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書分享:《道德經》
每次讀《道德經》第二章,就會想到楊貴妃,我們都知道楊貴妃身材豐腴,通俗的說就是有點肥胖,她跟西施,貂蟬,王昭君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當時集唐明皇的萬千寵愛于一身,唐代以豐腴為美,其實如果她生于我們現代社會可能她的美是不被多數人認可的,因為我們現代社會以身材苗條為美,尤其是女性,許多女性為保持身材苗條,對飲食,對運動,包括各種塑型已經達到了苛刻的程度,甚至已經把減肥納入醫療體系,就像以前聽相聲:一男的問一女同僚,這麼多天不見你了,幹嘛去了?女的回答,住院了。男同僚趕緊關心的問,哪兒不舒服了?女同僚回答,住院減肥……
其實美醜是相對的,審美标準也是在随着環境變化而變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都知道什麼樣子才可以稱得上美的時候,也就知道了醜的存在;都知道什麼樣子稱得上善的時候,也就明白了不善的定義。
是以,實有和虛無相伴而生,困難和容易相輔相成,長與短通過互相比較而得以顯現,高與低互相依靠而存在,單音與複聲和鳴而成就曲調,前與後互相追随,自古便一直是這樣。
正因為這樣,聖人才在處事方面采取了“無為而治”的做法,實施無言的教化方針,任憑萬物自然生長。給萬物生命而不因為這一點将其據為己有,養育萬物也不因為這一點而自恃能力甚高,幫助萬物成就自己也不會居功自傲。隻有身兼功德而不自恃功德,功德才能不散去,才能幫助自己成就不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