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戰馬》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爾·莫爾普戈1982年的同名青少年讀物,從一匹馬的視角來看一戰期間的悲歡離合,多次被改編為舞台劇和廣播劇。
早年間莫爾普戈也曾想把它搬上銀幕,但他親自動手花了五年弄劇本,最後都自認失敗。
多年後交由斯皮爾伯格手上,多番劇本修改,将視角從馬改到了人,采用第三人稱叙述體,成為了一個很通俗的故事架構。
斯皮爾伯格親自執導,千挑萬選了英國演員傑瑞·米爾文演出。
穩健的斯皮爾伯格依然選擇主流價值觀的頌揚,《戰馬》描述英國鄉間一匹名叫喬伊的馬,在幼兒時期遇見了百般疼愛它的小主人艾伯特,人馬之間共患難,建立了相知相惜的情誼。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喬伊被賣給騎兵部隊,前往法國進入戰區,在這段颠沛流離的過程中,戰争的醜惡與人性的可貴一覽無遺,雖然喬伊幾度面臨生死關頭,但一路上也碰到許多人對它的關愛和付出,同時喬伊也展現了強韌生命力與勇氣,同樣鼓舞了經曆戰争痛苦的人們。
而艾伯特并未忘記喬伊,他加入軍隊上戰場隻因想找到喬伊,兩人終于奇迹重逢。影片中艾伯特與喬伊仿佛天生一對,勤勞勇敢善良正直,充滿各種正能量。
《戰馬》不能算是斯皮爾伯格最頂尖的作品,但是影片在技巧上的純熟運用甚至可以作為拍攝教材。
#影視雜談#
@印記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