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掌上春城訊2月20日下午,《獨龍春風》首發式暨著名作家潘靈、段愛松讀者見面會,在昆明東方書店舉行。汪葉菊、存文學、宋家宏、楊榮昌、湯萍、李朝德等名家現場點評,認為作品兼具文學、思想與曆史高度,堪稱一部獨龍族的宏大史詩;更有雲南扶貧戰線傑出代表暨《獨龍春風》主角郭子孟、錢衛國、楊文彬出席,深情講述書中親曆動人故事。當天昆明氣溫驟降,活動現場卻溫暖而又熱烈。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據介紹,2021年第11期的《人民文學》雜志以頭條位置發表了近四萬字的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幾乎同步,達45萬字的足本原著也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

這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極具史詩品質的作品,以宏闊的視野,全景式深刻記錄了雲南怒江州“直過民族”獨龍族的兩次偉大跨越。本書由兩位本土作家聯袂創作。潘靈,雲南省作協副主席,《邊疆文學》雜志社長兼總編輯,曾獲駿馬獎等獎項,曾任茅盾文學獎評委;段愛松,曾獲中國文學好書獎、中國長詩獎、冰心散文獎等。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兩位作者之一 段愛松

首發式和讀者見面會,由昆明文藝評論家協會、雲南人民出版社、《邊疆文學》雜志社共同主辦,由昆明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溫星主持。兩位“主角”之一的潘靈,因故未能參加。

活動上,段愛松為大家分享了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心得體會。他說,他和潘靈曾多次前往怒江獨龍江地區,深入群眾最底層生活和扶貧最前線,既看到了廣大老百姓的疾苦與奮鬥,也看到了扶貧工作隊的奉獻與犧牲。此外,他們還閱讀并研究了近千萬字關于獨龍族的各種文獻和資料,才終于完成了這部作品。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作為主持人的評論家溫星就此點評:潘靈是布依族壯年作家,段愛松是漢族青年作家,《獨龍春風》由兩位聯手創作,其實還有作品之外的特殊意義,那便是各民族之間的協作與融合,兩代作家之間的傳承與接力。

雲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尚語表示:《獨龍春風》從選題立項,到創作完成,再到正式出版,曆時三年多,是該社年度重點主題出版項目,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精品扶持項目,還是中國作協深入生活的重點選題。該書呈現了獨龍民族的苦難史、跨越史和發展史,不論從人類學上看,還是社會學和世界減貧史上看,都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力量和中國模式的有力彰顯,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書中曆經生死的主角之一 郭子孟

活動上有三位嘉賓身份特殊,他們都是《獨龍春風》中的重要角色,更是雲南扶貧事業的傑出代表:郭子孟,首批雲南省委獨龍江民族工作隊副書記、副隊長;錢衛國,第二批省委獨龍江民族工作隊副書記、副隊長;楊文彬,雲南省文聯派駐貢山縣獨龍江駐村工作隊隊長。

他們分别講述了自己在怒江州尤其獨龍江地區扶貧的故事,話語生動,情真意切,全場讀者無不為人動容感佩。其中,郭子孟是全省獨龍江扶貧工作最早的具體負責人之一,他追憶起那段近20年前的特别經曆,仍難抑激動之情,他與當地群衆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但也險些是以将命都丢在了那片貧瘠又神奇的土地之上……

“所有點點滴滴的艱辛與感動,全都詳細記錄在這部厚重的《獨龍春風》之中。”主持人溫星詩意地總結,這場溫暖人心的“獨龍春風”,不僅吹來了諸多名家、八方讀者,還為虎年昆明吹來了第一場瑞雪,而黨和政府持續多年的扶貧事業亦如化雨春風,又如吉祥瑞雪,也為千千萬萬群眾帶來了福音。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活動主持人、昆明文藝評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溫星

【大家談】

中國作協全委、中國作協創研部原主任、著名作家 胡平: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獨龍春風》的問世,是獨龍族群眾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事件,意味着這個位于祖國西南邊陲、人口隻有數千的少數民族有了一部詳細記載整個近現代曆史的生動厚重的文學著作。

做出這一傑出貢獻的,是布依族作家潘靈和漢族作家段愛松。兩位雲南作家懷着對兄弟民族摯愛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沉着選擇了這一重大命題,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奉獻,前後花費多年時光,查閱渺如煙海的文字資料,多次深入邊僻神秘的獨龍江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經過反複讨論構思和寫作修改,終于向世人呈現出這部價值不尋常的作品。

昆明市政協原副主席、文聯原主席、著名作家 汪葉菊: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寫這本書是需要寫作者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兩位作家三次進入獨龍江深入生活,采訪調研,收集資料,勞心勞力,有時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險,最終完成了書寫這個直過民族“一步跨千年”的感天動地的史詩。

作品給我的印象較深的地方一是封面設計,非常有地域民族特點;二是内容目錄每個章節都有歸納,讓人一目了然;三是資料收集整理十分豐富,運用得當,使這部報告文學不空洞、不虛構、不枯燥,是一部扶貧主題及關于民族地區深刻變遷的經典之作。

雲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批評家 宋家宏: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獨龍春風》是雲南近年來少見的好作品,我在文藝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題目是《獨龍族族群命運的壯麗史詩》,這個标題已經概括了我對這部作品的總體了解。雲南的許多作品我都寫過評論文章,但隻有三部我用了“史詩性”這一評價,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一部是黃堯的《世紀木鼓》,獲了五個一工程獎,第二部是彭荊風的《解放大西南》,獲了魯迅文學獎。

《獨龍春風》是第三部我用“史詩性”來評價的作品。為什麼說它具有史詩性品質?“史詩性”有其内在的理論要求,而在我看來,它完全符合。

雲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青年批評家 楊榮昌:

記錄雲南怒江曆史變遷 45萬字報告文學《獨龍春風》在昆首發

《獨龍春風》是挑戰難度的寫作,面對浩大的主題、深邃的曆史、繁多的資料、驚人的巨變,潘靈、段愛松兩位作家敢于碰硬,知難而上,以“三年磨一劍”的堅韌與執着,捋清獨龍族曆史發展脈絡,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制度優勢,獨龍江鄉人民才能實作一步千年的跨越。

此書叙述曆史條理清晰、删繁就簡,描摹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謀篇布局主次分明、結構合理,兼具文學性、史料性和學術性,是當下中國報告文學領域的重要收獲。

掌上春城記者:楊夢奇

責編:楊蓉

編審:符亞麗

終審:周建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