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在《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亢龙有悔”里,郭靖、黄蓉南下途中肚饿,在江边的农家小院里偷了一只肥大公鸡,做成了浓香扑鼻的烤鸡。他们正要开干时,洪七公出场了。

书中写道:

黄蓉正要将鸡撕开,身后忽然有人说道:“撕作三份,鸡屁股给我。”两人都吃了一惊,怎地背后有人掩来,竟然毫无知觉,急忙回头,见说话的是个中年乞丐。这人一张长方脸,颏下微须,头发花白,粗手大脚,身上衣服东一块西一块的打满了补钉,却洗得干干净净,手里拿着一根绿竹杖,莹碧如玉,背上负着个朱红漆的大葫芦,脸上一副馋涎欲滴的模样,神情猴急,似乎若不将鸡屁股给他,就要伸手抢夺了。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北丐洪七公是“五绝”之一,也是《射雕英雄传》里第一个登场的“五绝”。他的独门武学为“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武功登峰造极,为人正义,平和蔼,机智过人,具有一切正派人物所应具有的优点,唯一的缺点就贪吃,曾经因为贪吃误事,自断右手食指,只剩下9个手指,因而被称为“九指神丐”。

别人好吃,无非是贪图口腹之欲;洪七公是武学大宗师,格局不会如此小。他利用一切机会品尝天下美味佳肴,甚至在身负重伤之后还冒险潜入皇宫,就为了吃到一道鸳鸯五珍脍。那么,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黄蓉手中的鸡屁股呢?

首先,是因为鸡屁股的确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特色美食。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鸡肉是较为常见的美味食材,素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鸡脖子、鸡腿、鸡翅等都被擅长厨艺的中国人做成特色美食,可以说鸡全身都是宝。鸡屁股也不例外。

鸡屁股是民间俗称,正式名称叫“鸡臀尖”。在民间,鸡臀尖也被做成了一道道特色美食,如爆炒鸡臀尖、红烧鸡臀尖等,让许多美食家念念不忘,以至于传出“宁舍金山,不舍鸡尖”的说法。

洪七公由于职业原因,长期行走于江湖最底层,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属于平民阶层的特色美食了。

其次,金庸通过“吃鸡屁股”的情节,来实现洪七公的闪亮登场。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包括金庸在内的小说家,都懂得“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他们在介绍大人物登场时,都会采用这个写作技巧,让读者眼前一亮——原来这样普通的人物,竟然是一位大人物?

洪七公第一次登场时,不说要吃鸡腿,不说要吃鸡翅,偏偏对鸡屁股“垂涎欲滴”,而且“神情猴急”,这并不符合大家对北丐的想象;正因为此,当谜底揭穿后,大家才会对北丐洪七公留下更深的印象。

其实,在金庸许多武侠小说里,大人物都有着很普通的装扮。比如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里,金庸写道:“那两名僧人听到张三丰的名字,吃了一惊,凝目向他打量,但见他身形高大异常,须发如银,脸上红润光滑,笑眯眯的甚是可亲,一件青布道袍却是污秽不堪。”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第三,金庸通过“吃鸡屁股”的情节,让洪七公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前面说过,洪七公是具有一切正派人物所应具有的优点。这样的人物不好写,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高大全”的样子,虚假做作,面目可憎。

在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里,梁羽生和金庸并列,但他写的武侠小说里,那些大人物都很脸谱化,名门正派的掌门人,一定是德高望重的;隐居山林的高人隐士,一定是不苟言笑的。金庸则好多了,他创作人物形象时,极力避免将大人物脸谱化。他在写洪七公时,就尽量反其道而行之,开创性地描写了一个没有和蔼可亲、行事潇洒的武林前辈。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有了“吃鸡屁股”的情节,洪七公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栩栩如生,广大读者也会觉得更加亲切,是不是?

在《神雕侠侣》里,洪七公在华山之巅吃蜈蚣肉,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情节,让人很容易就记住了。

吃遍天下美味佳肴的洪七公,为什么偏爱吃鸡屁股?

话说回来,虽然鸡臀尖是一道特色美食,但从健康的角度来将,这道美食最好不要吃。因此这个部位是鸡身上淋巴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贮藏细菌、病毒和某些致癌物质的“仓库”,如果长期食用,将会引起胃肠道或肝脏的疾病,那就未免太得不偿失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