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北京冬奧會正在火熱進行,同樣火爆的還有故宮博物院的開年大展“何以中國——中華古代文明暨《國家寶藏》特展”,展覽在文化殿中舉行,此次展覽由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共同舉辦。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清代——金瓯永固杯。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唐代——金狩獵人物紋六曲花口杯。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三星堆文化——銅神樹枝頭立鳥。

“何以中國”展由130餘件珍貴文物組成,有銅神樹枝頭立鳥、銅太陽形器這樣“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文物;有器蓋和器身分離近一個世紀後方才“合體”的皿方罍;有“中華第一燈”之稱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也是北京冬奧會火種燈的創意靈感來源;有西周青銅器“何尊”,“何尊”銘文中刻有“宅茲中國”字樣,這是“中”“國”兩個字作為一個詞組出現的最早記錄。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帶藤條骨耜。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漢代——白虎紋瓦當、玄武紋瓦當、朱雀紋瓦當、青龍紋瓦當。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新時期時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春秋——少虡劍。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西周——何尊。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商代——刻辭龜甲。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戰國——蟠螭紋編鐘。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戰國——鄂君啟金節。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遼代——銀鎏金鹿啣草紋馬鞧帶飾。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圓牌。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漢代——長信宮燈。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明代——青花藏文高足碗及銀錾花紋碗座。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唐代——三彩陶雙魚瓶。

草原用戶端記者在北京|130餘件文物中讀懂“何以中國”

北宋——定窯白釉刻劃萱草紋折腰碗。

策劃:梁亮

記者:馮雪玉 孟和朝魯

編輯:董柏傑

校對:烏旗

聲明:内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内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