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孩子對讀書提不起興趣,千萬别總是講道理,拿他跟别人家小孩做比較。
不妨試着給他找一些榜樣,告訴他努力背後的意義,勝過講無數大道理。
作者 | 可樂媽
親愛的兒子,馬上就要開學了。
但顯然你還沒能從“假期模式”調整為“開學模式”,每天依舊自由、散漫、放縱。
早上的鬧鐘響了無數遍,我叫了你無數次,可你還是賴在被窩裡不肯起床。
一有時間,就是玩手機、看電視,無論爸爸媽媽說什麼,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直到今天晚上,我給你下了最後通牒,要你提前準備好書包。
你一邊收拾文具課本,一邊滿臉不情願地抱怨:
“好煩啊,我最讨厭開學了,也不知道有什麼可學的。”
看着你臉上嫌惡的神色,我心痛不已。
但這一次,我不想再對你發脾氣、講道理了。
我想給你講講這三個人的故事,希望你能從中明白奮鬥和努力的意義,專注和堅持的必要。
武大靖的腳
孩子,還記得我們一起看冬奧會時,你跟我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武大靖。
我問你為什麼。
你告訴我,因為他在冰上風馳電掣的樣子很潇灑,而且他長得帥。
我笑了笑,找出了另一張照片拿給你看。
你問我:
“媽媽,這是誰的腳,怎麼看着像個老頭子似的?”
當我告訴你這就是武大靖的腳時,你驚訝極了。
或許在你眼中,武大靖是潇灑帥氣的奧運冠軍,是短道速滑隊的領軍人物,還是“中國速度”的化身。
但你不知道的是,他曾經曆過多麼漫長又痛苦的低谷。
10歲那年,他第一次站上冰場時,摔倒了107次;
16歲那年,他進入了國家隊,因為一直居于末位,隻能給女隊當陪練,可女孩們都滑得比他快;
20歲那年,他一路挺進決賽,卻以0.204秒的差距輸給天才運動員安賢洙……
就連他的啟蒙教練李軍都說:“大靖不是最有天賦的孩子。”
可你知道他是怎麼從吊車尾變成第一,再成為奧運冠軍的嗎?
教練李軍給出了答案:
“這小子天生就有股不服輸的勁兒。
滑得沒有隊友快,就暗自努力,慢慢的,大他幾歲的隊友都滑不過他了。”
淩晨四點,在東北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裡,武大靖穿着一雙不合腳的冰鞋,摔了一跤又一跤。
等鞋脫下來的時候,血已經将鞋和襪子黏在了一起。
後來,13歲的他隻身一人來到南京,接受專業的訓練。
别人練一小時,他就加練一小時。
腳踝骨被磨出了包,一穿上冰刀就疼痛難忍。
為了不耽誤練習,他每天上冰前,都會狠狠地敲打自己的腳踝,麻木了,就感覺不到疼了。
進入國家隊以後,他依舊保持着高度的自律。
每天七點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十二點半,哪怕過年也不例外。
不僅如此,他訓練的同時,還會用電腦和錄像機将自己的動作錄下來,對着鏡頭,反複打磨動作的細節。
終于,他的努力被人看見了。
國家隊主教練李琰看到了他骨子裡的不屈、堅韌,漸漸停掉了他的陪練工作,讓他打比賽。
而武大靖也不負衆望,斬獲了一系列冠軍。
直到2018年,在平昌冬奧會上一戰封神。
孩子,你看,其實武大靖就像千千萬萬個普通的你和我。
運氣一般,家境普通,也沒什麼天賦。
但不同的是,他用努力書寫了一段屬于自己的壯麗人生,讓全世界記住了他在冰上不普通的姿态。
我的孩子,媽媽給你講武大靖背後的故事,隻是想讓你明白:
很多時候,出身和天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
隻要不放棄努力,哪怕犯錯,哪怕失敗,哪怕陷入低谷,你都是在一步步走向那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如果努力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再努力一點。
張藝謀的覺
孩子,說起冬奧會,相信你一定對2月4日的開幕式記憶深刻吧。
冰雪五環、虛拟雪花、智能冰雕、點火儀式、焰火表演……每一個元素的出現,都讓電視前的我們驚歎歡呼。
開幕式結束後,你興奮地對我說:
“媽媽,這也太震撼了,我從來沒看過這麼精彩的表演!”
