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文/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 鄧瓊

圖/受訪者提供

文化強省深訪談

冬奧會遇上中國年,由廣美團隊設計的“冰墩墩”躍居全球“冬奧頂流”。廣東畫院的藝術家們也即興開展集體創作活動,推出《冰雪精神·飛躍》等5幅别具嶺南韻味的主題國畫,充分展示廣東美術的文化軟實力。

近年來,廣東美術界不斷迎來“高光時刻”: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成功舉辦;廣東畫院大型集體創作《南國的風》入選央視百集巨獻《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并入列片頭9件重點作品之一;

廣州美術學院正式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機關;從廣東畫院新址到正在推動的“三館合一”、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廣東文化硬體建裝置受矚目,等等。(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本期“文化強省·深訪談”,廣東畫院院長 林藍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她認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廣東文化強省建設,應着力于廣東美術的四“大”工程,圍繞大作、大師、大展、大館去築就的新高峰。

1 對标最強,廣東美術四“大”工程待興

羊城晚報:廣東提出建設文化強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落實到美術事業建設,這些年有哪些亮點和特色?

林藍:建設文化強省是一項全面工程,美術事業隻是其中一個部分。近年來,南粵老中青美術人揮毫潑墨描繪新時代畫卷,創作出了一批富有南粵特色、彰顯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可以說,廣東美術工作者參與全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的熱情越來越高,美術人才隊伍已經頗具規模,展覽平台建設具有良好基礎,美術場館建設也取得了較大進展。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冰雪精神·飛躍》185×145cm 廣東畫院集體創作

我所在的廣東畫院,曆時十多年建設的新址終于啟用了。同時,依托于這一全國矚目的文化強省重大标志性建築,我們推出廣東精品力作,組織開展了一批大型主題性集體創作,包括作為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美術創作獻禮項目的《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以及《南粵先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百花齊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等。

羊城晚報:作為在美術事業一線的藝術家與管理者,您對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有些什麼建議?

林藍:我們要對标國内、國際的最優、最強,圍繞“大作”“大師”“大展”“大館”做文章,具體來說就是推進廣東美術事業的四“大”工程——

首先,瞄準“大作”孵化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國氣派、廣東特色的精品力作;其次,聚焦“大師”重點培養工程,加大嶺南名家大師和優秀中青年美術人才的培養與推介力度;

第三,推動國字号“大展”落戶廣東工程,着力承接國内外有影響力的重大展覽活動;第四,抓實“大館”平台建設工程,建設具有全球視野、世界級标準的大型場館。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廣東畫院新址

2 “大作”是立身之本,積累方成“大家”

羊城晚報:值此冬奧會之際,廣東畫院再度推出大型集體主題創作。在如今這樣藝術創作多元化的時代,主題性集體創作對于一個區域的文化建設有怎樣的意義?

林藍:“大作”是我們的立身之本。主題性集體創作是廣東畫院、廣東美術界的優良傳統。我們看到,上世紀由老一輩大家關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帶隊進行的集體創作,關注時代主題,提煉嶺南藝術語言特色,産生了如《向海洋宣戰》《禾香萬頃》等經典之作。

這些作品讓人耳熟能詳,影響了一代代國人,也抒寫了新中國美術史燦爛的嶺南一章。

羊城晚報:在您看來,“大作”和“大家”的關系是怎樣的?

林藍:事實上,“大家”是由“大作”凝聚而成的。隻有産生相當數量的有品質、有份量的“大作”後,才可能積累出“大家”,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才可能從“高原”走向“高峰”。是以我認為,“大家”的本質不是人的問題,而是作品的問題。

回望廣東畫院建院60年曆程,老一輩藝術家們一直以力作、以精品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是以大作、大家輩出,廣東畫院也是以成為廣東美術界的重要标杆,是國内最具學術影響力的畫院之一。

羊城晚報:文化繁榮發展關鍵靠人才。您覺得好的藝術家标準是什麼?

