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征」099

追征(\追徵),◆見“追徵”。

專征(專征),◆1.受命自主征伐。○[漢][班固]《白虎通‧考黜》:“好惡無私,執義不傾,賜以弓矢,使得專征。”○[晉][陶潛]《命子詩》:“桓桓[長沙],伊勳伊德,天子疇我,專征南國。”○[宋][嶽飛]《奏辭宣撫副使劄子》:“以宣撫之重名,實寄專征之大事。”◆2.指擅自進行征伐。○《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幽][厲]失德,[周]道日衰,綱紀散壞,下陵上替,諸侯專征,大夫擅政,禮之大體什喪七八矣。”

征陣(征陣),◆戰陣。○《尹文子‧大道上》:“獨行之賢,不足以成化;獨能之事,不足以周務;出群之辯,不可為戶說;絕眾之勇,不可與征陣。”

征戰(征戰),◆出征作戰。○《管子‧小匡》:“君有征戰之事,則小國諸侯之臣有守圉之備矣。”○《北史‧王晞傳》:“若輕有征戰,恐天下失望。”○[宋][劉子翬]《出郊》詩:“乾坤征戰久,遊宦別離多。”○[陳毅]《樂安宜黃道中聞捷》詩:“工農兒子慣征戰,四破鐵圍奇中奇。”

征運(征運),◆長途運輸。○《北史‧魏紀三‧孝文帝》:“七州之人既有征運之勞,深乖輕徭之義,其復常調三年。”

征雲(征雲),◆猶戰雲。比喻戰爭的氣氛。○[清][洪昇]《長生殿‧剿寇》:“不斷征雲靉靉,鬼哭神號,到處裡,染腥風,殺人如芥。”

征營(征營),◆惶恐不安貌。○[三國][魏][曹操]《讓九錫表》:“惶悸征營,心如炎灼。”○《後漢書‧鍾離意傳》:“臣[意]以匹夫之才……比受厚賜,喜懼相并,不勝愚戇征營,罪當萬死。”○[李賢]注:“征營,不自安也。”○《資治通鑒‧漢王莽地皇元年》:“蠻夷猾夏,寇賊姦宄,人民征營,無所錯手足。”○《漢書‧王莽傳下》作“正營”,[顏師古]注:“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正音征。”

征役(\徵役),◆1.賦稅與徭役。○《周禮‧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與其祭祀飲食喪紀之禁令。”○[賈公彥]疏:“征謂稅之,役謂繇役。”◆2.指徭役。○《詩‧唐風‧鴇羽序》:“《鴇羽》,刺時也。○[昭公]之後,大亂五世,君子下從征役,不得養其父母,而作是詩也。”○[宋][曾鞏]《福州上執政書》:“及其後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養其父母,則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梁啟超]《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國初因沿[明]制,稍加損益,稅斂極薄,征役幾絕。”◆3.行役。○[晉][潘嶽]《西征賦》:“俾萬乘之盛尊,降遙思於征役。”○[唐][孟郊]《奉同朝賢送新羅使》詩:“安危所繫重,征役誰能窮?”[清][唐甄]《潛書‧太子》:“凡教太子……行道,則見征役之勞;止舍,則見羈旅之勞。”

征衣,◆1.旅人之衣。○[唐][岑參]《南樓送衛憑》詩:“應須乘月去,且為解征衣。”○[宋][劉儗]《訴衷情》詞:“征衣薄薄不禁風,長日雨絲中。”○[清][孫枝蔚]《出門》詩:“凍樹雞鳴早,征衣燭滅遲。”◆2.出征將士之衣。○[唐][趙嘏]《送李裴評事》詩:“塞垣從事識兵機,隻擬平戎不擬歸。入夜笳聲含白髮,報秋榆葉落征衣。”○[宋][司馬光]《出塞》詩:“霜重征衣薄,風高戰鼓鳴。”○[清][顧炎武]《贈朱監紀四輔》詩:“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3.泛指軍服。○[續範亭]《壽徐老》詩之三:“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

征序,◆行旅的時序。○[清][黃景仁]《和杏莊贈別》:“屈指共征序,冬乾變春繁。”

征徒,◆旅伴。○《文選‧謝朓<休沐重還道中>詩》:“試與征徒望,鄉淚盡霑衣。”○[呂延濟]注:“征,行。徒,侶也。”○[唐][戴叔倫]《海上別薛舟》詩:“暮鳥翻江岸,征徒起路岐。”

