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強悍的歐洲制造商,為何搞不好電動車?

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全球純電動汽車的新注冊量翻了一番,達到 450 萬輛。但是,歐洲的制造商沒有跟上步伐。在中國、歐洲或美國銷售的電動汽車中,隻有三分之一是歐洲品牌。歐洲要說傳統汽車制造業很強悍,領先世界,可在電動汽車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為什麼就是發展不起來呢?

首先,是2021年的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發生了能源供應危機。油價、煤炭、天然氣價格都在起飛,電力作為二次能源,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就直接導緻了電動車在歐洲的滞銷,因為電價太貴了,大家一看,買電動汽車,還不如燃油車便宜。這就太不劃算了。不錯,環保咱們誰都關注,但老百姓還是注重成本效益的。僅僅隻為了一個環保概念,就多掏錢買新能源車,大家可能就不幹了,大家還是更看重自己錢包的。

電價不但影響了消費熱情,更大的影響是擡高了企業成本。本來歐洲就鬧能源危機,再加新能源汽車不占優勢,是以歐洲這些汽車制造商,對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就沒那麼起勁兒了。本來,歐洲還想和中國掰掰手腕,2022年想與中國繼續争奪第一大新能源車市場。可是現在來看,歐洲正在失去新能源汽車市場。别說超過中國了,就是能追趕上中國,現在都顯得費勁。

說完歐洲,咱們還是聊聊我們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吧。畢竟,咱還是要更多關注自己。咱們先來看組資料。去年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快速”。首先,是2021年全年累計銷售352.1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3.4%。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中國已經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銷量提高,品質也提高。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裡程從2016年的253公裡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裡以上,消費者滿意度也越來越好。咱們的出口成績也在快速增長。去年,我們實作了全年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的成績,超過了曆史累計出口總和。此外,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産業也在迅速發展。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下一步,中國将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比如,城市公交、出租、物流車等,這些應用型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逐漸提高。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将來,或許有的城市,你能看到的所有公共交通設施,全部都是電動車。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強悍的歐洲制造商,為何搞不好電動車?

咱們國家是真的很在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們邁向汽車強國的一個契機。21世紀初,是大陸汽車産業的重要轉型時期。滿打滿算,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發展十餘年了。我們和歐洲比,不慢的。而且,成績斐然。現在,咱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公交和電動卡車銷量更是占到全球的90%以上。咱們的公共充電樁數量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咱們取得了先發效應,而且還一路保持領先,這就讓我們越來越有信心。而且,大家想,電動汽車這事兒如果真成了,這可不是光賣幾輛車的問題。新的産品定會産生新的商業模式。到時,商業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會形成什麼新增長點、新爆點,那都不好預測。新能源汽車未來可期,這極大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信心。

汽車電動化融合了先進材料研發應用和高精尖零部件制造,與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更新互相促進。這不是汽車的事兒了,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等,也會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發展。汽車成為牽引其他産業加速創新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投資預計約3000億美金,其中45%流向中國。這個市場,很可能讓中國包圓,中國會成為下一個紅利的主場地。說白了,咱們隻要現在努力發展,将來賺大錢的機會就擺在那裡。就看我們争不争氣了。

未來,産業競争都将是“電動化+智能化”,這像兩個發動機,點亮了創新的發展引擎。現在咱們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多軟肋。比如部分核心材料、晶片、裝備等仍受制于人。比如钴、鎳資源進口達到了97%和92%,車用晶片自主率不足10%,是以,加快建立強大的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供應鍊,才能真正實作汽車強國。中國将成為全球競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5-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迎來一次行業大洗牌。而且,中國的智能化産業、物聯網也會得到極大機遇的發展。去年十月份咱們公布了一個資料,截至2020年底,中國物聯網産業規模已突破2.4萬億元,相關專利累計申請數量突破萬件。比如江蘇省,現在就是發展物聯網的大省。現在,基本建成了以無錫為核心、蘇州和南京為支撐,一體兩翼多元、輻射全省的物聯網産業布局。

今年2022年,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一年。為什麼這麼說呢?2022年,行業預測,新能源車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輛。今年,我們要突破的地方,是突破自主晶片、作業系統、電池等核心技術,盡量避免被人卡脖子。今年,政府一定會有意識的增加市場的活力。因為去年咱們的GDP從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是逐漸遞減的。呈現出的,是群眾對消費信心不足。是以,今年甭管是投資端還是消費端,政府一定會有意識的引導,激活市場。随着消費端的激活,新能源汽車今年的銷量無疑還會上漲,還呈現出質與量共同發展的狀态。歐洲想要和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掰掰手腕,隻能說有心無力。去年歐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萎靡,和咱們這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烈火烹油,真的是有一個明顯對比。我們非常有信心,看來,未來真的在我們這一邊。

說完歐洲和中國,最後咱聊幾句美國新能源汽車的狀況吧。畢竟,現在搞新能源汽車的,是中美歐這三大陣營。2021年,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還真不錯。隻不過,車輛價格和行駛裡程仍在拖累電動汽車的市場。資料顯示,去年美國的電動汽車銷售市場有望增長到40萬輛。但是,美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有一些障礙,目前還沒有突破。比如,他們缺少充電設施。這成為最大障礙。咱不能跑一半,沒電了沒地兒充電吧。一想就麻煩,是以很多消費者就不買了。另外,價格問題也是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障礙之一。現在,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比傳統燃油汽車沒有優勢。研究顯示,如果電動汽車價格比汽油車低5千美金,那麼購買指數将增長到71%。說白了,人們買的是車,而不是某個環保概念,或者科學項目。首先,作為車,它的成本效益是需要優先被考慮的。

我們橫向對比下,中歐美三國,中國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比起歐洲,我們市場大;比起美國,我們的成本低。總之,咱們現在把握好這個新能源汽車的機會,帶動其他創新産業一同發力,我們的未來,真的會像活在現在的科幻電影裡一樣,想想都覺得非常的炫目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