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件件事關群衆“急難愁盼”!青島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

作者:藍睛

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16件市辦實事涵蓋“就業、居住、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生态環境、文體休閑、公共安全、政務服務”等基本民生,持續推進社會民生建設。

2021年9月以來,市政府辦公廳會同有關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過面向全體市民網上征集、“三民”活動和“走進市辦實事”活動征集、12345熱線大資料分析、“兩會”建議提案梳理等管道和方式,開放式、多層面廣泛開展市辦實事項目征集,充分吸收采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聚焦群衆“急難愁盼”,認真組織調研論證。按照“以人為本、突出重點、普惠可行”的原則,統籌考慮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水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最終篩選确定2022年16件市辦實事。

下一步,市政府将以市辦實事為重要抓手,強化統籌協調,持續推動民生改善。市政府辦公廳将會同各有關部門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考核化”,逐項細化時間表、路線圖,抓緊組織啟動項目實施,同時向社會公開實施内容、責任體系、計劃進度、辦理情況(“四公開”),并實行全過程督查,督幫一體抓好推進落實。項目實施過程中,市政府辦公廳将繼續組織開展“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活動,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社群群衆、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現場觀摩體驗、監督項目實施、評議項目質效,共同推動各項工作早日落地、早見成效,不斷滿足人民群衆高品質美好生活新期待,切實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件實作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創設公益性崗位3.7萬個以上,完成扶持創業3萬人以上、農民技能教育訓練2萬人以上

1.實作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以上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通過拓管道促就業、以創業促就業、保用工促就業、穩重點促就業等措施,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品質,確定就業目标任務完成,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2.創設公益性崗位3.7萬個以上

大規模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積極消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長期失業人員,提高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共同富裕。

3.完成扶持創業3萬人以上

促進高校畢業生、本市戶籍城鄉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作創業,通過創業帶動新增就業。

4.農民技能教育訓練2萬人以上

教育訓練内容包括:專業技能教育訓練,主要開展關鍵技術、标準化生産、病蟲害防治、農機農藝、農民增收等教育訓練;經營管理教育訓練,主要開展農業生産管理、農産品流通、電子商務等教育訓練;安全生産教育訓練,主要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安全用藥、農機安全使用等教育訓練;公共知識教育訓練,主要開展法律政策、職業道德、創新創業、資訊技術、新農村建設等教育訓練。

第二件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0個以上,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保暖改造230萬平方米以上

1.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00個以上

項目計劃投資約40億元,涉及居民約9萬戶,通過對地下管網、道路、通信線路、安防設施、環境衛生、公共服務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2.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保暖改造230萬平方米以上

按照“市區關聯,屬地管理”原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群衆保溫需求,預計改善約2.8萬戶居民的居住條件,節約标煤1.2萬噸,減少碳排放3.1萬噸。改造後室内溫度冬季提高3-5℃,夏季降低1-3℃,冬暖夏涼效果明顯。

第三件打通城市未貫通道路30條以上,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10處以上,建設養護“四好農村路”800公裡

1.打通城市未貫通道路30條以上

按照“輕重緩急、應通盡通”原則,優先打通市民關注度高、對完善交通路網意義重大的道路,有效破解區域堵點,暢通路網循環體系,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路網體系,補足基礎設施短闆,帶動周邊經濟發展,進一步改善提升城市品質。

2.開工建設立體人行過街通道設施10處以上

重點研究在醫院、學校、商圈等車流人流密集區域合理布局立體過街設施,通過建設人行天橋、過街通道的形式,實作重要路段和交叉口人車分離,提高居民過街安全性、便利性,緩解道路擁堵和居民過路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加強景觀設計,注重與周邊環境協調,展現青島城市特色。

3.建設養護“四好農村路”800公裡

目前,各區(市)正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到年底任務完成時,全市農村公路路網結構将進一步優化,路網延伸程度将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營運好水準将進一步提高。

第四件推動開工和投用公交場站6處;結合市民出行需求、市區步行街改造、地鐵及綜合客運樞紐銜接等需求,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0條

項目将采取市财力投資、片區開發配建、地塊綜合開發等多種模式推進,不斷完善公共交通基礎配套設施。同步優化線網布局,提高公交線網覆寫率,重點解決市北區、李滄區、城陽區等部分熱點難點區域公交出行問題,滿足市民更加便利、經濟、高效的出行需求。

第五件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台,接入各類停車泊位30萬個以上;同步實施40所學校、4家醫院周邊交通擁堵治理

1.打造“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台,接入各類停車泊位30萬個以上

“全市一個停車場”智慧停車管理服務平台統籌路内、路外停車資源,具備态勢總覽、運作監管、備案稽核、決策分析、宏觀服務、車場車位及線路精準導航等六大功能,可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建成後将進一步加快補齊城市停車供給短闆,為全市400多萬駕駛員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

2.同步實施40所學校、4家醫院周邊交通擁堵治理

項目具體實施内容包括:通過排查分析學校和醫院門前路段交通擁堵問題,全面精準定位緻堵原因,結合道路條件、停車條件、路外空間條件等因素,組合實施錯時上放學、設定專用接送通道、協調停車場地、分散學生接送點、實施道路或路外空間改造、明确道路禁停和臨停區域、嚴格交通執法等措施,疏解學校和醫院門前及周邊路段交通擁堵。