征討(征讨),◆討伐。○《國語‧周語上》:“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唐][儲光羲]《效古》詩之一:“婦人役州縣,丁男事征討。”○《說唐》第十七回:“今老夫奉命征討,你又抗拒天兵,殺害朝廷大將,罪孽重大。”○[孫犁]《秀露集‧曹丕<典論‧論文>》:“[曹丕]幼年即隨[魏武]征討,武攻文治,都有經驗,閱歷既多,所論多切實之言。”

征算,◆亦作“征筭”。◆1.指[漢]代徵收算緡錢。○[宋][葉適]《財總論一》:“[漢武帝]奢侈,有均榷征筭之政。”參閱《文獻通考‧征榷一》。2.徵收人丁稅。○《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十年》:“所灌縣郡,蠲賦棄責,流民所過,毋得征算。”◆補證條目■泛指征稅。○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又一歲,下第出京,庇巨商厚貨以免征算,自撰除目一紙,盡宰府兩禁及三路巨鎮除拜遷移,皆近擬議。”○《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十年》:“所灌縣郡,蠲賦棄責,流民所過,毋得征算。”

征思,◆旅人的思念。○[唐][王勃]《寒夜思友》詩之二:“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

征市,◆猶趕集。○《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征市日聞[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

征士(\徵士),◆出征的士兵。○[明][陳恭尹]《虎邱題壁》詩:“南國幹戈征士淚,西風刀剪美人心。”

征實(\征實),◆指田賦徵收實物。○[毛澤東]《三個月總結》:“同時,國民黨恢復徵兵征實,引起人民不滿。”原注:“指田賦徵收實物(糧食)。”

征商,◆1.徵收商業稅。○《孟子‧公孫醜下》:“古之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朱熹]集注:“後世緣此遂征商人也。”○《續資治通鑒‧宋孝宗隆興元年》:“陛下注意將臣,然武舉唱第名在一二者,固蒙褒擢,餘皆任以榷酤、征商之事。”◆2.往來販賣。○[宋][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舊主東南漕法,聽操舟者私載物貨征商,不得留難,故操舟者富厚。”

征入,◆謂徵收賦稅。○[唐][韓愈]《送鄭尚書序》:“故常薄其征入,簡節而疏目,時有所遺漏,不究切之。”

征人,◆1.遠行的人。○[晉][陶潛]《答龐參軍》詩:“勗哉征人,在始思終。”○[宋][樓鑰]《荊坑道中》詩:“古澗隨山轉,征人趁水行。”○[明][楊慎]《錦津舟中對酒別劉善元》詩:“青青楊柳故鄉遙,渺渺征人大荒去。”○[魯迅]《贈日本歌人》詩:“[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征人此際行。”◆2.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晉][葛洪]《抱樸子‧漢過》:“勁銳望塵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唐][蘇拯]《古塞下》詩:“血染長城沙,馬踏征人骨。”○[明][高啟]《春日言懷》詩:“征人新戰歿,飲恨沉黃泥。”○[陳毅]《東征初抵高淳》詩:“步哨呼覺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3.[唐]代亦專指臨時招募的兵士。○《唐律‧擅興》:“諸揀點衛士(征人亦同)取舍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長孫無忌]疏議:“征人謂非衛士,臨時募行者。”

征期,◆遠行的日期。○[唐][岑參]《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詩:“北堂應久待,鄉夢促征期。”○[鄭澤]《七夕赴城》詩:“靈夕征期戒,新涼別思宜。”

征鳥(征鳥),◆遠飛的鳥。指鷹隼等猛禽。○《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孔穎達]疏:“征鳥,謂鷹隼之屬也。”○[南朝][梁][沈約]《宿東園》詩:“警麇去不息,征鳥時相顧。”○[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一說指雁。○《呂氏春秋‧季冬》:“征鳥厲疾。”○[陳奇猷]校釋:“征當讀‘出征’之征。征鳥即指鴈言。”

征念,◆猶旅思。○[南朝][宋][鮑照]《與荀中書別》詩:“敷文勉征念,發藻慰愁容。”

征民,◆隨征的民夫。○《宋書‧蒯恩傳》:“[高祖]征[孫恩],縣差為征民,充乙士,使伐馬芻。”

