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作者:鄧海春

兩千多年前,陳勝一邊高呼着“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口号,一邊掀起了浩浩蕩蕩的秦末農民起義運動,敲響了秦王朝覆滅的喪鐘。誠如他所言,自古以來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者并非都擁有高貴的血統、顯赫的出身。正相反,無數曆史名人反而出身貧寒,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命運的眷顧才一躍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舉例來說,漢高祖劉邦舉事前不過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亭長、明太祖朱元璋農民出身,曾經為了生計當過和尚和乞丐。不過,出身貧寒但後來發迹者也并非都值得學習,像唐朝的元載便是如此——他靠着巴結權宦李輔國才得以上位,後來又幫助皇帝除掉了李輔國以獲得寵信。掌權之後,他專權跋扈、貪贓枉法,最終被逮捕賜死,等到朝廷查抄其家産時,竟然在其府中搜出了六十餘噸胡椒。

開元元年(713),元載生于鳳翔府岐山縣,也就是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一帶。據《舊唐書》記載,元載盡管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稱得上是嗜書如命。如此勤奮好學,再加上本就聰敏過人,元載很快博覽群書,尤其對道家學說頗有研究。因為貧窮,他隻能步行前往考場參加鄉試,但幾次都沒能考中舉人。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天寶元年(742),尊奉道教的唐玄宗舉辦策試,廣招天下精通道學的人才,元載前去應考,并順利考中進士。自此之後,元載曆任多職,但主要是在大理寺擔任審判、評議類的官員。安史之亂爆發後,元載前往江南避禍,被江東采訪使李希言表為副手,後來又出任洪州刺史。至德元年(756)十月,唐肅宗傳回長安,元載被封為度支郎中,不久後又因為擅長應對唐肅宗的提問而升任江淮轉運使、禦史中丞。

寶應元年(762),唐肅宗病重,頗受其信任的權宦李輔國一時間掌控朝政,元載則憑借與李輔國之妻出自同宗的關系前去巴結。在李輔國的扶持下,元載終于被拜為宰相。唐代宗繼位後,李輔國因擁立之功更具權勢,念及“盟友”之情,他還多次在駕前稱贊元載之賢能。另一方面,元載将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施展出來,赢得了唐代宗的喜愛。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沒過多久,唐代宗不滿在朝中作威作福的李輔國,于是找來元載,密謀将其鏟除。對于李輔國這塊墊腳石,元載并沒有絲毫情誼,于是果斷地幫助皇帝制定計劃,并将其刺殺。第二年,元載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便結交了内侍董秀和主管文書的卓英倩,讓他們探聽内廷消息後彙報給自己,以便提前探知皇帝的心意,進而更好地應對。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大曆五年(770),元載又幫助唐代宗除掉了手握禁軍的權宦魚朝恩,從此獨攬大權,并且熱衷于扶植黨羽、排除異己。另一方面,他大興貪腐之風,凡是想要獲得晉升者無不需要先向他贈送厚禮,靠着聚斂這些不義之财,他在京城南北各修了一間大宅子,史書評價道:“室宇宏麗,冠絕當時。”

對于元載的所作所為,其實唐代宗心知肚明,但他念及多年君臣之情和其鏟除李輔國、魚朝恩之功,便隻私下将其召入宮中苦口婆心規勸。對此,元載絲毫不以為意,唐代宗至此才終于決心要将其像李、魚二人一樣除掉。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大曆十二年(777),唐代宗派左金吾大将軍吳湊将元載抓捕,又将其親信也悉數下獄。同日,元載被賜自盡,随後其妻子王氏、三個兒子,以及此前幫助其窺伺内宮的董秀、卓英倩等人也都沒能逃過一死。緊接着,唐代宗派人抄沒元載的家産,并在其家中光是胡椒就搜出八百石,換算成如今的機關便是六十餘噸。

作為一種外來植物,胡椒在唐代十分珍貴,甚至相傳當時的胡椒可以直接作為硬通貨在上流人士之間傳播。可想而知,家中囤積六十多噸胡椒的元載到底貪墨了多少财産。在此之後,唐代宗還不滿意,于是又下令将元載祖父、父親的墳墓掘開,将墓中屍體丢棄荒野。至于元載生前購置和營建的多處房産府第,也都被盡數拆毀。

他出身貧寒,拜相後助皇帝奪位獲得寵信,卻因專權被賜死

興元元年(784),唐德宗繼位,因為當初元載曾助其登上太子的寶座,是以他下诏恢複了元載的官職,并為其改葬。元載去世六百多年後,明朝名臣于謙曾經作詩道:“胡椒八百斛,千載遺腥臊。”這便是在批判窮奢極欲的元載,認為其無恥的行為将會遺臭萬年。誠然,元載早年的好學值得學習,但他此後的一系列行為卻隻能令人感到不齒,他也注定會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永遠被世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