林藍:在我自己了解中,偉大的藝術家、藝術團隊,一是要有震撼性的、劃時代的作品,二是要參與時代重要藝術流派、政治活動、經濟社會生活,其中需要好的技術和藝術支撐。

羊城晚報:回顧近兩、三屆全國美展,廣東作品入圍數量名列前茅,但獲獎情況有限。還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升?

林藍:的确,從各個國家級的主題美術創作工程中我省入選作品數量來看,我們在全國美術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作”數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是以,作為廣東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基地,廣東畫院将重點實施“1新址+3院+3基地”計劃,孵化培育“大作”,講好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一是緊扣重大主題和重要時間節點。圍繞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聚焦北京冬奧會、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橫琴和前海合作區“兩區”等國家及廣東重大題材,提早謀劃,組織開展重大主題創作,反映新時代的精氣神。

二是對标全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以國家、省部、院藏等三級項目的培育方式,做好集體大型美術創作、個人專題美術創作項目獻禮工程的規劃,完成國家、省重點美術創作任務和收藏作品。

三是開展主題調研采風寫生活動,結合主題創作需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汲取創作的源頭活水去創作人民群衆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展出現場

3 文化軟硬體建設,要比對廣東的經濟地位

羊城晚報:近年來,廣東學術型策展在全國獨樹一幟,大展不斷,這一點很引人矚目。

林藍:近五年來,廣東采用“多館關聯”機制,承辦了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展覽》等重大展覽。要持續推動廣東大展持續創新發展,還需要繼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展”和“大獎”。

例如,推動國字号“大展”落戶廣東工程,着力承接國内外影響力的重大展覽活動;加大力度争取中國美協等上級機關的支援,積極承辦國家級“大展”、争取全國性“大獎”;争取省财政支援全國美展等國家級重大美術展覽落戶廣東,支援中國畫“百花獎”等國家級重要美術大獎平台永久落戶廣東等。

羊城晚報:從廣東畫院新址到正在推動的“三館合一”、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廣東文化硬體建裝置受矚目,那軟體方面如何跟上?

林藍:美術館是一個城市、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大作”的展示平台、“大師”的推介平台、“大展”的承載平台,還是滿足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場所。

我們建議,廣東參考世界知名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設案例,對标國際最高标準,建設與自身經濟地位相比對、彰顯文化強省特色的“大館”。是以,要深度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發展需求,穩步推動廣東美術館、文學館、非遺展示中心“三館合一”項目建設。

還要加快推進廣東當代藝術館暨大灣區文化藝術中心的建設項目,創新推動在廣東美術館舊館基礎上改建中國第一個抗戰木刻紀念館等。

同時,館藏是美術館的生命。廣東要以“大作”的收藏為載體,通過聯絡全省各大美術館對優秀作品進行評估和收藏,進一步豐富館藏“大作”的數量與品質,為本省積累公共文化财富。

積極探索新時代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發展、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一體化創新型路徑也很重要。長遠謀劃建設廣東省藝術品保護修複與材料研究重點實驗室,建構藝術品保護與修複相關的多學科高度融合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研究合作平台等。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南粵先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創作現場

4 在人心中“育美”,滋養事業與人生

羊城晚報:廣州美術傳統悠久深厚,深圳則熱度興起、後來居上,其他廣東城市或地區情況如何?

林藍:廣東省内包括廣東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等國家重點美術館在内的各類美術館大概40家餘家,但絕大多數分布在珠三角地區,主要集中在廣州與深圳兩市,粵東西北地區僅有一家。

是以我們認為,美術館均衡發展可以成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發力點之一。圍繞滿足廣大人民群衆的文化需求,着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均等化,要加大力度支援在粵東西北地區建設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美術場館,多措并舉推進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樂民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羊城晚報:當下,網紅展已然成為一種現象。作為文化産品供給側一端的藝術創作者、管理者應該如何應對?