征馬(征馬),◆1.遠行的馬。○[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牛馬驢騾》:“飼征馬令硬實法:細剉芻……和穀豆秣之。”○[石聲漢]注:“征馬,是能遠行的馬。”○[南朝][梁][江淹]《別賦》:“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2.戰馬。○[南朝][梁][江淹]《徵怨》詩:“何日邊塵靜,庭前征馬還。”○[唐][李華]《吊古戰場文》:“鷙鳥休巢,征馬踟躕。”○《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元年》:“又獻征馬萬五千匹。”○[胡三省]注:“征馬,戰馬也。”

征略,◆征戰略地。○[郭沫若]《斷斷集‧社會發展階段之再認識》:“封建的發展是開始在很廣袤的耕地上,由於[羅馬]人的征略與那開始便和征略緊締着的農業之推廣,所準備下的耕地上。”○[茅盾]《關於肖伯訥》:“為基督教而戰爭,而征略,而且謝謝天賜,占領了那新市場。”

征輪(征輪),◆遠行人乘的車。○[唐][王維]《觀別者》詩:“揮淚逐前侶,含悽動征輪。”○[宋][韓縝]《芳草》詞:“繡幃人念遠,暗垂珠露,泣送征輪。”○《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是尊神不嫌穢褻,暫息天上征輪,少敘人間恩愛。”○[夏曾佑]《丙申三月將改官出都和青來前輩》:“連天芳草送征輪,未免低徊去國身。”

征路,◆征途;行程。○[南朝][宋][鮑照]《還都道中》詩之一:“鳴雞戒征路,暮息落日分。”○[唐][皇甫曾]《玉山嶺上作》詩:“悠悠驅匹馬,征路上連岡。”○[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八引[宋][沖虛居士]《少年遊》詞:“驅車問征路,賞春風南陌。”

征兩(征兩),◆即征車。兩,“輛”的古字。○[唐][鄭愕]《送蕭穎士赴東府》詩:“春郊桃李月,忍此戒征兩。”參見“征車”。

征利,◆取利。○《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趙岐]注:“征,取也。”○[宋][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願與不願,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

征課(征課),◆猶徵收。課,徵稅。○《新華日報》1945.1.22:“難道對於少數資本家、地主、奸商富戶特殊分子征課合法的賦稅或征借一定量的金錢實物都辦不到?”

征客,◆指作客他鄉的人。○[北周][庾信]《夜聽搗衣》詩:“倡樓驚別怨,征客動愁心。”○[唐][沈佺期]《隴頭水》詩:“征客重回首,肝腸空自憐。”○[唐][李白]《秋思》詩:“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征科(\徵科),◆徵收賦稅。○《元史‧世祖紀七》:“詔[江南][浙西]等處毋非理征科擾民。”參見“徵科”。

征進(征進),◆進軍征伐。○《元典章‧聖政一‧撫軍士》:“大軍每年征進,行者有暴露之苦,居者負輸挽之勞。”○《三國演義》第二八回:“於是遂起軍往[汝南]駐劄,招軍買馬,徐圖征進。”○[張篁溪]《記自立會》:“派將固守,再籌征進。”

征解,◆指賦稅的徵收解送。○[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第五節:“其餘如錢糧照常征解……釐稅鹽稅,均一律照舊征收。”

征鴻(征鴻),◆即征雁。○[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詩:“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征鴻。”○[宋][陳亮]《好事近》詞:“懶向碧雲深處,問征鴻消息。”○[明][劉基]《自都回至通州》詩之二:“西風吹青冥,征鴻暮蕭蕭。”○[清][龔自珍]《賀新涼》詞:“儂有詞場雲水外,但憑欄送盡征鴻字。”參見“征雁”。

征行,◆1.遠行,旅行。○《國語‧晉語四》:“夙夜征行,不遑啟處,猶懼無及。”○[宋][蘇軾]《張寺丞益齋》詩:“譬如遠遊客,日夜事征行。”○[宋][楊萬裡]《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詩:“閉門覓句非詩法,隻是征行自有詩。”◆2.從軍出征。○《三國志‧魏志‧曹真傳》:“[真]每征行,與將士同勞苦。”○《晉書‧劉弘傳》:“﹝[劉弘]﹞乃以[侃]為前鋒督護,委以討[敏]之任。○[侃]遣子及兄子為質,[弘]遣之曰:‘賢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歸也。’”[唐][杜甫]《清明》詩:“[馬援]征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3.謂從正道前行。○[漢][蔡邕]《傷故栗賦》:“樹遐方之佳木兮,于靈宇之前庭。通二門以征行兮,夾階除而列生。”

