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今日分享

薛松,1965年出生于安徽砀山,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中國當代波普藝術家。現居上海。

薛松的作品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南加州大學亞太博物館,德國波昂現代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龍美術館,香港M+美術館,比爾蓋茨藝術基金會等機構收藏。

藝術家薛松善于以火焰和灰燼為媒介,通過拼貼手段,将形形色色的印刷品殘片組合成全新的形象世界,以燃燒、解構、建構的方式賦予作品新的意義。

薛松以溯源中華文明血統的态度重新觸摸時代的脈搏,把華人耳熟能詳的各種文化圖騰與經典符号組合成全新的畫面。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書法印象》

300cmX150cm 2020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春聯》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

150x150cm x8 2020年

薛松1965年生于安徽北部的砀山,該地為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四省交彙之處。砀山民風和生活方式偏北方,又是誕生了老莊哲學的地方,家鄉賦予了藝術家濃烈的中原文化基因。出于從幼年起就對繪畫的瘋狂癡迷和自己的執着不懈,薛松沒有遵從家長意願随父親學一樣樂器,或報考數理化,而是固執又倔強地頂住壓力堅持畫畫,終于在高中畢業後第三年,1985年,如願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秋色》

320cm X 210cm 2020年

在上海戲劇學院求學期間,張培礎、陳均德、李山等老師的言傳身教令薛松受益良多。1988年大學畢業後,薛松被配置設定到上海歌劇院,成為了一名舞台美術設計,從此定居上海并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也就是在這一年,薛松參加了第二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

在1991年之前,熟讀東西藝術史,對各類流派了然于胸,又之于中國傳統水墨和書法深有情懷的薛松一直在進行基于融彙東西的各種探索和試驗,試圖尋出一條自己的風格道路,但一直未能如願。“我想突破中國傳統,并超越西方現代主義,說來容易,想要做到可就非常困難。”1990年底和1991年上半年,薛松在上海常熟路的宿舍兼工作室先後發生了兩次重大火災,不僅驚動了機關上司,上了上海電視新聞,他還險些是以被開除。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冰裂紋》

80cm X 180cm X 3 2020

更離奇的是,1992年,薛松樓下又發生了一次火災。前後三次大火,在旁人眼裡每一次都是薛松的災難,然而對薛松而言,如此被火“眷顧”,似有某種機緣——屢屢面對被大火吞噬後的工作室,在滿是碎片與殘骸的悲壯面前,在充斥耳鼻的焦糊味中,他忽然發現了一種不可言說的藝術美。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法自然系列-NO.6》

100cm X 80cm X 9 2020年

于是,自用火災現場拾回的燒焦的樂譜拼貼成的《火的樂章》起始,至今近三十年,薛松用火焰、灰燼和印刷品殘片為媒介,将藝術史經典作品和時尚消費符号為形象,以曆史圖像和新聞圖檔為内容,陸續創作了《毛》《與大師對話》《可口可樂》《三毛》《舊日的山水》《書法》《意象書法》《符号》《舊中國美人圖》《豐子恺詩意》《時尚》《飛躍》《高興》等系列作品,營造出屬于他自己的視覺圖式體系和人文立場。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可口可樂(全景) 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60cm X 50cm X9 2008

火最終帶給了薛松創作上的光明。“是偶然,也是必然。在火災之前,如果我沒有長期的探索與實驗,是不可能找到一個突破點的。如果沒有長期的準備和反叛意識,再發生10次火災,對我的創作也無濟于事。”薛松如是說,記錄于當代藝術批評家劉淳所著的《薛松訪談錄》中。

30多年來,薛松以火焰、灰燼和印刷品殘片為媒介的當代藝術家,營造出自己宏大的視覺帝國,在中國當代藝術衆多的個人風格中獨樹一幟,為21世紀當代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價值坐标。以藝術經典和時尚符号為形象,以曆史圖像和新聞照片為内容,他的語彙是本土化的,文法則是國際化的。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四君子》

200cm X 150cm X 4 2020年

薛松成功地實作了西方波普藝術和超現實主義藝術的中國式轉型,“解構”與“再造”是他的基本文法,通過剪切、燒灼和拼貼,他把巨量的圖像和文字殘片重新組合,造就了觀看與思考的全新方式。局部塑造着整體卻又颠覆了整體,資訊建構着形象卻又解構了形象。宏觀與微觀的沖突,形式與内容的沖突,在他的畫面上不斷地制造出豐富的戲劇效果。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中國DNA”展覽作品《泡沫》

150cm X 150cm X 4 2020年

燃燒是他的語言,拼貼是他的筆觸,薛松把自己的創作方式比喻成一個“盤子”,裝各種“菜”。對于他,最想做的“菜”,是新的挑戰和壓力之下的探索。從上世紀80年代早期探索作品至最新力作,每一件作品都由薛松獨立完成,這是他三十多年來一貫的創作方式。他涉獵廣泛,在創作過程中,博引融彙,化為己用。他樂于收藏,自1994年開始至今,已系統藏有版畫、國畫、油畫、雕塑、連環畫、宣傳稿、原稿等類别的作品千餘件。對于三十多年的藝術曆程,薛松并未急着梳理與回顧,而是繼續專注于當下,持續不懈地進行着新的創作。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四季——春夏秋冬,布面丙烯、拼貼、綜合材料

250cm X100cmX4 2018年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1 布面綜合媒材

240 x 120 cm 2021年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2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3 布面綜合媒材

240 x 120 cm 2021年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4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5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6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7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8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9 布面綜合媒材

今日分享|火焰和灰燼為媒介,組合中國的波普藝術

新山水十條屏No.10 布面綜合媒材

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