林藍:網紅展之是以紅,一定是因為它得到相當數量當下閱聽人的喜愛。筆墨當随時代,這也促使我們作為文化産品供給側一端的藝術創作者們認真思考:如何以守正為根本,以創新作為動力,如何用跟得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新時代文藝新境界,建立“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讓美的種子在更廣大人們心中生根發芽,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意義所在。

我想說,這不僅是“美育”,這還是“育美”。當人心中有美,這種狀态會滋養他的整個事業和人生。是以“美育”是普及的,它不是隻為培養美術工作者——它還是“育美”,即在每個人心裡去培育“美”的種子,繼而讓其人生更加完整、花香滿徑。

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用這樣一種方式去度過自己一生。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百花齊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創作現場

5 嶺南畫學根脈相通,華人藝術家相連互動

羊城晚報:嶺南畫學是粵港澳台的“共同語言”,随着文化灣區建設的推進,美術工作者可以有怎樣的作為?

林藍:廣東美術創作有着輝煌的曆史,嶺南畫派更是獨樹一幟。以嶺南畫學為代表的中華文化藝術,在華人世界有着巨大影響力。我尤其記得當年由歐豪年先生組織、在台灣舉辦的嶺南畫派美術展覽上,島内嘉賓高朋滿座、融通交流的盛況。

作為灣區文藝工作者,我們的使命就是以強烈的文化認同促進人心相向、精神相依,彙聚起港澳台同胞心向祖國的共同意志。是以,在《南國的風》的創作中,我們就特邀了4位港澳地區美協主席共同參與,積累了開展灣區美術合作的經驗。

在《南粵先聲》《百花齊放》中,我們又特邀香港、澳門及台灣地區藝術家參與完成,共同描繪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

接下來,我們還将依托橫琴、前海合作區,持續通過重大藝術活動交流,通過對港澳重點美術優才的柔性聘任,建立橫琴前海粵港澳美術走廊,建立橫琴前海粵港澳美術合作聯系長效機制,做好文化認同的大文章,推進橫琴前海合作區文化藝術建設。

文化強省深訪談|林藍:廣東美術呼喚大作、大師、大展、大館

廣東畫院集體創作現場

羊城晚報:在《南國的風》等大畫集體創作背後,如何展現粵港澳台文化藝術的根脈相連?

林藍:《南粵先聲》《南國的風》《百花齊放》這幾次大型系列主題創作,題材上涵蓋了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創作團隊則不僅集結了廣東畫院全院國畫家和廣州畫院、廣州美院的青年畫家,還邀請到港澳台地區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的老中青藝術家加入。

比如來自台灣的歐豪年老先生和他的學生胡九蟬先生,來自香港的司徒乃鐘、林天行主席,來自澳門的黎鷹老先生與李得之先生,還有深圳美協的陳湘波主席、珠海美協的古錦其主席、汕頭美協的許自敬主席、廈門美協的林濤主席等,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像粵港澳大灣區畫家的加盟合作《南國的風》,首先緣起于廣東畫院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情誼。

我們的首任院長黃新波先生1947年在香港發起成立“人間畫會”,團結畫家、動員群眾,以藝術宣傳配合内地民主運動;老院長關山月先生與黎雄才先生及香港的趙少昂、楊善深先生并稱“嶺南畫派”最具代表性一代大家;廣東畫院曆任藝術顧問,既有香港的饒宗頤先生,還有澳門的崔德祺、林近先生,等等……

是以,在廣東畫院成立六十年裡,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畫院聯同粵港澳三地藝術合作往來無間,形式豐富多樣。這次也是如此。隻是由于2020年到2021年的疫情關系,這三幅“跨地域”大型創作合作更多是以線上線下關聯的方式開展。

粵港澳文脈相通、精神相依,粵地藝術家着重傳統技術呈現與修為,港澳地區藝術家融合中西、觀念開放,大家互取所長、相聯互動,必會使這樣大體量、大容量的聯合創作更生氣勃勃、異彩紛呈。促成大家共同以精品、以力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嶺南文化。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鄧 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