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作者:孫破天

2003年,18歲的高曉攀從中國戲曲學院相聲大專班畢業,當起了“北漂”,他刷過油漆、幹過司儀、當過推銷員,他還組建過“北京青年相聲劇團”,沒多久就解散了。後來,迫于生計,加入德雲社。那時德雲社在北京潘家園的一個小劇場演出,條件簡陋,連固定的桌椅都沒有,生意好的時候有幾十位觀衆,慘淡的時候隻有幾個觀衆。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2004年,高曉攀尋求更好的機會,離開了德雲社,前後一共待了一年半時間。

後來,高曉攀曾在自己的書《别慫》裡,回憶這段與德雲社的淵源,稱之為“落草”,意思是正經人跟了山大王,落草為寇了?我一直搞不懂他想表達什麼意思。

郭德綱對高曉攀的第一印象,全來自于他的師爺:“當時的背景演員大約十幾位,還有些臨時搭班的,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個時候,來了兩個年輕演員,其中逗哏的叫高曉攀。之前和他并不熟,但他提到他的師爺馮寶華先生,我很親切。馮先生是天津相聲前輩,人品極佳,有口皆碑。我幼時曾受教于先生,所謂人不親藝親,便留下了曉攀。”

這麼一論的話,高曉攀與郭德綱在相聲門是平輩,但是在西河大鼓門,高曉攀又拜郭德綱為師,有那麼點亦師亦友的意思。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2006年,德雲社大火,而高曉攀依舊沒混出名堂來,不得不又屈尊回德雲社;可能是郭德綱太忙了,抑或是德雲社演員的心态不同了,高曉攀感受到了冷落;沒待多久,再次離開。

2008年,高曉攀建立嘻哈包袱鋪,主打年輕人市場,以“潮”為賣點,曾經也火了一把;不過在短暫的輝煌過後,主力演員相繼出走,劇場也接連産生變故,導緻嘻哈包袱鋪長時間止步不前,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直到最近兩三年,憑借金霏、陳曦這對搭檔的異軍突起,才帶着嘻哈包袱鋪又有所起色。

遺憾的是,無論嘻哈包袱鋪多麼火,高曉攀本人的相聲一直不愠不火,不免令人困惑,跟在郭德綱身邊那段時間,他到底學了點什麼?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h1>

高曉攀說“郭德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卻能将傳統‘玩弄’于股掌之間,他的作品都是對傳統相聲的改進,卻能結合流行的社會元素,增加很多新包袱。他是對相聲推陳出新的人。他教育徒弟的話我一直記得:六成老技巧,四成新觀念,外加天賦和勤奮。”

難為高曉攀記性這麼好,可惜他隻看到了表面,沒學到精髓。郭德綱無論是将傳統相聲玩弄于股掌之間,還是推陳出新,一切的基礎是基本功,否則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高曉攀的相聲一味求新,曾經着力打造了幾個相聲劇,比如《小先生》《梨之園》《708090》等,用宏偉的背景、誇張的台詞和竭力渲染的情懷,試圖抓住觀衆的心;然而大部分觀衆并不買賬,評價其作品為“除了不好笑,其他都挺好的”。

評價一個相聲演員的作品不好笑,無異于極大的侮辱。郭德綱曾有名言道“先搞笑吧,相聲要是不搞笑就太搞笑了”,可惜高曉攀并沒有領會這一點,這些年一直在“不搞笑”的不歸路上縱橫馳騁。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高曉攀甚至認為,相聲最重要的是架構、技巧和人物,最後才是“包袱”,這種觀點,絕對是相聲界的異類。

郭德綱在2015年曾有一篇微網誌,說“越來越覺得傳統藝術的沒落,主要是由于盲目創新。抛開藝術的規律,為資金創新、為得獎創新、為創新而創新。一堆内行圍着一堆外行,玩得可開心了。評劇象歌劇,平劇象越劇,剩下的象話劇加唱。曾有曲劇作曲家拿着作品對團長說:您看哪裡還像曲劇,我還改!”非常适合送給高曉攀。

