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位地産人的轉行故事,條條大路通羅馬…

作者:濤哥談地産
4位地産人的轉行故事,條條大路通羅馬…

新年新氣象,分享一篇地産轉行實錄給大家。

如今地産圈有兩類人:一類是“圈外”的,已經被裁,工作難找;另一類還在“圈内”,有幸在崗,心驚膽戰。

圈外難圈内苦,新的一年地産人都還得想想:除了地産,我還能幹點啥?

1

憑人脈轉行

老李,搞工程的,踏實憨厚,對待同行同僚合作方各種都如春天般溫暖。

老李大學讀土木,工作幹工程,一步一個腳印幹到工程經理,不功利、重感情的性格,積累了不少人脈。

可就算兢兢業業,老李還是被裁了。老婆一直在家帶娃,看着家裡隻進不出,老李很焦慮。

某天有一個合作的勘測公司打電話來問他結款的事情,他就說自己被裁了。

那個老闆和老李認識5、6年了,好幾個項目都是他來做的地勘,兩人沒事還經常約酒。

這個小老闆現在也很苦悶,公司要麼沒業務,要麼幹了收不回來錢。

于是兩人相約出去喝了頓大酒。推杯換盞,小老闆吐槽自己資源不行,很多地産公司都不認識人接不到活,老李就說你要找的那些公司我都認識人啊!

基于老李的江湖人品、交情和資源,喝完酒,老李就成了小勘測公司合夥人。

老李主要負責開拓地産市場,地勘合同金額都不大,老李人品好,之前的人脈派上了用場,都願意給老李賣個人情。

沒幾個月他們公司的業績就翻倍了,但是老天還有一個更大的禮物。

他們遇到了另外一個王炸——老李6年前的老東家副總,這個人在當地政府資源很強。

他幾年前就從國企出來搞土地、搞開發報建。現在也感到了地産的頹勢,沒想到老李找到了他,地勘能有效發揮他的政府資源,兩人一拍即合。

三個男人一台戲,一個管技術,一個管地産拓展,一個管政府關系,公司拿了幾個高速路的勘測,全年營業額也有1000多萬了。

老李沒有地産那會兒忙,收入翻了3倍。

地勘是房地産項目開發的硬需求,受市場周期影響小,加上今年國家加大基建力度,地勘也跟着享福。

老李這個轉行,夠硬,地産是寒冬,老李的“春天”卻來了。

是以,人脈很重要,梳理一下,不好說你的“春天”就在不遠處。

2

借風口賺錢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地産圈很多人一心紮在地産裡,也就忽視了對其他行業的關注。

但從小就在生意世家長大的小張卻是一心多用,入地産之前,上天入地幹了很多行業,賺了不少錢,腦子很活。

小張從5年前開始幹物業,就時刻想着要依托地産資源自己做老闆。

在他們浙江老家,總是覺得自己做老闆才是正事,打工始終憋屈。

機會終于來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爆發了,國家鼓勵新能源,在小區裡面補貼安裝充電樁。

小張知道這個國家補貼後,他去實地調研了很多小區,2019年以前的項目很多都沒安充電樁,這些小區的業主充電很麻煩。

早期的時候,充電樁安裝公司正愁沒小區消化安裝名額。

他就找到了安裝充電樁的國企,依托自己的物業行業資源給小區安裝充電樁,掃碼充電。

安裝補貼他分一部分錢,掃碼充電費他也分走一部分錢,真正實作了所謂的“睡後收入”。

最近遇到他,他說國家取消補貼了,但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是在的,他覺得跟着大勢走,錯不了。

而且他有小區業主資源,有相關的風口,他結合一下又能接着幹。

對于小張來說,有靈活的腦子,有随時關注時事動态的眼睛,有不斷學習琢磨的毅力,副業傍身,地産的寒冬對他影響很小。

3

靠技能謀新

錢姐在地産做營銷總監,幹了15年,幾乎把全市開發商都跳了個遍。

用她的話說,就是不停的填坑跳坑。

2020年年中,她又又又離職了。項目首開定價12000元/㎡,周邊競品11000元/㎡,城市總發話首開不準降價,否則利潤名額不好看。

公司不切實際和銷售壓力讓她頭秃,反正年終也要考核業績,橫豎就是一死,不如早走。

錢姐鬥志昂揚轉身殺進了保險公司。錢姐說,經濟不好,雖然保險也不好幹,但是産品類型多樣,涵蓋幼青中老四代。

大多數客戶可能隻找你買1-2套房,但是保險可以找你買一輩子無數險種。

錢姐說,出去才知道地産的營銷管控體系非常精細化,管其他行業綽綽有餘。

她帶着自己的團隊,精細管理,很快業績就有了提升。

錢姐轉行保險,老公不樂意,地産幹的好好的,卻要轉行,從頭開始還很累。

錢姐教育訓練員工經常到晚上11點多才回家,夫妻兩經常碰不到面。娃也管不了,婆婆意見也很大。

好在錢姐情商滿分,各種勸解,全家終于算是支援她了。

經過1年左右積累,錢姐的保險事業走上正軌,現在地産同行哀鴻遍野,錢姐老公反過來直誇她先知先覺。

目前收入不及地産,但開發一個客戶能賣好多個保險賺好幾次錢,團隊開發的業績持續有提成,長遠看是穩定增長的。

以前地産的老客戶也可以轉化去買保險,沒浪費。時間自由,不用坐班,表格方案彙報少,錢姐說比賣房子滋潤。

賣房子可以去賣保險,蓋房子可以去修路修橋,做設計也可以去設計公建。

即使房地産不行了,工作技能還在,還可以去相關聯的崗位找找機會。

4

更新換賽道

除了這些朋友,有的朋友轉行直接抛開了地産,嘗試全新的東西,勇氣可嘉。

小D畢業後做了設計2年,對地産的低效内卷深惡痛絕。

經過他研究,覺得金融每個行業都關聯,是一個普世職業。但金融門檻高,他大學學設計,完全不搭邊。

讓所有人驚呆的是,年底被裁的小D拿着賠償脫産備考金融碩士了。

早上6點半起床去圖書館看書,一直到晚上10點才回家,降物欲,0社交,低成本。他說好多年沒有這麼為一件事情拼盡全力了。

我問小D,沒有收入,焦慮不焦慮?他說内心平靜充滿力量,笃定自己走在一條對的道路上,人生要做雖難但正确的事情。

身邊還有一個媽媽同行,地産占用了她全部的時間和精力,不知不覺孩子教育就有問題了。

于是她選擇返校讀教育學研究所學生,她覺得科學育兒的市場很大,但缺乏專家。

等到研究所學生讀出來,她笑稱可以專門服務像她一樣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家庭,光是顧不了家的地産同行們就有挺多的潛在客戶。

也有同行朋友選擇考公務員和事業機關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還有很多人轉行去開滴滴,送外賣,小視訊直播等等,這類無門檻的轉行工作恐怕大家還要趁早搶。

經濟不景氣,所有行業失業轉行都可以幹,未來競争也會異常激烈。

作為地産人,年齡危機也讓大家被迫轉行。

環顧四周,不由很恐懼,40歲以上的地産人都去哪裡了?

到了40歲,正值壯年的你,飽含滿腔熱血,但隻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高管,大部分都可能被嫌棄。

于是,轉行成了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謀而後動,主動出擊,希望大家的人生都越博越精彩!

關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麼評價?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