征婦(征婦),◆出征軍人之妻。○[明][劉績]《征婦詞》:“征婦語征夫,有身當殉國。君為塞下土,妾作山頭石。”

征服,◆1.用武力使別的國家或民族屈服。○[宋][歐陽修]《會聖宮頌》序:“[太宗]征服綏來,遂一海內。”○[清][杭世駿]《質疑‧諸史》:“[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炎帝]、[榆罔]弗能征,於是[軒轅]征服之。”○[瞿秋白]《出賣靈魂的秘訣》:“而[日本]決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國]。”◆2.施加影響或運用力量、手段使對方就範、折服。○[郁達夫]《龍門山路》:“大約道家見到了佛法的流行,這我們[中國]固有的正教行見得要被外來的宗教征服了,是以才倡始了這一種傳說。”○[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到地裏去,大家征服土地。”○[浩然]《艷陽天》第三二章:“不論相貌人品,[蕭長春]都是出格的,都可以征服人。”◆3.出征將士之衣服。○[明][朱有燉]《義勇辭金》第三摺:“都棄了強弓硬弩,丟下些衲襖征服。”

征夫,◆1.遠行的人。○《詩‧小雅‧皇皇者華》:“駪駪征夫,每懷靡及。”○[毛]傳:“征夫,行人也。”○[晉][陶潛]《歸去來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明][高啟]《曉出東門聞櫓聲》詩:“征夫車轉山頭阪,工女機鳴竹外家。”◆2.從役之人;出征的士兵。○《詩‧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獨為匪民。”○[鄭玄]箋:“征夫,從役者也。”○《晉書‧羊祜傳》:“今不於此平[吳],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尋幹戈,經歷盛衰;不可長久。”○[明][劉基]《過閩關》詩之五:“征夫但恐咨詢闕,莫向天涯怨路賒。”○[清][吳偉業]《避亂》詩之六:“盡道征夫苦,不惜耕人勞。”

征調(征調),◆徵集、調遣人員或物資。○[明][高明]《琵琶記‧丹陛陳情》:“譬如四方戰爭多征調,從軍遠戍沙場草,也隻是為國忘家怎憚勞?”[清][吳偉業]《雜感》詩之一:“關山到處愁征調,願賜三軍所過租。”○[毛澤東]《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他們要[葉][張]兩部南下,我們則請準征調一部北上對付之。”參見“徵調”。

征傳(征傳),◆遠行人所乘的驛車。○[唐]徐堅《餞唐永昌》詩:“郎官出宰赴[伊][瀍],征傳駸駸[灞水]前。”

征船,◆行旅的船。○[唐][岑參]《阻戎瀘間群盜》詩:“三江行人絕,萬裡無征船。”

征程,◆征途;行程。○《鷗陂漁話》卷六引[清][米漢雯]《自書詩卷》詩:“藉幽抒客緒,耽勝緩征程。”○[周詠]《去國吟》:“落紅片片迷征程,萋萋芳草映行旌。”○[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三章:“在蒼茫的暮色裏,人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征塵(征塵),◆1.路上揚起的塵埃。○[唐][王勃]《別人》詩之一:“自然堪下淚,誰忍望征塵?”[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2.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塵。含有勞碌辛苦之意。○[宋][陸遊]《劍門道中遇微雨》詩:“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清][納蘭性德]《點絳唇‧寄南海梁藥亭》詞:“一帽征塵,留君不住從君去。”○《人民文學》1981年第6期:“在[大淩河]邊,他和很多‘旅人’促膝相談,雙方都要掉下眼淚,染濕滿是征塵的衣襟。”◆3.戰鬥時揚起的塵土。○《水滸傳》第九二回:“二將在征塵影裏,殺氣叢中,鬥過三十餘合。”○[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摺:“昏慘慘征塵遮的遍地黑,焰騰騰燎火燒的半天紅。”◆4.借指戰爭。○[明][謝榛]《榆河曉發》詩:“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

征車(征車),◆遠行人乘的車。○[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崤陵]。”○[明][文徵明]《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之九:“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征車。”○[清][錢謙益]《應召赴闕車中言懷》詩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車轣轆聲。”

