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文/岸青

軟體定義汽車的理念提出已經有三年多了,汽車經曆了被機器、被電器、被電子定義之後,又發展到了今天的被軟體所定義。似乎進入到電氣化時代以來,智能化開始在汽車身上凸顯,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軟體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這點,從業界内頭部企業的戰略上我們并不難發現,在最近奔馳釋出的VISION EQXX概念車的身上,我們會發現硬體是實作汽車性能的一大保障,但在其中,軟體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智能化來說。

奔馳未來技術研究部門負責人雅斯敏·艾希勒稱:軟體驅動一直是梅賽德斯-奔馳重點發力和不斷精進的領域之一,也是奔馳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這場引領軟體定義汽車的轉型已經開始。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其實,軟體定義汽車看似是近年來興起的概念,但如果真的“追蹤溯源”,我們會發現軟體驅動在汽車身上的發生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顯露蹤迹,隻是當時發展并不屬于主流趨勢,直到現在軟體才開始在汽車身上扮演着越來越重的角色。

以前人們并不經常提起軟體,是因為電氣架構過于簡單,基于此延伸出的軟體自然也不會得到重視。早些年評判汽車好壞與否的關鍵點在于動能,也是人們俗稱的三大件,單一的機械部件使得整部汽車上也就幾個控制器,用不上架構來對他進行協調管理。

而當汽車進入電氣化時代後,人們對于智能化提出了更多要求,單一的性能不再具有絕對優勢,一部汽車身上會多出ESP/ABS、電動車窗、安全氣囊、自适應巡航系統、空調壓縮機以及當下流行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如此一來,多元化的配置便需要更多的控制器,原有的電氣結構便不再适合當下的汽車發展,電氣架構轉變為電子電氣構架,汽車硬體體系将逐漸趨于一緻,汽車的組成由從前的上萬個零部件的機械工作演變成上億行代碼組合運作的能力。

作為電氣架構延伸出的枝葉,軟體的重要性便在此刻顯露出來。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特别是進入到5G時代後,車聯網、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和“大型移動智慧終端”等理念開始為消費者所重視,這些依靠代碼運作的能力自然要交到軟體的身上來實作,将汽車與超強無限的雲計算能力對接,随時随地便可開啟辦公;汽車指令會幫助消費者躲開障礙物;全景影像為使用者提供更多視野。

5G出現之後,整個汽車産業架構、都要被重新設計,由軟體定義的汽車能夠給我們帶來的遠遠不止上述内容。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而對于企業來說,新時代提出的智能化要求無疑是一場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冒險。軟體最大的特點在于,一旦實作了功能,軟體的複制成本基本是零。也就是說,當掌握了軟體技術後,企業同樣的成本投入,軟體的利潤空間取決于使用者數量。

是以,軟體被稱作是新能源車企的“利潤奶牛”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誇大。當然,軟體的研發投入成本遠比大家想象的要高得多。目前不乏很多造車新勢力會從技術商手上收購軟體,然後選用電池商的動力電池,進而“東拼西湊”出一台新車。

軟體定義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多元發展

但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的生存發展,單單靠購買的“鈔能力”是不足以支撐下去的,正如上世紀燃油車時代,國産自主品牌購入外資企業的發動機一樣,在時代變革的發展中,最終存活下來的終究是有着自研技術的那幾家。

總而言之,軟體實作牟利的方法固然沒錯,這無疑也是新能源汽車時代的一大特點,但時代也多次敲響了警鐘,能笑到最後的,往往是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真正赢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