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在《射雕英雄傳》第十二回“亢龍有悔”裡,郭靖、黃蓉南下途中肚餓,在江邊的農家小院裡偷了一隻肥大公雞,做成了濃香撲鼻的烤雞。他們正要開幹時,洪七公出場了。

書中寫道:

黃蓉正要将雞撕開,身後忽然有人說道:“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兩人都吃了一驚,怎地背後有人掩來,竟然毫無知覺,急忙回頭,見說話的是個中年乞丐。這人一張長方臉,颏下微須,頭發花白,粗手大腳,身上衣服東一塊西一塊的打滿了補釘,卻洗得幹幹淨淨,手裡拿着一根綠竹杖,瑩碧如玉,背上負着個朱紅漆的大葫蘆,臉上一副饞涎欲滴的模樣,神情猴急,似乎若不将雞屁股給他,就要伸手搶奪了。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北丐洪七公是“五絕”之一,也是《射雕英雄傳》裡第一個登場的“五絕”。他的獨門武學為“打狗棒法”和“降龍十八掌”,武功登峰造極,為人正義,平和藹,機智過人,具有一切正派人物所應具有的優點,唯一的缺點就貪吃,曾經因為貪吃誤事,自斷右手食指,隻剩下9個手指,因而被稱為“九指神丐”。

别人好吃,無非是貪圖口腹之欲;洪七公是武學大宗師,格局不會如此小。他利用一切機會品嘗天下美味佳肴,甚至在身負重傷之後還冒險潛入皇宮,就為了吃到一道鴛鴦五珍脍。那麼,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黃蓉手中的雞屁股呢?

首先,是因為雞屁股的确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特色美食。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雞肉是較為常見的美味食材,素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雞脖子、雞腿、雞翅等都被擅長廚藝的中國人做成特色美食,可以說雞全身都是寶。雞屁股也不例外。

雞屁股是民間俗稱,正式名稱叫“雞臀尖”。在民間,雞臀尖也被做成了一道道特色美食,如爆炒雞臀尖、紅燒雞臀尖等,讓許多美食家念念不忘,以至于傳出“甯舍金山,不舍雞尖”的說法。

洪七公由于職業原因,長期行走于江湖最底層,自然不會錯過這種屬于平民階層的特色美食了。

其次,金庸通過“吃雞屁股”的情節,來實作洪七公的閃亮登場。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包括金庸在内的小說家,都懂得“欲揚先抑”的寫作技巧。他們在介紹大人物登場時,都會采用這個寫作技巧,讓讀者眼前一亮——原來這樣普通的人物,竟然是一位大人物?

洪七公第一次登場時,不說要吃雞腿,不說要吃雞翅,偏偏對雞屁股“垂涎欲滴”,而且“神情猴急”,這并不符合大家對北丐的想象;正因為此,當謎底揭穿後,大家才會對北丐洪七公留下更深的印象。

其實,在金庸許多武俠小說裡,大人物都有着很普通的裝扮。比如張三豐。在《倚天屠龍記》裡,金庸寫道:“那兩名僧人聽到張三豐的名字,吃了一驚,凝目向他打量,但見他身形高大異常,須發如銀,臉上紅潤光滑,笑眯眯的甚是可親,一件青布道袍卻是污穢不堪。”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第三,金庸通過“吃雞屁股”的情節,讓洪七公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

前面說過,洪七公是具有一切正派人物所應具有的優點。這樣的人物不好寫,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變成“高大全”的樣子,虛假做作,面目可憎。

在新派武俠小說作家裡,梁羽生和金庸并列,但他寫的武俠小說裡,那些大人物都很臉譜化,名門正派的掌門人,一定是德高望重的;隐居山林的高人隐士,一定是不苟言笑的。金庸則好多了,他創作人物形象時,極力避免将大人物臉譜化。他在寫洪七公時,就盡量反其道而行之,開創性地描寫了一個沒有和藹可親、行事潇灑的武林前輩。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有了“吃雞屁股”的情節,洪七公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栩栩如生,廣大讀者也會覺得更加親切,是不是?

在《神雕俠侶》裡,洪七公在華山之巅吃蜈蚣肉,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情節,讓人很容易就記住了。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為什麼偏愛吃雞屁股?

話說回來,雖然雞臀尖是一道特色美食,但從健康的角度來将,這道美食最好不要吃。是以這個部位是雞身上淋巴最為集中的地方,是貯藏細菌、病毒和某些緻癌物質的“倉庫”,如果長期食用,将會引起胃腸道或肝髒的疾病,那就未免太得不償失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