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高亭宇到闫文港 曆史性突破背後有“風”相助

“闫文港這個銅牌太不容易了!”節目錄制當天,正趕上中國選手闫文港以總成績4分01秒77拿下北京冬奧會男子鋼架雪車比賽銅牌的第二天,李波顯得激動,鮮有人知道,鋼架雪車項目獲得曆史性突破的背後,也有他的一份付出。

李波是誰?他是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風洞實驗室的主任。從2018年起,他就與團隊開啟了大陸冰雪項目風洞技術攻關之旅,研發出了大陸第一套冰雪項目風洞輔助訓練系統,并協助建成了大陸第一座體育專業風洞。

“為了保證運動員的安全,每套裝置安裝完畢後,我都親自上去第一個試用。”李波介紹說,由于鋼架雪車風洞測試的風速需要達到126km/h,危險系數高,與此同時,需要進行風洞測試的運動項目也是最多。風洞測試,即應用姿态風阻優化技術,對鋼架雪車隊運動員的滑行姿态進行風阻優化。為保證運動員的安全,每套裝置安裝完畢後,李波都親自上陣試用,“隻有我自己确認沒問題了,才能讓我們的運動員上去測試。”

從高亭宇到闫文港 曆史性突破背後有“風”相助

工作中的李波。 受訪者供圖

在李波看來,從2018年12月28日到2022年1月12日,共5輪風洞測試,從剛開始的配合生疏,到闫文港獲得冬奧會銅牌,不僅是風洞技術應用于冰雪運動從“0”到“1”的跨越,還實作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實際上,不僅僅是鋼架雪車項目,2月12日斬獲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的高亭宇,2月14日以108.61分的成績奪得自由滑雪空中技巧冠軍的徐夢桃,還有高山滑降項目成功完賽、獲得國際奧組委主席巴赫先生禮物的徐銘甫……我們的冬奧健兒在不同賽場,創造着一個又一個曆史性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這樣一支了解風、分析風、利用風的團隊。

“在二七基地的速滑館,我們和教練團隊一起開發了風扇助推系統,利用風扇生成順風環境,幫助高亭宇提高滑行速度,通過這種超速訓練讓運動員形成肌肉記憶,提高成績……”

“2021年3月,我們便開始了利用模型風洞試驗,結合曆史氣象資料對北京冬奧會各個賽區主要賽道的賽時風速風向進行評估……”

“防風、抗風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工程建設的關鍵,而高山滑降項目又被稱為冰雪項目中王冠上的鑽石,比賽難度極大。2018年,我們就通過風洞試驗确定了不同區域的設計風速,既保證了安全又節省了工程造價;2019年,完成了滑降賽道出發區的賽時風環境評估,設定雪道擋風牆;2021年,完成了臨時看台抗風試驗,并搭建了賽時監測系統,為現場觀賽、媒體轉播提供保障……”

從高亭宇到闫文港 曆史性突破背後有“風”相助

李波對技術攻關曆程如數家珍,他面向我們的鏡頭講述着風洞技術為這場家門口的比賽盛會提供全方面科技助力,他也為風洞技術能應用于競技體育而自豪驕傲。

今天,是北京冬奧會閉幕的日子。回想起2月4日,那場将中國人的浪漫獻給全世界的開幕儀式。96朵标志着參賽國家代表團的“小雪花”互相連接配接,變成了一個“大雪花”。雪花升騰于鳥巢的上空完成了火炬點火儀式。

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這直徑達14.89米的“大雪花”能在北京的寒風中穩穩當當緩緩升起,也正是李波團隊為這場點火儀式提供了技術保障。“能夠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保障‘大雪花’穩穩地升起來、轉起來、亮起來,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李波說。

從辦賽、參賽到觀賽,李波全程都沒有閑着。“我們利用風洞技術,為實作辦賽精彩、參賽出彩的目标不斷創新。”李波自豪地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