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極其講究身後之事的國家,對于喪葬看得極其重要。不僅要求孝子必須守孝三年,在下葬方式上也有很多方式,譬如常見的土葬、火葬,不太常見的水葬,佛教當中的缸葬等等,但要說到最壯觀、最奇特的,可能還得數懸棺的崖葬了。

>>懸棺簡史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懸棺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梁官員顧野王筆下——“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由此可見,早在1500多年前,懸棺這種特殊的葬禮就已經出現,并且流行于南方了。

在唐朝《朝野佥載》中記載——“彌高者以為至孝,即終身不複祭祀”,古人認為将先輩葬得越高越是能夠展現孝道,即使以後再也不祭祀也足以表明孝心,是以古人開始在懸崖山頂尋洞鑿壁,盡量将逝者葬得更高。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而至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盡孝的想法,則是古人對于升仙的執着了,顧野王就以地仙作為對懸棺之人的稱呼,這是因為古人認為離天越近越易升仙的原因。而懸棺有更多地葬在清水之上,則是古人“返水歸真”的思想了。

總的來說,懸棺其實跟土葬的“落葉歸根”、缸葬的“坐化成仙”其實一樣,都是一種孝道的表現,是後輩對于先輩死後能夠收獲安甯乃至得到成仙的願景,是大陸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懸棺之謎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目前的懸棺隻要分布在南方境内,其中原因應當跟南方水系縱橫交錯有關。分布地域主要在江西、四川、重慶、福建、湖南等等地方。其中以江西龍虎山等地的懸棺群最具代表性。

在古時候,這些懸棺葬在崖壁之上,即使是盜墓賊也很難染指。但是随着時代變遷,河床擡升,技術進步,近百年來即使是這些懸棺也開始遭到了一些賊人的觊觎跟破壞,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是以,在1978年時,江西文物局就組織了專門的專家團隊前去研究保護懸棺墓葬。通過懸索、鑿壁、搭台等等方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專家團隊在懸棺上搭建了一個個小平台,開始對懸棺進行研究和鑒定。

令專家吃驚的是,這些懸棺的年代跨度極大,近的在有唐宋時期的,遠的更是在2600多年的春秋時期就已經送上了這懸崖絕壁之上了。而這口兩千年懸棺的重量卻達到了300多公斤,其他的懸棺也在150公斤以上,最重的更是達到了500公斤之巨!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可是那時候的古人甚至還在使用青銅器,在如此落後的科技之下,古人究竟是如何把懸棺送上這懸崖絕壁之中的呢?

>>農夫揭秘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專家争論了很久,但是也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後來1997年的時候,龍虎山旅遊集團和專家還一同釋出了一個懸賞,向全國懸賞懸棺上崖的答案,獎金是30萬!

很快他們就收到了各種各樣的回答,什麼熱氣球啦,堆土啦,雲梯啦等等奇思妙想都出來了,但是沒有一個真正靠譜的。倒是龍虎山當地的一個老人後來找到了他們,揭開了這個謎團。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老人是龍虎山原住民,對懸棺自然要更加了解一些。他隻跟專家說了兩個字——“放虹”,就讓專家團隊恍然大悟。放虹是當地老人才知道的一個說法,簡單講來就是利用長繩綁住棺木,從懸崖上方懸吊放下,這些長繩使用葛麻、細蔑、獸皮等材料搓成,其堅韌程度極其之高,是以能夠承受千斤的重量。

簡單來說,也就是用繩子在上方掉下去了。其實專家組此前已經提出與此相近的懸索法,但是按照當時已經發現的各種繩索文物,能夠在幾百米的長度下還能夠承受千斤重量的實在少之又少,是以被他們否定了。

“懸棺之謎”困擾考古界多年,專家懸賞30萬,結果被當地老農破解

而現在經過老人用“放虹”二字一提醒,專家立即明白了。但這還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放虹”這種說法其實隻在巫山和龍虎山一帶存在,其他地方的懸棺是不是也使用放虹這種方法則不得而知了。而且龍虎山的那口春秋棺木,在2600多年前有沒有“放虹”中所說的特殊的繩索制作技巧也還沒有具體實證,是以放虹依然無法完美解答懸棺之謎。

>>結語

懸棺承載着大陸的文化,承載着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大陸的寶物。我們的任務,不僅是要揭開懸棺的種種謎團,而且還要保護這個寶物不會再度受害。是以現在國内的大多數懸棺都已經被保護了起來,希望将來人們能夠徹底揭開懸棺之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