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作者:哈屯在草原

新疆蒙古族實行氏族外婚制,嚴禁氏族内部通婚,而且嚴格族外婚,實行本民族通婚。在封建貴族階級與平民、奴仆之間不能通婚,但封建上層可以占有平民的女兒。聘婚是新疆蒙古族的主要形式,它有一套特有的習俗,其過程主要有:提親、走親、送聘禮、造新房及姑娘宴、婚禮、揭圍帳、回門等7項。

提親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提親,一般男孩到了成婚年齡,父母就開始為其物色對象,找親家。首先打聽女孩的生辰八字,請占星術家占算男女命相是否相合或相克,或去寺廟請喇嘛念經來确定。如果命相相合就托一媒婦去說親。這次提親新疆蒙古人稱“愛日合戈恩吉勒呼”,即“帶酒提親”之意。媒人若是帶着酒和食品代表男方家長向女方父母說明來意,女方家長一般都要說一些推托之詞。經過一段時間後,媒人及男方親戚若幹人将帶着酒、哈達、食品正式到女方家提親,這次提親稱為“玉格阿布呼”,即“得到回音”之意,也就是說是否同意這門親事。去時男方親戚向女方家長獻哈達、敬酒,并莊重地說明來意,請女方父母能夠接受他們的提親。如果女方家長不同意這門親事,則婉言謝絕,不喝他們敬的酒,并要求他們将所帶禮品帶回去。

走親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走親,蒙語稱這一過程為“祖蘇哈德格”,意為相交哈達。又稱“哈德格太布哈”,獻哈達之意。新疆蒙古族很看重這一走親程式,因為走親以後男女雙方一般就不變了。男女兩家父母以為合意,標明行聘的吉日之後,男家帶着哈達、酒及行聘的禮物,前往女方家同女方家人商議聘禮和定親。之是以走婚稱為“放哈達”或叫“哈達宴”,這與蒙古人将哈達視為最上之禮不無關系。男方将走親的時間通知女方後,男方家媒人及若幹親戚則帶着酒、哈達、半熟的羊尾骨肉去女方家走親,這時女方将親友及鄰居請來參加走親宴會。男方家來人施禮後,将帶來的禮物放在女方家長面前,男方一長輩把塗有黃膠水(表示兩家的關系似木膠永不分離)的哈達雙手捧在胸前,口誦祝詞後将哈達雙手獻給女方的長輩,然後一一敬酒。禮畢,大家喝酒跳舞。訂婚後,女方家長還要向男方家長提供自己家主要親戚名單,其中一定要包括娘家的。新疆蒙古族特别重視娘舅家人,女方指定的這些親戚,男方一定要去拜訪,以示尊重他們,從此男方同女方兩家禮尚往來。

送聘禮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送聘禮,新疆蒙古人俗稱“奧日德布思格爾”,意為“床被褥”。聘禮一般按照衛拉特蒙古的古俗以馬牛羊為主,其數目視貧富情況各有差别。以9為吉數,家貧不足9數者則取5、7等單數牲畜。公元1640年制定的著名的《蒙古一衛拉特法典》就詳細規定了當時社會各階級婚嫁的聘資數量:“聘禮數目最高的貴族,嫁女可收彩禮為:貴重品30件,馬50匹及羊400隻;聘禮數量低的賤民也可以要求最好的牦牛、馬各10頭,羊15隻作為聘禮。同時,男方家中也可應付數目不等的駝、馬、牛、羊、衣服、衣料、家具及其它财産用作嫁資。”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土爾扈特部有個習俗,婚前,男方要去姑娘家象征性地送一次梳頭用具,即粗細兩種梳子(梳子和篦子)。各地習俗一般相同,略有差異。有的地方,諸凡訂婚、送聘禮等儀式,女方家長要讓女兒躲到親友家,不允許女兒參加。按照傳統,婚禮日期由喇嘛標明。喇嘛根據兩個孩子的生辰日月,擇定舉行婚禮的良辰吉日和迎親者到達的時辰。蒙古人忌諱在陰曆9月辦婚事,因為他們視這個月為“大月”。另外姑娘在18歲這一年是不能出嫁的,17歲或者19歲則可以,認為吉祥。婚禮前男女雙方都要做緊張的準備工作。