我認為,高曉攀并非不想搞笑,而是能力不夠,創作不出有感染力的包袱,隻能從其他方面找補,比如舞台背景、聲光電、歌舞等等;其實有時間琢磨這些歪門邪道,不如踏踏實實再練練基本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h1>

郭德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人設打造的成功,非主流相聲藝人的标簽名聞遐迩,俘獲了衆多相聲觀衆。

郭德綱為自己塑造人設的同時,也為德雲社其他人打造不同的人設,或者叫标簽,比如于謙的“抽煙喝酒燙頭”“相聲皇後”等,李菁的“丐幫少班主”慢性子等,徐德亮的“新文哏代表人物”等等,這些标簽在衆人的走紅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曉攀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這些年也熱衷于為自己打造人設。

高曉攀為自己打造的第一個人設,是顔值最高的相聲演員,稱自己的相聲為“偶像相聲”;并在2015年首登春晚時,自比為語言類節目中一道亮麗風景線,并通過媒體宣稱,“高曉攀與嶽雲鵬兩位同齡人,分明就是林志穎和郭德綱的即視感……”

可惜了,高曉攀的顔值,一般人欣賞不來,大部分人并不認可。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高曉攀為自己打造的第二個人設,是情懷。在其衆多作品中,時不時地就要提一句,自己有多麼多麼不容易,吃了多少多少苦,相聲有多麼多麼的危急,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拯救相聲雲雲……

單純看高曉攀的宣講,他是要做相聲界的救世主,可是你倒是拿出點實際行動來啊,弄幾個像樣的作品,那才叫拯救相聲;光靠一張嘴,嘚吧嘚說便宜話,那不叫情懷,叫道德綁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h1>

郭德綱的業務能力,在相聲界數一數二,高曉攀這輩子是趕不上了;但是郭德綱在為人處事上并不完美,高曉攀從這裡看到了機會。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高曉攀與郭德綱的關系其實不錯,他在自傳《别慫》裡大幅誇贊了郭德綱,他說“郭德綱的人品受到攻擊,屬于木秀于林、堆高于岸,道德法官那麼多,輪不到我為他辯解,但以我對郭德綱的了解,他是受過很多壓制的。我也是北漂一族,也是外省青年來帝都混,受過各種打壓和擠兌,能夠感同身受。但郭德綱的發洩方式和我不一樣,他直接在舞台上說出來了,有些老先生臉上就挂不住了,沒辦法,隻能拿人品的子彈掃射他。”

而郭德綱也投桃報李,為其作序,同樣不吝溢美之詞,他說“我自幼在這行裡摔打,深知以曉攀的年紀和性格,能混成現在這樣,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如今,相聲市場虛火很盛,能出個高曉攀不容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挑毛病簡單,實心助人難。好在他還年輕,還經得起折騰。”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這是高曉攀展現給郭德綱的A面,他還有B面。

郭德綱有很多對頭,比如姜昆、苗阜、曹雲金、何沄偉等等,而高曉攀同樣在這些人中間遊刃有餘,這是他的B面。參加《歡樂喜劇人》期間,高曉攀請來姜昆助演,這是相聲演員中僅有的一次。在微網誌上,高曉攀與苗阜互動頻繁,言必稱“兄弟……”

如果說高曉攀是相聲界最會搞人際關系的人,我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結語</h1>

郭德綱年輕時,是一個棱角分明的人,得罪人無數,但是正因為這份真實,在渾濁的娛樂圈裡獨樹一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現在,郭德綱年歲漸長,修養漸厚,逐漸向“一代宗師”靠攏,身上的棱角已被磨平了絕大部分,日益圓潤起來。

在德雲社那幾年,高曉攀是否從郭德綱身上學了點皮毛?高曉攀為了創新而創新高曉攀為了人設而人設高曉攀抄了郭德綱的後路結語

高曉攀則恰恰相反,在二十來歲時就是一個圓潤的人,猶如一個獅子頭一般,又圓又油;可能大部分人都想嘗一口,但是一口足矣。獅子頭當飯吃肯定不行,太膩;在大部分地區,獅子頭正桌都上不了,隻有淮揚菜系才将其當個寶,恰如高曉攀一樣,隻能算一個小衆奢侈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