征布,◆徵收的稅款。布,貨幣。○《周禮‧地官‧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

征備(征備),◆征服。備,通“服”。○[漢][桓寬]《鹽鐵論‧誅秦》:“《詩》雲:‘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不征備,則暴害不息。故先帝興義兵以征厥罪。”參見“征服”。

戰征(戰征),◆征戰;戰爭。○[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俘虜一次可殺至二千六百以上,則戰征之劇烈殊可想見。”

雲征(雲征),◆1.謂雲隨風而行。○《魏書‧術藝傳‧張淵》:“雷電霹靂,雨落雲征。”原注:“征,行也。”○《宋史‧樂志十一》:“雲征飆舉,不可尼兮。薦福錫祉,曷有極兮。”◆2.行於雲中。形容高遠。○《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階除連延,蕭曼雲征。”○[呂延濟]注:“征,行也。言高峻若行於雲中。”

遠征(遠征),◆1.征伐遠方;遠道出征。○《左傳‧定公五年》:“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後漢書‧孔融傳》:“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四:“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明][高啟]《苦戰遠征人》詩:“悠悠荷戈子,謫發事遠征。遠征無窮期,千裡萬裡程。”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一章:“次後十年內,他跟他的很多戰友,幾次回到[陝北]、[延安],又幾次從[陝北]、[延安]出發去遠征苦戰。”◆2.長途行軍。○[袁鷹]《未來之歌‧兩代紅領巾》:“黨代表[周恩來]同志目光炯炯,檢閱少先隊精神抖擻去遠征。”

有征無戰(有征無戰),◆謂不戰而勝。○《晉書‧樂志下》:“言[宣帝]緻討[吳]方,有征無戰也。”○《隋書‧李密傳》:“明公親簡精銳,西襲[長安],百姓孰不郊迎,必當有征無戰。”○《北史‧尉遲迥傳》:“唯[迥]以為[紀]既盡銳東下,[蜀]必空虛,王師臨之,必有征無戰。”○[清][袁枚]《為黃太保賀平大金川表》:“聖母覆物仁慈,挽回和氣,故能有征無戰。”

遊征(遊征),◆遊行,飛行。○[晉][陸雲]《寒蟬賦》:“伊寒蟬之感運,近嘉時以遊征。”

一征,◆1.初次征伐。○《孟子‧梁惠王下》:“《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趙岐]注:“言[湯]初征自[葛]始。”◆2.征伐一次。○《晉書‧羊祜傳》:“兵不踰時,一征而滅。”

星行電征(星行電征),◆形容行動非常迅速。○[漢][應劭]《風俗通‧十反‧但望》:“[望]自劾去,星行電征,數日歸趨詣府。”

新長征(新長征),◆比喻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實現新的目標而艱苦奮鬥。○[巴金]《<爝火集>序》:“‘四五’精神的火炬照耀着我們新長征的道路。”○《人民日報》1979.11.18:“有了這種態度,不論同志間過去有什麼疙瘩,一定可以在新長征道路上重新團結起來。”

萬裡長征(萬裡長征),◆形容非常遠的征程。○[唐][王昌齡]《出塞》詩之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陳毅]《送沈張諸君赴延安》詩:“萬裡長征不計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後用以比喻所從事的長期的、艱巨的事業。○[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秦牧]《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以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為先驅的堅決英勇的一群,在黨的領導下一直萬裡長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到社會主義革命。”

退征,◆指辭官歸隱。○《漢書‧韋孟傳》:“我之退征,請于天子。天子我恤,矜我髮齒。”

天征,◆天子的征伐。○《三國志‧蜀志‧楊戲傳》:“然而姦兇懟險,天征未加,猶[孟津]之翔師,復須戰於[鳴條]也。”

討征(讨征),◆征討,討伐。○[清][王詒壽]《恭擬皇上龍飛親政頌》序:“聖世未嘗捐武備,皇古不能無討征。”

四征,◆1.四面征討。○《書‧周官》:“四征弗庭,綏厥兆民。”○[孔穎達]疏:“四征,從京師而四面征也。”○[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宣王]時代的四征八伐,正是去發展自己的生產。”◆2.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將軍的合稱。○《晉書‧職官志》:“四征興於[漢]代。”○《文獻通考‧職官十三》:“四征將軍,皆[漢][魏]以來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東將軍、征西將軍、征南將軍、征北將軍各一人。○[魏][黃初]中位次三公,[後魏]加大,則次衛將軍。○[唐]無。”

