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作者:雲聽曆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标志着大陸的新時代正式拉開序章。而在同年10月19日經過周總理的深思熟慮與會議投票,共有四人通過任命,擔任新中國第一屆副總理。

他們分别是董必武、陳雲、郭沫若與黃炎培。這四位的名字人們都不會陌生,前兩個是功績卓著的老革命家,而後面兩個,一個是當時知名的大文豪與民主戰士,一個則是有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作為第一任副總理,這四人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不僅各自承擔重要的職責,也作為周總理的得力助手,那麼這四人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又為何會選擇這四人呢?其實主要歸功于這幾人各有所長,并且在所屬領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一、元老人物董必武

董必武,于1886年生于湖北紅安縣,一大13位代表之一,其雄厚資曆是當之無愧的元老人物。他生于晚清,17歲考中秀才,其難度不亞于現在考取985大學。以他的能力與才華本可衣食無憂,但在目睹了于水深火熱中的窮苦百姓的悲慘生活之後他毅然投入戰鬥。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董必武作為我黨的創始人之一,憑借卓越的理論實踐能力與豐富的經驗長期奮戰在戰鬥一線,在戰鬥期間主要負責隐蔽戰線的工作與情報傳遞,并為我軍培養出數名人才。他為新中國成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重要的創始者。

董必武在四名副總理中排名首位,出任副總理時他已年逾六旬。他長年于政法領域深耕,在政法領域頗有建樹,曾擔任最高法院院長。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董必武為新中國立法做出巨大貢獻,是新中國立法的開拓人與奠基者。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二、經濟大師陳雲

生于1905年的陳雲,雖隻上過國小,但在經濟學的造詣鮮有人及。他多次在經濟指導工作上發揮重要作用,是大陸近代經濟建設的開創者與創始者,在抗戰時期參與了許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戰争。

新中國成立後,陳雲除任副總理外還兼任财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主持全國的經濟工作,他在核心層工作了57年,為全國的經濟财政工作做出了矚目成就,陳雲在财政經濟領域也擁有着極強的代表性。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陳雲在抗戰全面勝利後被派往東北,他在東北戰區發揮了巨大作用,使東北經濟得以複蘇興盛。擔任副總理後他從全國實際情況出發,一步一步制定戰略,解決舊時代遺留的通貨膨脹問題,卓有成效,而在當時經濟問題是難點,但陳雲卻展現出了他的強大能力。

三、愛國者郭沫若

郭沫若是近代新詩的創始者之一,他除了是著名的文學家、作家,創作出多篇脍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之外,也是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等等。他是知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戰士,曾多次參與到對敵人殘忍行徑的調查之中,為救國救民奔走。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郭沫若早期曾創作出多篇揭露敵人醜惡行徑、歌頌我軍英雄事迹的作品,遭到敵人通輯逮捕,為了逃脫敵人的追殺他遠赴海外,其間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發表論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證明了中國同樣存在社會轉型過渡。

抗戰時期,他得知消息不遠千裡從海外趕回祖國,積極開展抗戰活動,為新中國的建設做突出貢獻。郭沫若在被選為副總理之後兼任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主抓全國的教育文化工作,雖然近代湧現出大批愛國的文人志士,但在文化領域鮮有比郭沫若更有代表性者。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四、民主教育家黃炎培

說起黃炎培,就不得不提起千古名篇“窯洞對”。1945年7月黃炎培在延安考察時,提到一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稱各朝曆代都未能跳出這循環往複的曆史周期,然而偉人卻答道:“我們已經找到了新的出路,可跳出這曆史周期。”二人這番擲地有聲的對話,便是著名的“窯洞對”。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黃炎培出生于1878年,師承蔡元培,是近代知名的民主教育家、實業家與堅定的愛國主義者。抗戰爆發後,黃炎培積極為國事奔走,往返于上海南京之間數次,中途雖舟車勞頓,但黃炎培堅持閱讀,了解了我黨領袖的著作,此時便已對我黨心生向往之心。

黃炎培一心鑽研于教育事業之中,不慕名利,兩次拒絕出任教育總長,創辦職教社之後更是受到各方資助,而他從未生出任何貪念,甚至不領工資,隻取部分生活費,一心投入到辦學與教育事業之中,其淡泊名利、一心為民的高尚節操為人民一時傳唱。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黃炎培在江蘇各地創辦了大大小小的國小、中學不計其數,他本人也更是培養出了一批優秀人才,其中數學界泰鬥華羅庚、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都曾受教于黃炎培。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幾次夜訪黃炎培,邀請他出任副總理,要麼被拒之門外,要麼被黃婉言謝絕。

最後經過二人一番推心置腹地探讨與商議,黃炎培動搖了,最終同意出任副總理兼任輕工業部部長、兼财政經濟委員會委員。黃炎培擁有多年的辦學與實業經驗,出任輕工業部部長當之無愧,也為四位輔佐總理工作的副總理的空缺補上最後一塊。

新中國成立,總理為何隻選四人當副總理?這四人有何過人之處?

五、總結

了解了這幾位副總理後不難發現,他們實際上是負責了政法、财政、教育、工業四大闆塊,并且都為各領域中的佼佼者與代表者。如此看來這四人出任新中國的四位副總理就顯得合情合理,而論他們對新中國建設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必言說,都是勞苦功高者。

而值得一提的是,出任副總理時,陳雲算是年紀最小者,隻有44歲。而董必武和黃炎培,一個是63歲,一個是71歲,年逾花甲古稀的高齡卻仍然不辭勞苦為新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而說到原因,或許隻有一點:那就是新中國需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