但是孩子,這卻不是媽媽第一次看到。
因為早在20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我就已經見識到了張藝謀導演的創意和能力。
14年前,千人擊鼓、畫軸、活字印刷、夢幻五環、水墨山水……那一場關于中國符号的視覺盛宴,至今依舊讓無數人津津樂道。
但作為世界上第一位執導了夏奧和冬奧開閉幕式的“雙奧”總導演,張藝謀的苦隻有自己知道。
網上有兩段關于“張藝謀的一天”的視訊。
一段是2018年他籌備“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時的一天:
“早上7點,參加‘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誓師大會;
10點,參與《影》的後期配音工作指導;
11點,參與‘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的彙報方案讨論;
13點,再度參加該項目會議;
14點,參加《一秒鐘》的美術會議;
16點,參與‘2018青島上合峰會’文藝演出會議;
18點,參與《對話 寓言2047》第二季彩排;
21點,參與大型實景演出項目會議;
24點45分,進行視訊會議;
淩晨1點,再度參與‘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的臨時會議……”
第二段則是他籌備“2022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時的一天:
“13點,參加誓師大會;
14點,在辦公室開會;
16點30,到達鳥巢現場;
18點15,參加正式聯排前會議;
19點24,在現場觀看節目排練;
21點30,第一遍排練結束;
21點50,導演組開會準備第二次排練;
22點30,第二遍排練開始;
22點50,繼續開會;
次日淩晨3點,結束會議(此時他已經連續工作18個小時);
淩晨3點25,導演組繼續讨論;
淩晨3點50,一天工作結束……”
作為一個72歲高齡的老人,一天工作近20個小時,同時推進了9個項目。
特殊時期每天隻睡3個小時,隻吃一頓飯。
即便如此,他也依舊保持着高産和旺盛的創作力,并堅持将過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淋漓盡緻。
網友心疼他,說他是“勞模”、“天選之人”。
張藝謀卻解釋道:
“我們這一代人受的教育,不會善待自己。
回想我的經曆,一步一步碰上好機會,可比我有才的多的是,假如我還在浪費時間、虛度光陰,說不過去。”
平日裡,你總是抱怨“做題太苦了”、“學習太累了”。
可是孩子,你看,張藝謀的一天是不是比你我都辛苦太多了?
人生實苦。
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有苦可吃,是不是也證明他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責可擔呢?
而那些從不吃苦的人呢?
你以為他們得到的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可實際上不過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他們内心的每一秒都是煎熬、忐忑。
更不用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
是以,孩子,在該奮鬥的年紀腳踏實地,才是正值青春的你最正确的抉擇。
徐夢桃的淚
孩子,冬奧比賽至今,你曾問我:
“媽媽,你對哪個運動員的印象最深刻?”
或許你以為我會說谷愛淩,但我想了想,還是告訴你:
徐夢桃。
作為一個經曆了16年奧運周期,三度與冠軍之位擦身而過的老将,徐夢桃最終以女子組全場最高難度動作,赢得了31年人生中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那一刻,她滿臉都是眼淚,披着國旗,激動地大喊:
“我終于在家門口奪冠了!”
孩子,你知道嗎?
這個時常滿面笑容的姐姐,她的人生底色其實充滿了苦難、滄桑和真實。
4歲那年,徐夢桃就被送到遼甯鞍山體操教育訓練班。
12歲時,她初露鋒芒,被陳洪斌教練看中,那是她第一次聽說“雪上體操”這個項目,看了若幹比賽錄像後,她脫口而出:
“老危險了!”
但随即又承諾到:
“做一個項目就要練好,我要練好它,将來為國争光!”
為了一句承諾,徐夢桃每天堅持訓練,一天要準備四件衣服,因為不一會兒渾身就會被汗水浸透。
可沒想到,到了賽場,從溫哥華到索契,再到平昌,她卻屢屢與冠軍擦肩而過。
得到的隻有一身傷病:
左膝前交叉韌帶斷裂、内側副韌帶扭傷、半月闆後角變形……
最嚴重的一次,她左膝外側的半月闆被切除了将近70%;
随後,又經曆了近十年來的第四次大手術,也是在這場手術中,她被切除了大半外側半月闆的左膝。
她忍受着傷病的侵擾,卻挑戰着最高難度的動作。
她走過最坎坷的奪冠路,卻始終沒有放棄。
直到這一次北京冬奧,她才終于得到屬于自己的圓滿。
孩子,平日裡,你經常因為做不出一道題而悶悶不樂,因為一次考試失誤而郁郁寡歡。
甚至不止一次追問我:
“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
“考不考第一名又有什麼意義?”
之前,我一直沒想好怎麼回答你,但今天,我想用徐夢桃的故事回答你:
孩子,很多時候,我們沒必要拘泥于一時的得失,追問背後的意義,因為真正重要的,是你當下的行動和努力。
你做不出題,但你嘗試了、思考了,這件事就有意義。
你沒考好,但你發現了問題,這件事就有價值。
正如有句話說的:
“人生的結局都是美滿的,如果不是,那就是還沒結束。”
孩子,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困難,而是自己心中那個因為畏懼,不願意再試一次的自己。
請相信,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不在這一刻,就在下一秒。
親愛的兒子,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你的是,我明白你的不耐煩。
你想要的是瞬間的博學,是意氣風發,是一夜之間擁有像武大靖、張藝謀、徐夢桃那樣閃閃發光的人生。
而不是做不完的習題,背不完的單詞,和考不完的試。
但現實終究會告訴你:
隻有耐得住孤獨,付出足夠的努力,生活才肯将美好一點一點遞到你的手裡。
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吧,又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呢?
讀書的确很辛苦。
但正是你吃過的苦、熬過的夜、做過的題,最終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是以,孩子,我希望你永遠不要輕易收起邁開的雙腿,停下擺開的雙臂。
咬咬牙,撐過去。
縱然生活讓你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你身上最強壯的地方。
【參考資料】
1、人物《武大靖 當你足夠快》
2、新聞當事人 《冠軍的品格,武大靖》
3、三聯生活周刊 《武大靖:從陪練到奧運冠軍,一分成長背後的百分努力》
4、南風窗 《張藝謀為什麼牛》
5、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
6、網文狗 張藝謀導演的作息時間表
7、南風窗 《徐夢桃,你為什麼流淚》
8、南方人物周刊 《讓世界矚目的元氣新青年背後,徐夢桃、蘇翊鳴、谷愛淩都經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