市征,◆市場稅收。○[漢][劉向]《說苑‧尊賢》:“[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謂不好士乎?’”○《文獻通考‧徵榷二》:“令諸州知州、通判官、兵馬都監、縣令所掌鹽麴及市征、地課等并親臨之。”○《宋史‧扈蒙傳》:“稍遷左補闕,掌[大名]市征。”

食征,◆享用稅收。語出《左傳‧文公十一年》:“[宋公]於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謂之[耏門]。”○[杜預]注:“門,關門。征,稅也。”○《梁書‧張纘傳》:“陋[文仲]之廢職,鄙[耏門]之食征。”

上征,◆1.上升。○《楚辭‧離騷》:“駟玉虯以乘鷖兮,溘埃風餘上征。”○[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雲上征。”○[明][烏斯道]《澤畔》詩:“上征天無風,遠遊橐無金。”◆2.引申為向前發展。○[魯迅]《墳‧人之歷史》:“雖後世學人,或更上征而無底極,然十九世紀末之言進化者,固已大就於斯人矣。”◆3.謂溯流而上。○[漢][馮衍]《顯志賦》:“浮[江河]而入海兮,泝[淮][濟]而上征。”○[唐][李白]《丁都護歌》:“[雲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4.指[春秋]時[吳]、[越]、[楚]諸國征伐中原各諸侯國。○《國語‧吳語》:“[越]滅[吳],上征上國,[宋]、[鄭]、[魯]、[衛]、[陳]、[蔡]執玉之君皆入朝。”

三征(\三徵),◆[三國][魏]征南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毋丘儉]的合稱。○《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四年》:“是時,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毋丘儉]等,各獻征[吳]之計。朝以三征計異,詔問尚書[傅嘏]。”○[胡三省]注:“[漢]置四征將軍,謂征東、征西、征南、征北……[毋丘儉]方為鎮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

入征,◆繳納的賦稅。○《周禮‧秋官‧職金》:“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媺惡與其數量,楬而璽之。”○[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受其入征者’,謂主受采金、玉、錫、石、丹青者之租稅也。”

秋征,◆秋季徵收田賦。○[清][貝青喬]《雜謠》之一:“縣官目擊議開賑,諸使方下秋征符。”

親征(親征),◆謂帝王親自出征。○《書‧甘誓》“[啟]與[有扈]戰于[甘]之野作《甘誓》”[唐][孔穎達]疏:“[夏王][啟]之時,諸侯[有扈氏]叛王命,率眾親征之。”○[宋][葉適]《息虛論一‧親征》:“何謂‘親征’?天下方有事,君臣不得安寧,以身鬥於兵革,夷傷危苦而後定,蓋常事耳。”○《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十二年》:“西域殺[蒙古]使者,[蒙古]主親征,取[訛答喇城],擒其酋[哈隻爾隻蘭圖]。”

起征,◆1.出征。○[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下‧閨秀詩》載有[蒙城][張麗坡]女[張襄]《擬嶽大將軍鍾琪奉詔起征金川留別故人之作》詩。2.徵收。○[清][柯悟遲]《漏網喁魚集》:“堂然偽天王黃榜,撫恤民困,起征糧米。”

能征善戰,◆同“能征慣戰”。○《石點頭·唐玄宗恩賜纩衣緣》:“這人姓李名光普,聞喜人氏,年紀二十四五,向投在哥舒翰帳下,戍守潼關。生得人才出衆,相貌魁偉,弓馬熟閑,武藝精通,是一個未侵女色的兒郎,能征善戰的壯士。”○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七章:“在戰争裡,會把普普通通的放牛娃兒、小叫化子,磨煉成有智有勇、能征善戰的将軍。”

木征,◆古代[吐蕃]別族[青唐羌]人語譯音,意為龍頭,指兄弟輩中有權威的長兄。○[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瞎氈]有子[木征];‘木征’者,華言‘龍頭’也。以其[唃廝囉]嫡孫,昆弟行最長,故謂之‘頭龍’--[羌]人語倒,謂之‘頭龍’。”

門征(門征),◆邊境上關卡所徵的稅。語出《周禮‧地官‧司關》:“國兇劄,則無關門之征,猶幾。”○[宋][蘇洵]《衡論上‧重遠》:“明珠大貝,紈錦布帛,皆極精好。陸負水載出境,而其利百倍。然而關譏門征僦雇之費,非百姓私力所能辦。”

