗎?

從2020年餐飲協會、商家的倡議,到2021年社會層面的議論,再到2022年2月政策層面的規定,外賣傭金被放在了解決餐飲難這一問題的核心,美團、餓了麼這樣的外賣平台也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

無論是商家、社會還是政策面都在探讨外賣傭金進一步下降的可能,2月18日美團股價的應聲下跌似乎指明了這一可能所導向的未來——一個沒有人受益的未來。

這個未來與外賣身上所存在的三個沖突有關。

沖突一:短鍊經濟VS多利益相關方

外賣是短鍊經濟,由商家——平台——消費者構成,其中平台起到的作用是聚合與分發,實作最大化比對。但實際上,這個短鍊又存在多利益相關方,在商家、平台、消費者之外,還有配送員。

其中,商家(多為中小商家)、消費者、配送員都由平台來聚合、承載,這緻使其天然成為多沖突(商家—消費者,配送員—消費者,商家—配送員)的集合點和爆發點,在處理沖突時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成為了“聚光燈”式的存在。

同時,外賣平台也是多方利益的交彙點,外賣小哥賺的錢多還是少,消費者得到的補貼多還是少,商家的傭金高還是低,這些因素都息息相關,也都由外賣平台維系。

半年報顯示,去年第二季度美團來自餐飲外賣的傭金(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收入為203.54億元,配送相關成本有155億元,這意味着來自商家的傭金76%以上用于支付了騎手成本。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假如一味要求外賣傭金持續下降,“商家-平台-外賣配送員-消費者”這一利益共同體中,外賣配送員、消費者、平台的利益必将受到影響。

沖突二:網際網路消弭實體邊界VS配送卻又限制邊界

外賣平台對餐飲商家來說具有廣告效應,這也是平台收取技術服務費的原因之一。廣東韶關商家熊先生對此深有體會:“外賣除了可以幫我們送餐之外,它還是一個拓寬店鋪知名度的平台,消費者可以不用到店就能先品嘗到我們的餐品,這相當于是一個有巨大流量的廣告入口。”

他經營了撚手多士、Doublemays大波浪泡芙店、人間廿十四味咖啡店等三個品牌/品類、9家門店,外賣占比在40%左右,新成立的咖啡店已經在當地做到了美團外賣第一名、大衆點評第一名。

熊先生實際上是一個“餐二代”,家裡爸爸媽媽經營着一家大排檔餐廳,曾經對外賣平台這樣的“新事物”有着上一代的老觀點,外賣平台地區經理邀請他們入駐時被趕走——“吸血鬼”,“門店的生意都做不過來還做外賣?”

沒想到,疫情來臨後,爸爸媽媽主動找到熊先生,讓他找地區經理,希望入駐外賣平台。原來隻能做附近生意的他們,現在可以接到更遠的訂單,大排檔就這麼挺了過來。

假如同電商一樣,外賣平台的廣告效應沒有邊界的話,那麼餐飲商家将可以無限擴張,幾個點的技術服務費根本不是難題——淘寶直播抽傭20%,商家仍趨之若鹜,原因正在于網際網路無邊界的廣告效應。

但事實上,外賣因時效、配送存在實體距離限制,且随着配送距離的提升而成本逐漸升高。這意味着它可以給予商家廣告效應、規模效應,即增量價值,但需要在一定地理範圍内,且由規模增長所帶來的邊際成本變化不顯著。

進一步來說,平台的建設成本無法被無限攤銷,每一筆訂單中必須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平台維護。

沖突三:高頻VS低價

外賣雖然是高頻需求,是很好的流量入口,但同時又具有低價、高成本(配送)屬性,這決定了它并不是一門十分賺錢的生意。正如熊先生所說的那樣,“很多訂單用于騎手的配送成本幾乎占了整體費用的絕大部分,平台實際收取的每單費用往往也就是幾毛錢。”

美團财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餐飲外賣經營利潤8.76億元,按交易筆數40.13億元來計算,每一單利潤隻有0.22元。

“外賣降傭”是解決餐飲困境的最優解嗎?

照大多數餐飲商家所在的區間技術服務費(6%-8%)來計算,外賣平台一筆20元的訂單收入在1.2-1.6元,其中絕大多數用于一線人工成本、平台維護、技術支援等成本。

假如傭金比例繼續降低,為了維持自身生存,外賣平台無非有兩個選擇,一是提高平台營運效率,降本增效,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短期并不現實;二是将成本壓力均攤,在“商家-平台-配送-消費者”這個利益鍊條中,騎手和消費者的利益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但實際上,在消費意願降低、選擇增多的背景下,這并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外賣貴了之後,消費者或會選擇到店吃飯,外賣平台訂單量不夠,無法承載太多外賣配送員;消費者還有可能選擇友善食品、預制菜等,餐飲商家、平台、外賣配送員都受到影響。

結語

餐飲難是一個綜合難題,它的解決也必須從根源入手,從各方面解決。現在,外賣平台以及傭金問題似乎成為這個問題的最優解,但事實上真正的最優解,應當是找到各方利益平衡點之後的共存,而不是一方利益被極緻壓縮後的崩塌。

“外賣”問題,其實是一個要雞還是要蛋的選擇題,殺雞取卵并不可取。過去近十年間,外賣與餐飲相輔相成,都取得了高速發展,當政策大棒襲來,外賣距“失速”也許僅一步之遙,餐飲可能會更好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