第六件按照省定辦園、辦學條件标準,開工建立、改擴建中國小和幼稚園40所,推動完工50所;改造農村薄弱幼稚園50所

1.按照省定辦園、辦學條件标準,開工建立、改擴建中國小和幼稚園40所,推動完工50所

90所中國小和幼稚園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90.43萬平方米,建成後可提供優質學位約8.07萬個。40所中國小校和幼稚園具體包含18所幼稚園和22所中國小。“推動完工50所”是確定50所中國小和幼稚園續建項目年底前全面完工。

2.改造農村薄弱幼稚園50所

項目主要指改造農村薄弱幼稚園的硬體條件。根據幼稚園辦園的實際需求,按照“安全優先、條件改善”的原則确定具體改造項目内容,實施“一園一案”,不搞“一刀切”。主要包括園舍加強維修、老舊裝修更新、盥洗室和廁所建設、食堂改造、活動場地改造等,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辦園條件。

第七件打造市容秩序“十亂”整治示範路300條,市區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3000處、新增密閉分類投放點100處以上,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鎮(街道)10個、示範村200個

1.打造市容秩序“十亂”整治示範路300條

堅持高标準、嚴要求、常态化的要求,一條路一條路地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通過開展示範建立工程,有效解決300條示範路周邊市容秩序亂象,為周邊商戶、住戶及過往人員提供良好市容環境。同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市容秩序實作新提升,城市品質再上新台階。

2.市區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3000處、新增密閉分類投放點100處以上

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有利于改變目前小區内投放點多而散的現狀,盡量減少垃圾污染點源。建設密閉分類投放點有助于投放環境改善和小區品質提升,該項舉措預計将惠及居民5萬戶。項目計劃于11月底前完成。

3.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鎮(街道)10個、示範村200個

項目實施後,所涉及的全市7個區市、86個鎮街、5439個村莊都能享受到政策紅利,提升農村群衆滿意度。通過開展農村垃圾分類,做到源頭減量,為後續處理降低成本,減輕垃圾圍城的壓力,同時進一步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生态振興。11月底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務。

第八件建成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實施市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15台以上

2022年計劃在一熱泰能、二熱徐家東山、東億高科等7處熱源實施市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15台以上,總體計劃在第一季度辦理前期相關手續,供熱季結束後全面開工建設,第四季度完成實事任務。“煤改氣”完成後,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62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萬噸/年,減少粉塵量63噸/年,減少煤渣13.5萬噸/年。

第九件完成書屋、書亭、朗讀亭等全民閱讀設施100處,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群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場地和設施50處

1.完成書屋、書亭、朗讀亭等全民閱讀設施100處

書亭和書屋均采用RFID識别技術,具有“通借通還、無人值守、操作便捷、線下實體與雲端内容結合”的特點,讀者可就近享受24小時的免費借還書服務。2022年計劃鋪設70處書亭和10處書屋,項目提供6.5萬冊以上紙質圖書資源,同時擴充電子書音頻書下載下傳資源。同時今年計劃加裝20台朗讀亭,策劃開展閱讀大會、朗讀大賽、分享會等全民閱讀活動,預計将有數萬人走進朗讀亭。

2.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群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場地和設施50處

充分利用城市公園、公共綠地以及城市空置場所等建設智能化群衆體育設施和健身步道,将體育公園内各類裝置等與公園環境充分融合,提高智能化發展水準,實作多元化、智能化的場景體驗。項目的實施有助于緩解我市綜合性運動場地不足問題,完善城區“8分鐘健身圈”,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

第十件啟動太平山、浮山高品質保護整治和生态步道建設,完成山頭公園整治提升60個,建設口袋公園50個,實施城市空間微更新項目80個

1.啟動太平山、浮山高品質保護整治和生态步道建設,完成山頭公園整治提升60個,建設口袋公園50個

60個山頭公園,包括市南區辛家莊北山公園、田家村東山公園等9個,市北區夾嶺山公園、北嶺山公園等10個,李滄區煙墩山公園、樓山公園等9個,崂山區午山公園、金嶺山生态公園等3個,西海岸新區徐山、花科子山等14個,城陽區白雲山公園、丹山公園等5個,即墨區馬山公園、鳌角石礦山公園等8個,以及跨區的浮山、太平山。口袋公園将在老城區、村莊結合拆違、老舊小區改造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建綠與插縫建綠相結合,充分利用批而未供土地中的零星地、邊角地、拆違地塊和現有綠地改造。

2.實施城市空間微更新項目80個

微更新工作從關注民生的細處着眼,對市民身邊品質不高、利用不足、功能不優的公共空間進行常态化、小規模、内涵型、漸進式的更新改造,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靈活性強的特點。微更新工作通過與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結合實作項目類型多樣化,以政府引導、社會投資營運等模式實作實施路徑多元化,通過邀請市民、設計師、專家等全程參與,實作多元主體共商共建共享。

