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的一天,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座占地2.5萬平方米的中國紫檀博物館開館了。
許多上司以及明星都前來參加了開館儀式,場面非常熱鬧,也很壯觀。
當人們走進博物館後會發現,館内共有四層展廳,共收藏了上千件古代藏品。
不僅有紫檀家具,還有烏木、梨花木以及金絲楠木等古代家具的藏品。
到了2004年,這座博物館被評為4A級旅遊景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而創始人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名叫陳麗華。
或許許多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提起她的祖先慈禧,想必是無人不知了。

一
陳麗華出生于1941年,是滿族正黃旗人,從族譜上看,她是慈禧的後人。
對于這一點,她從不躲藏,曾多次直言自己确實是慈禧的後人。
另外對清朝曆史有所了解的人應該知道,正黃旗是滿八旗中的上三旗,是僅次于鑲黃旗的第二大旗。
不過此時的大清朝已經滅亡了幾十年了,即便她是正黃旗人,是慈禧的後人,但和普通百姓也并無差別,早已沒有了清朝時期的尊貴。
也正因如此,陳麗華的家境并不好,一家人都疲于生計,就連小小年紀的陳麗華,也不得不在中學畢業後就辍學養家。
你别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她沒辦法用知識改變命運,但卻天生是一塊做生意的料。
因為父親是木匠,是以她從小就會制作和修理家具。
不過當時是計劃經濟,家具制造都是國有化的。
陳麗華雖然無法制作家具來賺錢,但卻可以幫助人們修理家具,而且做人做事卻非常熱心。
起初為大家修理家具的時候根本不收錢,最多就是在别人家裡喝口水,吃顆糖。
可日子久了,人們也就不好意思了,都主動給她塞錢,還為其介紹客戶。
對于現在而言,她的做法就是口碑營銷,打造堅實的客戶基礎,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
果不其然,等到國家放開了之後,她便開設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家具廠。
因為多年來修理家具時積攢了許多經驗,也聽取了不少關于家具樣式以及使用功能的建議,是以她做出來的家具不僅實用,還非常美觀,最主要的是還很便宜。
是以沒幾年她就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她如果老老實實做一輩子家具,雖然可以做到生活無憂,但絕對沒有日後中國女首富的輝煌。
真正讓她踏上轉變之路的,是她于1981年去香港的一次考察。
二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的資本開始進入内地,一些樣式新,實用性更好的家具也陸續出現在商場之中,這給她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為此她決定前往香港考察學習,希望自己可以跟得上時代的發展。
然而當她來到香港之後,才看到了一片從未見過的新世界。
這裡燈紅酒綠,高樓林立,讓她目不暇接,同時也讓她嗅到了新的商機。
當時香港的地産業發展迅速,而内地因為經濟正在複蘇,地産業還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如果此時回家發展地産業,做第一波吃螃蟹的人,豈不是比做家具要來得實在。
于是她在香港學習考察了整整1年,期間賣掉了不少之前收藏的古董,并利用這些錢四處購置房産。
等到房産升值之後就高價賣出,完成了自己的資金積累。
1年之後,她又來到北京,繼續尋找發展的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長安街十号有一塊地産準備出售,她手疾眼快将其購買。
不過這麼大的一片地方用來做什麼好呢?
想到北京是國際都市,而這塊地又毗鄰天安門,用來修建一座國際俱樂部絕對是上乘之選。
就這樣,占地8000平方米,占據了差不多一條街的長安俱樂部就這樣誕生了。
此後她又連續投資了多處地産,是以到了2016年的時候,她的資産已經達到了505億,成為中國女首富。
三
别看陳麗華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一副女強人的形象,在家中卻非常溫柔。
發達之前的陳麗華和普通女子一樣相夫教子。可不知為何後來和丈夫離婚,她隻能獨自依靠維修家具來養活自己和孩子。
好在之後憑借自己的努力發達了,女子們也都漸漸長大,她也想尋找自己的幸福。
就這樣,她和小自己11歲的遲重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二人生活甜蜜,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過遲重瑞知道妻子每日在外打拼非常辛苦,是以他規定,隻要妻子沒有應酬,需要回家吃飯時,全家人都必須等她坐上飯桌後才能開飯。
盡管妻子再三勸阻,可遲重瑞卻說沒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從夫妻之道,還是孝道來說,作為家中最為辛苦的陳麗華都應該享受這樣的待遇。
此外遲重瑞知道妻子對家具依舊有着很深的情懷,尤其是紫檀家具。于是他就鼓勵妻子修建一座紫檀博物館,是以才有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
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家庭氛圍,着實讓人羨慕和嫉妒。
确實,古人總說修身治家才能齊國平天下,若家庭内部沒有規矩,沖突不斷,即便有濟世之才也無法成就一番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