造新房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造新房,婚前男方還要舉行一次隆重的造新房儀式。男方家将蒙古包的支架支好,親朋好友拿上繩子、氈子、針線等物,來參加造新房的儀式,并幫助把新蒙古包搭好。親朋好友也有帶上酒肉等禮品來祝福的,女方家也來人祝賀并饋贈禮物。儀式開始時,祝頌人将一條哈達(哈達内包麥子或金、銀、錢,以示将來富貴)挂在天幕正中,并用奶子塗在包内側壁等處,以示吉祥。用酒祭天、祭地、祭火竈。然後祝詞,祝頌人用意含吉祥的美好詩句祝福。這裡有《氈房木圈頂的祝詞》、《氈牆的祝詞》、《鍋的祝詞》等等,然後大家一同将房間布置好。接着主人用手抓羊肉、奶酒等款待親朋好友,大家互相祝詞唱歌。

姑娘宴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姑娘宴 女方還要在婚禮前夕舉行為姑娘出嫁餞行的各種宴會,俗稱姑娘宴。結婚前幾天,姑娘分别由親戚請去吃飯,每個親戚還要送禮物給新娘。土爾扈特蒙古人講究送一件衣服料子,一隻碗和一條頭巾。婚禮前一天,姑娘的父母要為即将出嫁的姑娘舉行宴會,宴請姑娘的親朋好友一同入席。姑娘們唱着《姑娘宴歌》,用歌詞祝福将要出嫁的姑娘,傾吐離别之情,姑娘的母親向衆人展示新娘的嫁妝。蒙古族很重視姑娘的嫁妝,嫁妝一般是首飾、四季服裝,也有牲畜,随着時代的變遷現在家用電器代替了牲畜。以上所有的程式結束以後,就是盼望已久的婚禮。

婚禮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關于婚禮的過程。《西域圖志》裡記載:成婚之日,婿先至門,女家誦喇嘛經,婿至女出。其持一羊肩胛骨,拜天地日月,婿向女方父母尊長行見面禮,婿及女交結其發。後在女家布置的蒙古包中成婚。次日,婿先歸,另外選擇吉日以娶回。女離娘家時,女方親戚皆送,唯父不送。送女親屬,各饋贈牛、羊、馬、酒及衣服、首飾、蒙古包之屬。或多或寡,視其力之厚薄與情之疏密而定。偶有以女奴為妾者。新婦乘馬至婿家,婿家亦誦喇嘛經。女子見父母尊長,行叩頭禮。拜見翁之伯叔兄及姐夫時,則以氈為幛,不能直接見面,至于終身。而貧家嫁娶則簡單得多,據記載,有以一羊為禮者,可徑自娶婦、婿不先至女家。

同時,土爾扈特蒙古還有個習俗稱為“努其”,在婚禮前一天傍晚,男方選出若幹善于辭令的人,帶上酒肉等禮品,并攜帶新郎拜見女方父母親。一開始新郎不進,而是其他人先進,他們向女方父母緻敬問好、敬酒、獻禮物後,正在喝酒唱歌時,新郎由二位男子陪同突然進來。新郎入内後,總是讓幾個陪同的人遮住他,“怕”被人看見“轟”出去。幾道程式完成後,經女方允許,新郎才向大家一一敬酒。夜深事畢,男方來客一一告别。此時發現新郎的馬鞭(或馬蹬)“丢失”。是女方故意收藏。這時男方家就留下能言善辯者三人,新郎及餘衆則乘馬先歸去。女方有意問他們還有什麼事,來客一一對答。如果男方都答出來了則可拿上馬鞭或者是馬蹬離去,否則将受罰。

婚禮當天男女雙方家裡都熱鬧非凡,男方組成迎娶隊伍。屆時,新郎穿着嶄新的袍子,在伴郎的陪同下随着迎親隊伍(在20-30人),拿着酒肉去接親。接親隊伍在臨近女方家不遠處下馬,選派兩名能言善辯的人和女方報訊請安,女方則立即做好迎親準備。女方嫂子或舅母若幹人在院門口等候。這時男方中一位善于辭令者請安後說:“貴方寵愛姑娘早已許配我們的兒子為妻,擇取今日這個良辰吉日前來迎娶新娘,請接受聖潔崇高的迎親之禮”。而女方口齒伶俐的一位嫂子上前對答,雙方這樣進行一番禮俗對答後才邀請迎親的人們進屋。男方家人施禮之後,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向女方的竈神和其它供神叩頭,敬獻哈達,然後向嶽父嶽母及親屬獻哈達。新娘臨行前,要給父母親友一一敬酒辭别。此時大家一齊唱送别歌,親朋好友都用吉祥的話語和贊美之詞祝福一對新人幸福美滿,前程遠大。這時女方父母同意接去新娘時,新郎探親者一位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從娘家将新娘抱着出門,新娘抱着親友們不願離家,伴随新娘的姑娘也要糾纏一番才放行。

