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春節假結束之後

小編總覺得還該給全民增加一項“冬奧假”

讓大家專心緻志地給中國隊加油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無論是短道速滑的緊張競速

還是自由式滑雪的飒爽英姿

都讓作為觀衆的小編心潮澎湃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除此之外,相信不少人看到了榜樣的力量——

每天睡十小時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然而…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别急,你還來得及到中科院“上課”!

2022年1月25日起

中國科學院《科學公開課》

已經正式上線啦!

你有沒有按時來聽課呢?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由中國科學院傾力打造的《科學公開課》系列節目,于1月25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點,在全網各大平台上線首播!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除上述合作媒體外,您還可以在中科院實體所在微信視訊号、百家号、今日頭條、西瓜視訊、小紅書、搜狐視訊等平台的官方賬号,以及神計妙算(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生物實體學會(中科院生物實體研究所)、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我們的空間站、蔻享學術、嗨科普、DEEPTECH、絡繹科學等平台同步收看《科學公開課》的直播與回放。

此外,中國科普博覽還有“公開課專區”,直播結束後可以繼續觀看哦。

我們先來看看往期的妙趣橫生的課程内容吧~

往期内容 · 豐富多彩

01

劉嘉麒院士:用腳步丈量地球

1月25日,首期主講人劉嘉麒院士以“用腳步丈量地球”為題,分享了地球上生命不斷演化的魅力,以及自然造物在漫長歲月中留下的痕迹。

短短的兩節課時間,劉嘉麒院士帶領大家領略了瑰麗地球的厚重曆史。46億年的演變過程——地質、生物、氣候、環境等事物的重大演變經過劉嘉麒院士的精彩講解,在同學們的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畫卷。不僅如此,劉嘉麒院士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同學們展示了生命是如何出現在地球上,并不斷演化的。

02

《流浪地球》中的硬核科學

在1月29日和2月3日兩晚的直播中,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實體研究所研究員徐文耀帶領我們一起思考了如何從科學的角度看待《流浪地球》,更進一步地,還啟發了大家如何将幻想落實,成為現實中的可靠技術。

從“地球怎麼流浪”開始,徐文耀研究員講述了流浪過程中地球經曆的5個階段:刹車、逃離、加速、減速以及進入行星運作軌道,為大家講述了星球運動等方面的實體知識。除此之外,在這堂公開課中,徐文耀研究員還介紹了太陽演化、氦閃、牛頓定律、木星捕獲、潮汐撕裂、三體等大家感興趣的實體問題。

03

果蠅與腦科學:小腦袋大智慧

在2月5日和2月8日兩晚的科學公開課中,中國科學院生物實體研究所副研究員楊鄭鴻帶着大家從果蠅小腦袋出發,探索了腦科學裡蘊含的大智慧。

通過展示生活中有趣的腦科學現象,楊鄭鴻副研究員生動的介紹了什麼是認知科學,以及認知科學的研究範圍。更有趣的是,果蠅作為模式生物,竟然可以幫助我們研究複雜的精神疾病。甚至連基因遺傳機制、輻射遺傳學、生物鐘這些諾貝爾獎成果的研究都離不開果蠅。最後,楊鄭鴻副研究員也通過兩個小故事鼓勵了同學們尋找興趣點,勇敢追逐科學夢。

04

曹則賢:物質的形态

2月10日和2月12日晚,中國科學院實體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從宇宙曆史最原初的形态開始,帶領大家了解了從高溫到低溫的過程中物質形态的變化,讓大家明白世界是一個實在的物質世界,而實體學是關于物質世界的構成和運作機理的科學。

“學實體,從了解物質開始。”曹則賢研究員給同學們講述了噴發的火山口處的物質可以處于等離子體态、氣态、液态(熔岩)和固态(岩石),如果火山在海底,還可能存在處于超臨界态的水。在這兩節公開課中,曹則賢研究員詳細的介紹了各種物質形态的基本性質,還介紹了等離子态豐富的應用和超臨界态的有趣性質,給同學們帶來了充實有趣的“啟蒙”實體課。

05

空間站裡有趣的太空科學實驗

2月15日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為同學們講解了精彩紛呈的太空科學實驗。從“為什麼在太空做實驗”、“有趣的太空科學實驗”和“未來太空科學研究展望”三個方面展現了太空科學實驗的魅力所在。

張偉研究員着重介紹了太空特殊的實驗條件——微重力,在這種條件下,浮力對流基本消失、沉澱和分層極大減小、壓力梯度極大減小,這些特殊的條件可以極大地幫助我們進行地面無法進行的研究。張偉研究員從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微重力實體科學實驗、空間天文與地球觀測和空間生物技術四個方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太空科學實驗,激發了同學們對探索太空的熱情。

06

逐漸睜開的中國天眼

2月17日和2月19日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姜鵬為大家揭秘了“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姜鵬研究員從傳統的光學天文開始,講述了人類由近及遠觀察天體的曆史過程。通過這節科學公開課,我們了解到了随着天文望遠鏡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的宇宙中的現象越來越多:恒星在“死亡”時刻華麗的綻放、兩個子彈星系互相穿行而過等。姜鵬研究員介紹了射電天文學的誕生與發展曆程,從對更大口徑望遠鏡的追求引入了“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的誕生與優勢,展望了我們接下對天體研究的未來圖景。

妙趣科學· 精彩不斷

07

飛機“體型”中的奧秘

主講人:崔凱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内容簡介:

自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開始,人類對于飛行速度的追求就一直沒有停息過。飛機的外型對飛行的速度有何影響?為什麼飛機要設計成這樣?不同用途的飛機在外型設計上有什麼講究?這些問題崔凱研究員将會為我們一一解答。

播出時間:

2月22日 20:00

08

數學從哪來:探秘數學的發展

主講人:郭園園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數學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和使用的重要工具,沒有數學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那麼數學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的?這其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郭園園副研究員将帶你一起尋找答案。

2月24日 20:00

09

植物的智慧:蘭科植物的傳粉

主講人:金效華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植物通過傳粉繁衍後代,但是這傳粉的過程卻大有玄機。金效華研究員将以蘭科植物為例,為大家展現一個不一樣的植物世界。

2月26日 20:00

10

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

主講人:王元卓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科幻電影中不乏看到許多超前的人工智能黑科技,這些科學幻想與如今的科學研究有着怎樣的聯系?王元卓研究員将結合《鋼鐵俠》等科幻電影的經典場景,介紹科幻與現實的聯系與不同,展現科學與影視融合發展的價值和願景。

3月1日 20:00

接下來的《科學公開課》依然是主題豐富、幹貨滿滿呀!

把握時機,不容錯過!快來中科院“上課”吧!

谷愛淩準備入學斯坦福,你還不趕緊來中科院“上課”?!

以上課程是《科學公開課》的首批課程,後續中科院還将繼續推出新的《科學公開課》節目,邀請更多科學家為廣大青少年開講。

快把你的收獲和期待的課程主題釋出在留言區吧!

編輯:Norm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