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作者:文旅廊坊

霸州市博物館藏品品類繁多,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館藏文物時代跨越幾千年。包括銅器、石器、陶瓷、石刻、古錢币,酒器、食器、兵器、車馬器、雜器、佛造像等不同類别。

本次線上展覽甄選四十餘件館藏器物,由“祭祀宴飲”、“日常起居”、“軍事活動”、“宗教信仰” 等社會畫面組成。讓觀衆在欣賞古老文物的同時,對話曆史,感悟文明,探索文物背後的古代霸州社會生活。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祭祀宴飲篇

鼎:饪食器。一般為圓腹,立耳,三足,也有長方四足狀。鼎最初用于煮肉,但到了商周時代,青銅鼎廣泛應用于祭祀之中,成為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被當作“明尊卑,别上下”的重要标志。而在民間,陶鼎則成為了平民祭祀的重要器物之一,頗有禮制意義。直至漢代,鼎的“器以藏禮”的屬性才逐漸消失。霸州出土鼎類器物衆多,大部分為陶制明器,時間多為戰漢時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繩紋蓋鼎(原霸州中學西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鼎(北莊頭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蓋鼎(霸州中學遺址出土)

豆:食器。早在新石器時代,即已出現陶制的豆。最初的豆是用來盛放黍稷等飯食的,大約從西周時起,成為專門盛放腌菜、肉醬等和味品的器皿。從考古發現所見,曆代的豆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制:圓豆、方豆、淺盤豆、壺形豆、缽形豆等。豆也是一種禮器,常以偶數組合使用,也有少數使用奇數組合的。春秋戰國時期,霸州地區銅禮器或陶禮器的豆都十分盛行,故出土數量較多。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壺形豆(鹽水河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高柄豆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淺盤豆(鹽水河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高柄豆(城關四大隊孟家大院出土)

壺:盛酒器。由于地域和文化類型不同,陶壺的形式千奇百怪。壺使用年代長,式樣豐富複雜,大緻分為橢圓形、圓形、橢方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幾種。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高圈足壺(南關漢墓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灰陶壺(範家坊墓群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灰陶壺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弦紋壺(城關四街征集)

盤與洗:承水器。流行于商代至戰國。商周時期宴飨前後要行沃盥之禮: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盤的作用是承接盥洗時用匜或盉澆下的洗手後的污水,戰國以後,沃盥之禮漸廢,盤也被“洗”替代,後世盤為盛放器。共同的形制特征是:大口,口沿平折,腹較淺,器體呈扁平狀,形似今日所用之盤碟。霸州出土器物多為宋元時期,未見戰漢時期盤與洗。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元-鈞瓷盤(城二碼頭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元-淡綠釉盤(城二碼頭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灰陶洗(城二碼頭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雙耳洗

尊:大中型盛酒器和禮器。最早見于新石器時代的陶尊,青銅尊流行于商周時期,春秋後偶有所見。一般為敞口、頸内收、凸圓肩,深腹,平底或圜底。始于新石器時代。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陶尊(霸中西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陶尊(範家坊墓群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灰陶尊

日常起居篇

燈:照明用具。大約發明于大陸春秋時期,戰國至南北朝銅燈最為多見,式樣極多。霸州地區出土陶燈多為無柄圓盤形燈。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燈(鹽水河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燈底座(南莊頭墓群出土)

帶勾:帶勾為古代皮帶卡扣,主要用于勾系束腰的革帶,古又稱“犀比”,多為男性使用。秋晚期開始出現,在戰國中晚期的使用相當普遍,形式多樣,而且多采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斑駁陸離,多姿多彩。帶勾不僅為日常所需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尤其王公貴族、社會名流所用帶勾甚為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和藝術價值。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錯金銅帶鈎(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琵琶形鐵帶鈎(城二碼頭遺址出土)

銅鏡:銅鏡是指用銅、錫、鉛等金屬合金鑄造的青銅鏡,它是古人正衣冠、飾面容的生活用品。其造型有圓形、方形、花瓣形、桃形、鼎爐形、帶柄形等多種形式,用來妝飾整容的正面磨光發亮,鏡背大多鑄有花紋和鏡鈕,鈕上有孔,系上繩帶,以供手拿或放置于鏡架上。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大蹴球銅鏡(五金交電工地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嬰嬉紋銅鏡(石溝墓群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金-神獸瑞鳥紋銅鏡(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金-蓮荷水鳥紋銅鏡(張崗墓葬出土)

瓷枕:寝具和醫療用具。創始于隋,流行于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古人認為枕能清涼去熱,驅火明目,并有辟邪作用,因而應用廣泛。枕分為兩類:一類為二次燒成的低溫釉陶枕,有單色釉和彩釉等品種;另一類為一次燒成的高溫釉瓷枕,主要用釉下彩繪及刻、劃、剔、印花等手法裝飾。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牡丹紋方頭瓷枕(花桑木墓群出土)

銅簪:“簪”即笄,是绾發、系冠或固定發髻的用品,往往用金、銀、玉、角、銅簪。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銅簪一組

銅帳鈎:古代挂上正面帳門兩邊的帳子,使帳門張開的鈎子。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明 寶瓶形帳鈎 舊藏

軍事活動篇

霸州地理位置獨特,建制以來便為邊關戰略要地,自秦王政二十一年屬廣陽郡之南境以降,從涿郡益昌縣到幽州永清縣,從後晉割讓契丹到後周世宗始設“霸州”,從宋時“霸州防禦”到明清時入順天府,故而軍事相關遺存衆多。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戰國-銅劍兩柄(霸州中學西遺址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代-雙翼镞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炮磚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宋-磚炮礌石

宗教信仰篇

明器:明器是指随葬的器物,古人又稱為“藏器”,後世又稱為“冥器”。(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既指專為逝者加工,形象上相似,功用上不可利用的器物,因而其做工一般較粗劣。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樓(東關漢墓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雞(東關漢墓出土)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漢-陶豬(東關漢墓出土)

佛像及宗教器物:佛之形像。廣義含菩薩、羅漢、明王、等像。其像雖有雕塑像、畫像(繪像)兩種,然僅雕塑像稱佛像,畫像則稱圖像。唐至明清時期,霸州地區佛教盛行,佛教遺存衆多。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唐-釋迦牟尼銅坐像(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唐代-菩薩銅坐像(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唐代-銅坐像(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明-蓮花座(舊藏)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明-普賢青銅象座(北莊頭村圓通寺遺物)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明-觀音青銅吼座(北莊頭村圓通寺遺物)

“穿越時空 千年對話” 霸州出土文物圖文展

明-文殊青銅獅座(北莊頭村圓通寺遺物)

來源:霸州市華夏民間收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