迎親隊伍傳回途中,一路縱馬奔馳,奏樂唱歌,嬉戲追逐。送親的人們到達以後,新郎将新娘扶下馬,首先婆婆讓新娘嘗嘗新鮮牛奶,以示吉利。然後舉行拜天地儀式。此儀式由喇嘛來主持。屆時,新婚夫婦在蒙古包外鋪好的白氈上共持一羊肩胛骨,朝着太陽跪拜,先拜天地日月,然後向喇嘛叩拜。屆時喇嘛誦經,請佛爺保佑他們平安無事,新娘則在衆人陪護下入新房。進新房時一定要踏看毛氈,然後是梳頭禮。由母親或嫂子将新娘的頭發重新梳理,将新娘的頭發從中間分成兩半,然後放入新郎的幾根頭發,梳成兩根辮子,戴好全部首飾,以示做媳婦的開始(有些地區梳頭禮在姑娘出嫁時那天早晨在姑娘家就梳好了。)梳妝完畢,在衆嫂子的帶領下,新媳婦向公公、婆婆、叔叔、伯伯、舅舅等長輩一一敬酒獻哈達,并施磕頭禮。磕頭時要從上往下依次排列,一直到哥哥、姐姐、嫂嫂、姐夫等。接受新媳婦磕頭的人,要回贈禮物。禮畢,在家入酒宴,之後唱歌跳舞,至此結婚儀式達到高潮。隆重熱鬧的婚宴結束以後,送親的人除了新娘的嫂子和伴娘外都要當天傳回。當他們傳回時,新娘的母親給來的每一位客人送一份衣料,以示謝意。

揭圍帳

新疆蒙古族傳統婚禮習俗

揭圍帳,這一儀式又稱“霍西格太勒”。時間是婚禮的第三天,圍帳就是指新婚夫婦床前的圍帳,按照新疆蒙古族的習慣,新娘在揭圍帳前是不能露面的,白天由伴娘陪着,什麼活都不幹。結婚第三天,新娘父母同親戚們來新房同男方親戚一同舉行揭圍帳儀式。他們來時要帶整羊肉、酒、哈達等禮物。男方則設宴招待來客,揭圍帳時要獻祝詞,如果祝詞沒說好,不符合女方家人心意,女方家的人就會提出異議,不讓揭圍帳,這樣就會引起争執。儀式開始時,在一位善于辭令的長輩手執一杆獵槍,在槍筒上紮一根白布條,有節奏地吟誦祝詞。之後由祝詞人将圍帳揭開。新娘這才從圍帳裡走出來。拿起新盤、新碗、盛滿奶茶和奶酒,從公公、婆婆開始給在坐的客人每人敬一碗,婆婆當着來賓的面将鍋、碗、瓢、盆等家什交給新娘,表明從此新娘開始盡媳婦的義務掌管家務。同時給兒媳送布料、手飾等禮品。接着大家喝酒吃肉、唱歌跳舞,歡慶通宵達旦。揭圍帳儀式後的第二天,新娘在新郎和婆婆的帶領下回娘家施親家之禮,也叫新娘回門。回門時同樣帶哈達、整羊、酒等禮物。新娘家人要邀請親友鄰居一同入席。酒宴開始時,新娘、新郎要向嶽父、嶽母和長輩們獻哈達、敬酒。席間仍然要唱歌奏曲助興。當新娘、新郎傳回時,新娘的母親要給他們及親家贈送布料、頭巾等禮物。

新疆蒙古族的婚姻習俗,同其它地區蒙古族婚姻大體上是相同的。但略有差别。例如内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婚俗就沒有揭圍帳這一儀式,而且婚禮上唱的歌曲和祝詞也大不相同。錫林格勒盟的察哈爾蒙古在婚禮當晚還有藏新郎的習俗,這在新疆的蒙古族婚俗裡是沒有的。而新疆蒙古族四大部落之間其婚俗也不盡相同。

備注:圖檔來自網絡 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