第十一件職工醫保繳費費率再降低0.5個百分點;提高各類生育醫療費保障待遇,适當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報帳标準

本次降低職工醫保繳費費率,堅持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節餘原則,全年預計累計減負将達到30.7億元。為進一步支援新生育政策,我市梳理并調整提高各類生育醫療費醫保支付标準,預計年減輕個人就醫負擔約1.4億元。以努力減輕參保人就醫負擔為目标,重點對日常反映較為突出的60多種高值耗材提高醫保支付标準,預計每年将減輕個人就醫負擔約4.6億元。

第十二件在全市34家具備接診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症能力的醫院和132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部署專業質控分析工具,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00台,提升急救急診效率

1.在全市34家具備接診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症能力的醫院和132個院前醫療急救站點部署專業質控分析工具

項目能夠收集、分析各關鍵救治時間節點,開展對救治時間的資料管理、監測分析、質控,優化院前和院内急診資源配置,提升搶救效率。項目實施後,“五大中心”類急危重症搶救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院内轉診工作流程得到優化,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時間縮短5%以上。

2.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100台

在“黃金四分鐘”内,心肺複蘇術救護現場配合使用AED,死亡率至少可以降低50%,增設AED能大大提高心髒驟停病人搶救成功幾率。2022年增設100台AED,将惠及行政服務視窗、辦稅大廳、機場、地鐵、火車站、海水浴場、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市民和遊客,每年預計覆寫100餘萬人次。

第十三件建立、改擴建農村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站100個,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站100個,建立鎮(街道)社會工作站60個以上,推廣“青島農村養老服務卡”,建設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台

1.建立、改擴建農村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站100個,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群養老服務站100個

今年我市将在涉農5個區(市)(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和萊西市)建立、改擴建10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在非涉農5個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崂山區、城陽區)完善提升100個社群級養老服務站。

2.建立鎮(街道)社會工作站60個以上

依托鎮街社工站,開展面向基層群衆特别是低保特困人員、空巢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政策落實、心理疏導、資源連結、能力提升等專業服務,使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群治理、殘障人士事務等業務在基層落實、落細,更好地滿足困難群衆需求。

3.推廣“青島農村養老服務卡”

我市出台政策對農村85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A類)和60歲及以上2-5級失能和重度失智老年人(B類),實行養老服務消費引導補貼,發放“青島農村養老服務卡”。當A類老年人每月在農村養老服務消費卡上繳存不低于100元時,政府為其補貼50元;當B類老年人每月在農村養老服務消費卡上繳存不低于200元時,政府為其補貼120元。持有農村養老服務消費卡的服務對象需到在我市備案的鎮(街道)級居家社群養老服務中心及其服務站點進行消費。

4.建設空巢獨居老人智慧監護平台

平台通過對第三方裝置(水、電、氣等)的曆史資料和目前資料的智能分析,預判空巢獨居老年人的生活狀态和安全風險,并将資訊及時推送給監護人和簽約的養老服務機構,消除空巢獨居老人由于突發疾病或意外受傷而長時間無人發現的痛點。

第十四件建立和更新改造農貿市場10處以上,建立規範化農貿市場40處以上

項目的實施有助于改善農貿市場經營消費環境,提升食品安全、環境衛生等方面管理水準。市區兩級按照現行财政體制安排補助資金,對驗收合格的農貿市場給予每處不超過實際改造費用50%、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補助。采取後補助方式,2023年安排。

第十五件為全市管道天然氣居民使用者免費更換不鏽鋼波紋管,提升使用者瓦斯使用安全性

根據安排,更換工作将于2022年7月31日前完成第一輪入戶安裝更換,2022年8月至12月對第一輪中因長期不在家居住等原因導緻瓦斯企業雖到訪但未能入戶的使用者開展集中攻堅,確定應裝盡裝,高品質完成工作任務。已采用政府補貼方式安裝且在保存期限内的不鏽鋼波紋管不再更換。

第十六件建設青島市智慧審批服務平台(一期),整合企業登記、工程建設等6個領域不少于100項線上線下審批服務資源;深化“一碼通城”應用,打造不少于30個一碼應用場景并實作多端釋出,提升企業群衆辦事數字化、便利化水準

1.建設青島市智慧審批服務平台(一期)

具體内容包括将電子簽章、區塊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審批各環節,建設智慧審批平台,整合100個以上事項的線上線下資源,2022年推出不少于6個重點領域的全流程數字化審批應用場景。2022年底第一階段平台建設任務完成後,将至少覆寫6個重點領域,經初步估算,惠及我市市場主體79.2萬餘家、從業人員118萬多人。

2.深化“一碼通城”應用

持續豐富“一碼通城”應用場景,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領域打造不少于30個應用場景,市民可通過“一碼通城”實作政務服務、醫療衛生、文化旅遊、交通出行、疫情防控等多場景的“碼”上應用。

件件事關群衆“急難愁盼”!青島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
件件事關群衆“急難愁盼”!青島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
件件事關群衆“急難愁盼”!青島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
件件事關群衆“急難愁盼”!青島2022年市辦實事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