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過黃河去發展 濟南建設“未來之城”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對于黃城來說,黃河穿城,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空間限制。如何承載這條河,是包括濟南在内的黃河流域各城市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今年9月29日,濟南黃河集疇路隧道正式建成通車,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助力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啟動區建設,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向"黃河時代"轉變。

跨過黃河去發展 濟南建設“未來之城”

濟南黃河集集公路隧道(中國經濟網記者吳曉軒/照片)

跨過黃河去發展 濟南建設“未來之城”

濟南"四橋四隧"橫黃通道工程展廳展示卡(中國經濟網記者吳曉軒/圖)

穿越黃河5分鐘

城市發展,交通第一。濟南北靠黃河,南臨沂台山,東西窄,是一座帶狀城市。目前,東西方的發展基本飽和,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霧霾、交通擁堵,如果北上,就會橫渡黃河。今年9月29日,濟南黃河集集路隧道正式建成通車,它連接配接主城區和冀北支線中心,車、地鐵可以同步通過黃路,進而開創了黃河天禹從水到水下穿越的時代。

濟南黃河集集路隧道全長4760米,主段為雙管雙層隧道,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市政道路,設計時速60公裡/小時,下層為軌道交通及煙道、管廊及逃生通道。穿過黃河約5分鐘,穿過隧道,與之前的濟南黃河大橋旁路相比,節省了近一個小時。而且,與濟南現有的浮橋和黃河大橋相比,隧道受天氣和季節的影響較小,這也為濟南河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濟南"四橋四隧"跨黃通道工程展館,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包括濟南黃河集一路隧道在内的濟南黃河黃岡路隧道、冀樂高速南燕工程等"四橋四橋"。"四橋四穗"工程建成後,将建設新的跨黃交通網絡。

跨過黃河去發展 濟南建設“未來之城”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啟動區城市展廳角(中國經濟網記者吳曉軒/照片)

建設"未來之城"

濟南市主城區位于黃河南岸,全市大明湖是著名的景點,是以之前的發展被稱為"大明湖時代"。"與河北渡河"使濟南主城區渡過黃河,将黃河變成城河,進而開啟了"黃河時代"。在濟南新的城市發展格局中,"北上"已成為一項重要戰略。

為什麼要在濟南北部建設"未來之城"?濟南市新老動能轉型起步區黨組工作部宣傳網副主任王善龍解釋說,一是将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和高品質開發作為國家戰略,對于黃城來說,既是光榮的使命,也是重大責任, 濟南作為黃河中下遊的中心城市之一,積極行動;三、濟南主城區預留白間有限,需要跨黃河開發;四、濟南黃河安瀾以北開發條件,2009年黃河小浪底水庫建成後,防洪能力有所提高,濟南北部不再是蓄洪區。

今年4月,國務院準許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動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開啟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動區建設新篇章,推動高品質發展。随後,連續兩批重點項目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啟動區集中建設。8月19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啟動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挂牌。目前,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按照"五年形成、十五年趨勢、十五年成""三步走"的發展目标,向"未來希望之城"的方向加速邁進。(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曉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