力征,◆以武力征伐。○《墨子‧節葬下》:“聖王既沒,天下失義,諸侯力征。”○《史記‧項羽本紀論》:“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二章:“[項羽]以宰割分封而亡,[漢高]以力征混一而帝。”◆補證條目■以武力征伐。○《國語·吳語》:“君今非王室不安平是憂,億負晉衆庶,不式諸戎、翟、楚、秦;將不長弟,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國。”韋昭注:“言晉不帥長幼之節而征伐同姓兄弟之國。”

來征(來征),◆猶來臨。○[漢][陳琳]《止欲賦》:“忽假瞑其若寐,夢所懽之來征。”○[三國][魏][阮籍]《清思賦》:“望舒整轡,素風來征。”

課征(課征),◆徵收賦稅。○[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六章第二節:“[曹操]把調加以固定化,按戶徵收綿絹,由地方官吏平定各家貲產,作為課征的標準。”

科征(\科徵),◆見“科徵”。

決征(決征),◆遽征,匆忙出征。○《北史‧高閭傳》:“車駕還幸[石濟],[閭]朝於行宮。帝謂曰:‘朕往年之意,不欲決征。但兵士已集,恐為[幽王]之失,不容中止,遂至[淮]南。’”

進征(進征),◆進攻征伐。○《宋書‧沈慶之傳》:“進征[湖陽],又獲萬餘口。”○《水滸傳》第九七回:“[盧先鋒]統領其餘將佐,兵馬二萬,望[汾陽]進征。”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停戰的清方檔案》:“倘和議決裂,則大敵在前,急須預備進征,兵力萬難分顧。”

擊征(擊征),◆鷹的別名。○《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漢][鄭玄]注:“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或名曰鷹。”○[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彼飛隼”:“隼,鷂屬也,[齊]人謂之擊征,或謂之題肩,或謂之雀鷹,春化為布穀者是也。”

橫征(橫征),◆濫徵稅捐。○[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百姓嗷嗷苦橫征,廟堂誰復問蒼生。”○[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卷二:“[萬曆]末年,上司恐州縣橫征,揭牓令民納至八分,不許復納。”

國征,◆國家征收的賦稅。○唐楊巨源《胡二十拜戶部兼判度支》詩:“廟略已調天府實,國征方覺地官尊。”

關征(關征),◆1.關口所收之稅。○[宋][曾鞏]《任將策》:“[漢超]([李漢超])猶私販榷場,規免商筭。有以事聞者,上即詔[漢超]私物所在,悉免關征。”○《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遼]以[東京]、[平州]旱蝗,旋以[南京]秋潦,暫停關征,以通[山西]糴易。”○[清][鄭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縣七十韻》:“未論縣緊赤,首欲繫粗稅。其次問關征,再喜有郵遞。”◆2.收稅的關卡。○[宋][陸遊]《上殿劄子》:“[吳][蜀]萬裡,關征相望。”

孤征,◆單身遠行。○[晉][陶潛]《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唐][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明][陳汝元]《金蓮記‧賜環》:“奉母而孤征,奔父喪於僻壤。逢人問信,睹物傷懷。”

婦征(婦征),◆古代向婦女徵收布帛等物。○《管子‧入國》:“有三幼者,無婦征。”

飛征(飛征),◆指飛禽走獸。○《後漢書‧馬融傳》:“揫斂九藪之動物,繯橐四野之飛征。”○[李賢]注:“飛征,飛走也。”

東征西討(東征西讨),◆謂四處征伐。○[唐][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眾,可以當於丈夫。”○《元史‧木華黎傳》:“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楊家將演義》第四一回:“若區區[漢高皇]、[宋太祖]等,特凡夫俗子耳,尚且東征西討,遂成帝業。倘我遇之,彼當退避三舍矣。”

東征(東征),◆1.向東征伐。○《詩‧小雅‧漸漸之石》:“武人東征,不皇朝矣。”○[鄭玄]箋:“將率受王命東行而征伐。”○[漢][揚雄]《甘泉賦》:“函甘棠之惠,挾東征之意。”○[唐][李商隱]《隨師東》詩:“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鬥心。”◆2.東行。○[漢][班昭]《東征賦》:“惟[永初]之有七兮,餘隨子乎東征。”○[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韻》:“客有東征者,夷門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為淹。”

