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石黑一雄在《無可慰藉》中寫道:“身處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孤獨無助。”

“在全世界都可以社交起來的時候,我們卻無法用最原始的方式獲得真正有效的溝通。”

随着移動網絡時代的到來,手機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甚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着我們的三觀。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刷朋友圈自然也成了人們了解外界、感受生活、關注朋友的主要方式之一。

朋友圈在帶給我們的便捷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困擾。

朋友圈裡的陌生人變得越來越多,而真正的朋友卻“消失”在朋友圈。

1

工作圈吞噬了朋友圈

小張在2020年參加工作後,便陸續加入了學校的工作交流群、年級群、班級群、教研組群等微信群。

短短幾周,小張的微信好友就增加了幾百人。

複雜的關系網,讓初入職場的小張感覺到了困擾和壓力。

從前喜歡在朋友圈曬生活的小張,現在每次準備發朋友圈時總要思量再三,最後幹脆放棄。

雖然發朋友圈隻是簡單地記錄生活,可她也害怕發者無意,看者有心。

慢慢的,她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仿佛朋友圈反而束縛了她想要的生活。

關于“如何與同僚相處?”的問題,知乎網友有句話說的好:“不要和同僚走得太近,更不要在職場上找朋友。”

職場上,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

小張經常被機關工作群要求轉發,機關的宣傳内容到朋友圈,剛開始她内心是拒絕的。

當看到大多數同僚都在轉發時,她開始動搖了,害怕不轉發參與的話會遭到上司和同僚的非議。

慢慢的,朋友圈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

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打開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工作資訊,甚至,她還不得不違心地點贊和評論。

她進退兩難,但又别無選擇,在工作和生活面前,她隻能先選擇工作。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越來越多的上司、同僚和工作相關的人進入了我們的朋友圈。

除了在朋友圈曬加班、曬工作以外,我們不敢輕易發其他任何東西。

時至今日,我們的朋友圈變得隻有工作,隻能工作,而沒有生活。

2

商業圈隔離了朋友圈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微信好友裡下一個微商會是誰。”

這雖是網上一句調侃的話,但也是微信“朋友圈”逐漸演變成“商業圈”的真實寫照。

春節前陪二叔去買車,發現商家讓二叔關注微信公衆号,并添加微信,這樣才能享受打折和積分活動。

我們在吃飯、逛超市、買衣服時也常常被邀請添加商家微信,關注朋友圈,可線上購買。

當下,已不再“單純”的微信朋友圈已發展為網絡購物、社群商業的一種特别方式。

在我們眼中,對方是我們的微信好友,可在對方眼中,我們隻不過是對方的私域流量。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結果就是,我們一打開朋友圈,看到的不是微商的産品介紹,就是朋友的職業資訊宣傳,各種商業資訊在霸占着朋友圈的螢幕。

前幾天我在知乎上看過一句話:“各行各業在朋友圈打卡正愈演愈烈,這種行為除了侵蝕了微信朋友圈廣告的份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朋友圈的生态。”

曾經,刷到的朋友、同學、親人的生活動态,已經從朋友圈慢慢地淡出我們的視野。

取而代之的是,朋友圈裡賣貨的微商,一天發十幾條甚至幾十條廣告。

一刷,微商的廣告刷屏了;一會兒再刷,還是他們的廣告;再隔一會兒刷,發現微商的廣告已經隔離了朋友圈。

仿佛微商的廣告圈,正在築起一道高高的圍牆,把朋友圈裡的朋友隔絕在外了。

當我們想設定“不看他們的朋友圈”時,又不想失去“朋友”。

兩難之際,我們要更加珍惜朋友圈裡的那些真朋友。

在商業圈隔離朋友圈的當下,那些不向你賣東西,不企圖從你身上賺錢的微信好友顯得多麼的難能可貴。

3

虛假圈蒙蔽了朋友圈

那些天天在朋友圈裡“秀曬炫”的人,她們過得真的好嗎?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95後網紅的朋友圈打卡,精緻生活,清新淡雅,歲月靜好。

在朋友圈獲贊無數,成為衆人眼中羨慕的“小仙女”!

而事實上,她是在一片狼藉的房間裡,用盡擺拍後,自己虛構了一座華麗的宮殿,呈現出來的精緻,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羨慕和點贊!

虛拟世界讓她沉浸在其中,朋友圈裡的“假精緻”,讓她脫離了現實生活,她的生活也似乎是為了朋友圈而活。

這種“看起來”很美好的生活,實則蒙蔽了我們熱愛真實生活的初衷。

之前曾有媒體報道:“網友初見吃火鍋點了2萬多,女子稱被摸胸後男子逃單。”

一名女子,在甯波做平面模特,平時喜歡在微網誌上分享一些自拍,一名男子在微網誌給他留言,雙方随後加了微信。

因男子經常在朋友圈炫富,引起了女子的注意,兩人聊來聊去就有了見面的沖動。

據了解,男子就是給二手車店打工的,拿個幾千塊錢的工資,那些車也不是他的。

所謂高檔的朋友圈,都是經過男子包裝過的,故意炫富是想引起女生的注意。

最後,警方表示女子反映被男子猥亵襲胸一事,由于證據不足,無法立案,涉及吃飯買單的問題,在警方的調解下,最終雙方平攤了6000多元的餐費。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虛假的朋友圈讓他們名利雙損,得不償失。

當代人最滑稽的社交悖論:朋友圈裡,沒有朋友

過分的包裝,讓他們迷失在虛假的牢籠裡,朋友圈裡的假象正啃噬着他們的空虛、殘缺的靈魂。

是他們自甘這樣嗎?不,網絡是虛幻的,但生活是真實的!

我們的世界沒有那麼多觀衆,自己過得好不好,自己心裡最清楚。

不必為了盲目的虛榮,刻意的包裝,費心、費力的表演,最後得不償失。

其實,生活在當下,我們隻要能做真實的自己,相信自己,坦坦蕩蕩、踏踏實實不虛僞、不做作地生活,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從前的互相問候、關心、溫暖的朋友圈,已經徹底離我們遠去了。

而現在剩下的是虛假,是孤獨,是廣告,是再也見不到有朋友在朋友圈了。

朋友圈裡的朋友正在“消失”!

螢幕前的你也可以回顧一下,時至今日,你的朋友圈裡還有幾個真正的朋友呢?

作者簡介:一個被文字治愈過的小白,在虛拟和現實中穿梭的小哥,相信文字也可以有信仰、有翅膀,“載”我的心靈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