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賈雨村是“枭雄”個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當初微末之時,受困于葫蘆廟,多虧甄士隐資助他科舉中了進士,步入仕途。而他恃才傲物被同僚排擠遭罷官後,遍求無門,幸得林如海幫助而官複原職。從此攀附上賈家,平步青雲。

賈雨村的一生,就是“興亡”代表。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當初他家道敗落孑然一身。用平兒的話說就是“餓不死的野雜種”,卻能奮發圖強,破而後立,這是“興”。

刻苦高中當官後,恃才傲物、貪酷狠辣、目中無人,被罷官是警示,代表小亡。

林如海幫他運作賈家複職,從此步步高升,是“大興”。

大興之後必然是大敗,第七十二回,賈雨村被突然降職,注定了他的結局還是“亡”。

興亡集于賈雨村身上,必然導緻他的性格多變、狡詐。作為名副其實的小人,從他對待援助恩人的态度也可見一二。

(第一回)當下即命小童進去,速封五十兩白銀,并兩套冬衣。又雲:“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賈雨村窮酸沒錢赴京趕考,甄士隐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按說是他最需要的幫助。可他卻不過“略謝一語”,這裡很有說道。

賈雨村當時隻是窮書生一個,甄士隐的資助也是“投資”。他雖然有信心能夠科舉高中,卻也不能随便誇下海口。凡事沒有絕對,如果此時他言之鑿鑿,反而讓甄士隐看不起。

再有,賈雨村當時尚有書生意氣,視金錢如糞土。如果五十兩銀子就讓他感激涕零,也太過于“不見世面”。

是以,哪怕甄士隐的資助正是賈雨村迫切的需求。他也隐忍着不過“略謝”一聲,不想人前失态。

但是,賈雨村回去之後天不亮就出發,踏上進京之路,他的迫切之心溢于言表。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賈雨村對甄士隐“略謝”,也與甄士隐的身份有關。

甄士隐不過是個鄉紳,賈雨村卻是舉人。雙方社會地位反而是賈雨村要略高一籌。

既然大恩不言謝,他與甄士隐算是各取所需,以圖後報就是了。不需要感激涕零。

(第三回)林如海道:“……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托内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隻怕晚生草率,不敢驟然入都幹渎。”

同樣是幫了大助,到了林如海這裡,賈雨村卻“謝不釋口”千恩萬謝。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賈雨村為何差別對待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前倨後恭?原因說出來不值一提,就是得失心的不同。

當初甄士隐幫助時,賈雨村一無所有。甄士隐給了他機會,是否成功還要靠他自己。

到了林如海時,賈雨村從高位跌下來,被罷官後急迫地想要複職。可惜卻因沒有背景和門路,找尋不到幫忙之人。

他先去南京甄家,結果铩羽而歸。來到林如海這裡給林黛玉做老師,也是看中林如海是賈家的女婿。

什麼他問林如海“令親大人現居何職”,都是奸詐狡辯。如果不是打聽清楚,怎麼會投入門下!何況頭天冷子興還和他講了清楚。他對林如海和冷子興都沒說實話。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賈雨村被罷官時已經是四品知府,要比林如海的七品巡鹽禦史高多了。

但既然罷官了,又在林家門下做“西席”,地位上不如林如海,又是他主動有求于人。自然對林如海千恩萬謝。

然而,賈雨村此時的“謝”,與當日對甄士隐的“謝”,真誠反而不如。

官場之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他得到了幫助,也必然要有回報。

兩面人賈雨村的堕落,對甄士隐和林如海的幫助,細節還原他的變化

謝甄士隐是書生意氣,謝林如海是官場練達。經過了仕途的起伏磨練,賈雨村早都已經圓融,“臉皮”變得越來越厚,什麼臉不臉已經不重要。

賈雨村的轉變就是人性的轉變,此時的她,徹底褪去心中的正義,完全成了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