東討西征(東讨西征),◆同“東征西討”。◆[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劍,丱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元][劉緻]《新水令‧代馬訴冤》套曲:“便休說站驛難為,則怕你東討西征那時節悔。”

調征(\調征),◆調兵征討。○[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暹羅》:“[于穀峰]宗伯,時在春曹,極訕笑之。以為茫茫大海,不知[暹羅]在何方,所雲調征者已可笑,乃又憂其入內地,此待其來時,再議之可也。”

電征(電征),◆1.極言行進速度之快。○[晉][陸雲]《答兄平原》詩:“[羲陽]趨駕,[炎華]電征。”◆2.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威猛無比的力量加以征伐。○《宋書‧武帝紀中》:“公明發遐慨,撫機電征,親董侯伯,稜威緻討。”

地征,◆土地稅。○《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天下之地征。”○[鄭玄]注:“征,稅也。”○[唐][顏萱]《過張社處士丹陽故居》詩:“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亦指征收地稅。○[宋][王安石]《吳省副轉官制》:“三司地征,使務為劇,往貳厥事,不勞而能。疇其積功,遷位一等。”

從征(\從征),◆隨軍出征。○《後漢書‧竇憲傳》:“於是大開倉府,勞賜士吏,其所將諸部二千石子弟從征者,悉除太子舍人。”○[南朝][陳][張正見]《度關山》詩:“關山度曉月,劍客遠從征。”○[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俺們也是從征的。”○[清][昭槤]《嘯亭雜錄‧馬壯節公》:“﹝[馬銓]﹞洊至[四川]提督,從征[金川]。”

出征,◆出外作戰。○《易‧離》:“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後漢書‧劉玄傳》:“諸將出征,各自專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所從。”○《隋書‧李密傳》:“今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地去[幽州],懸隔千裡。”○[清][昭槤]《嘯亭雜錄‧寵待大臣》:“後公出征[西域],上特命其子[濬]送至[玉門關]以慰之。”○[巴金]《死去的太陽》:“這些人似乎在歡送兩個戰士出征,要他們帶回來勝利,從壓迫中救出他們。”

長征(長征),◆1.遠地征戍、征伐。○[唐][李頎]《古意》詩:“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敦煌曲子詞‧鳳歸雲遍之四》:“娉得良人為國遠長征。爭名定難,未有歸程。”○[清][李漁]《比目魚‧譎計》:“奇謀畫定始長征,不比前番學弄兵。”◆2.長途遠行。○[元][耶律鑄]《磨劍行》:“故國江山夢裏行,不期今日果長征。”○[明]徐禎卿《在武昌作》詩:“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陳毅]《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時局縱談罷,舉酒祝長征。”◆3.特指[中國]工農紅軍1934-1936年由[江西]陸續轉移到[陝北]的二萬五千裡長征。○[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政策》:“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郭沫若]《念奴嬌‧懷念周總理》詞:“五十餘年如一日,不斷長征躍進。”

財征(财征),◆指賦稅之事。○《周禮‧地官‧遂師》:“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數而任之,以徵財征。”○[鄭玄]注:“財征,賦稅之事。”

不征,◆不收稅。○《孟子‧公孫醜下》:“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國語‧齊語》:“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使關市幾而不征,以為諸侯利。”○[韋昭]注:“征,稅也。”

背征,◆逃避征役。

北征,◆1.猶北伐,向北征伐。○《國語‧吳語》:“[吳王][夫差]既殺[申胥],不稔於歲,乃起師北征。”○《隋書‧豆廬毓傳》:“﹝[毓]﹞從[趙仲卿]北征[突厥],以功授儀同三司。”○《楊家將》第三二回:“今[楊]家人雄馬壯,倘或部領北征,誰可抵敵?”◆2.北行,北上。○《楚辭‧九歌‧湘君》:“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漢][張衡]《南都賦》:“穢[長沙]之無樂,歷[江][湘]而北征。”○[唐][陳子昂]《送賈兵曹入都》詩:“[東山]宿昔意,北征非吾心。”

暴征(\暴徵),◆1.強行徵收。○《左傳‧昭公二十年》:“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2.指橫暴徵收捐稅。○《新唐書‧李勉傳》:“西南夷舶歲至纔四五,譏視苛謹,[勉]既廉絜,又不暴征,明年至者乃四十餘柁。”

下一篇: 㓞「潔」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