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南海陣陣波濤滾,電閃雷鳴戰雲飄。美帝為圓霸權夢,擁兵自重擾海疆。退伍英傑重歸列,秣兵曆馬海天間。保家衛國為己任,不虛中華好兒男。出生于軍人家庭的苗再新透露着一股對書畫史詩般的浩瀚情懷,展現出大江東去、鐵闆銅琶的陽剛之氣。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苗再新,1953年生,山東栖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文化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和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導師、北京文史館館員、北京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武警部隊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自小出生于軍人家庭的苗再新,從小就熱衷于書畫。在經曆了許多磨難後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後經過對美術的系統教育訓練,逐漸有了紮實的造型技巧和訓練有素的筆墨功力。除了平常學習的國畫以外,他同時也對水彩、水粉、油畫、雕塑有着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學習中西方繪畫時,通過比較認識到了傳統書畫的特長和魅力,也促進了他對繪畫中西合并的思想,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也在此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1977年時,苗再新的作品《祝酒歌》首次參加文化革命後首屆全國美術展,《老對手》則是參加了全軍美術展。之後的作品得獎次數數不勝數,也有部分作品被美術館所收藏。除去參加國内的美術展,苗再新還參加了“國畫家代表團”、“軍事美術代表團”等到泰國、俄羅斯等地進行出訪。2010年創作的作品《中國釣魚島》在《人民日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和手機上進行發表,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劉秉江為《中國釣魚島》撰文《釣魚島,你将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北京大學曆史系教授楊立文為《中國釣魚島》撰文并呼籲畫作《中國釣魚島》載入中國小教科書中。北師大侍子卉等四名學生撰文,期盼将《中國釣魚島》畫作及劉秉江教授的文章載入中國小教科書。《中國釣魚島》畫作和三位教授及四名中學生的文章在發表,引起網民極大反響。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2005年時,苗再新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中央電視台和《中華英才》雜志評為百名中華書畫英才之一,其餘百餘幅作品中部分獲獎作品分别被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國家圖書館、北京畫院等諸多文博機構和海内外人士廣泛收藏。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另一幅曆時200天創作的大型組畫《民族之光》﹝共56幅,每個民族1幅,每幅尺幅為182x145cm﹞于2011年6月2日全部完成,7月1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馬培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馮遠,中國書協顧問歐陽中石等出席展覽。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當天新聞聯播、北京電視台一套節目北京新聞作了報道,中央電視台二套、北京電視台二套節目播出了專訪。新華社發了新聞通稿,全國多家報刊轉載,北京晚報、新京報、人民武警報等作了整版報道,人民網﹑新華網暨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數百家網站發了展覽消息和專訪文章。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從小喜歡繪畫的苗再新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他對繪畫的熱愛,經常自己研習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大家的畫作,參軍之後也未曾放棄他對繪畫的喜愛。在部隊時,憑借着之前的研習常常被上級叫去創作,慢慢的也有了一些成績。在他30歲時才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去學習專業知識,如此珍貴的機會讓苗再新更加重視這次的學習機會。而苗再新的作品以描寫現實為主,始終圍繞着社會發展進行創作,作為軍人,他的畫作中充分的展現的了他的愛國主義,其中在畫作《中國藍盔》中展現了中國維和部隊、畫作《歡樂高原》中展現了民族團結等。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在将繪畫中西結合的道路上,他深知要想有所突破。尤其要突破傳統、開闊視野。從縱橫兩個方面研究國畫人物畫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而正視困難,迎接挑戰。

在一篇《從藝心得》的小文中,他寫道:“想中國畫發展至今,理論、樣式與技法已相當成熟,再欲向前邁進一步何其難哉!然而發展亦屬必然,故我輩尚須迎難而上,義不容辭。否則有何面目回望博大精深之傳統,有何面目展望璀璨壯麗之未來呢?”

在他創作的過程中認為人物畫要比山水畫難上一些,需要的時間和精力也要比山水畫多出很多,對人物的造型要求很高,而且他在創作上最求厚重、沉雄之感覺,也與他在軍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他的這種文化自覺和自信讓他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該如何行動,也就是“用心作畫”。用不用心畫畫,實際上是目前國畫界以至整個畫界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繪畫創新,不外乎是審美理念和技藝兩個層面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藝術家是否用心、用心思考。并不隻是口頭高喊口号;而是用心處理一個個繪畫技藝問題。掌握紮實的手工技巧,并在技藝中展現自己的心智,要不滿足于純粹技巧的展示。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在苗再新的作品中可以看見傳統的根基、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和民族的審美,苗再新畫的人物不會将它去概念化,而是表現出了每個人物該有的形态,正如荀子所說的“形具而神生”,雖然“形”并不适合創作所有的畫風,但是事物的美都是在“形”的基礎之上的延伸。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在創作時,苗再新常用骨法的方式描繪人物的結構,下筆的輕重緩急、虛實變化使畫作活靈活現,正與他所創作的軍旅風格相呼應,筆墨的輕重區直,陰陽明暗不僅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英姿飒爽和威武不屈的精神,還展現了他們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期挺身而出、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苗再新創作之前都要收集素材、起草稿圖開始,最後到精心創作,在收集素材時他要不斷地下連隊、下基層,熟悉和了解現在軍營的真是狀态,這樣的積累使他的創作得以深入和深刻,創作出來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細節的畫作,也讓觀看者感受到了當今國家的強大實力,感受到國家和我們甯靜生活的重要因素。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苗再新說:“我不願永遠隻畫一種題材,不願意重複自己,我不想隻以一種面貌示人,更不想做一個畫匠。”苗再新堅持着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吸收和汲取豐富主題性創作的表現語言,進而使得畫面表現力更具靈魂和深度。他用寫實的方法記錄,也用創新的方法表達,無論是軍旅題材、民族題材、還是古代文人佳子題材,都洋溢着史詩般浩瀚的情懷,展現大江東去,鐵骨铮铮的陽剛之氣。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苗再新将西畫的造型手段應用于國畫傳統水墨技法之中,使作品既不失中國畫的特征與韻味,又使畫面更為渾厚,刻畫更為深入,表現也更具力度。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大家風範|苗再新:筆墨鑄風骨 譜寫家國情

作為一位當代中國畫、人物畫卓有成就的畫家,苗再新在人物刻畫上十分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所畫人物以寫實作為基本手法,通過真實筆法形象地描繪出繪畫對象的客觀形态,進而使人物不單在直覺視覺上讓人眼前一亮,整體意境更是耐人尋味,令觀者為之震撼、熱血沸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