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古裝劇本,或者一些小說裡頭,最多出現的橋段應該就是出家當和尚。
頻率之高,差不多貫穿了各種情節,比如,情路不順,心灰意冷吵着要出家,再比如不想勾心鬥角的過日子,出家當和尚,再比如窮得吃不上飯,出家混飯吃,被正派打敗的大反派如果不想領便當,那麼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和尚也不錯。
但是在古代,和尚真的是誰都能當上的嗎?
那麼當上和尚之後,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和尚呢?
成功當上和尚之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寺廟環境,了解寺廟的大概布局。
那麼,唐朝的寺廟結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圖檔來源網絡
在唐朝,大多數寺廟的布局是差不多的。正式進入寺廟時,你第一個穿過的門應該是“三門殿”,俗稱“山門”,山門兩邊塑有“哼哈二将”兩尊金剛護法。
進入山門後,迎面而來的一般是“天王殿”,裡面供奉着彌勒佛,彌勒佛的背後則是有名的“韋馱”像,院裡兩側則是四大天王像。
過了天王殿再往裡,則是寺廟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正殿——大雄寶殿,大殿的最中間供奉着我們熟悉的釋迦牟尼,旁邊則是一些羅漢、觀音等。全寺比較重大的宗教活動,都是在這裡舉行的,比如剃度儀式、講經等活動。
以上三殿是大多數寺廟都會修建的,當然,如果你運氣好,進入了像大慈恩寺、大唐興國禅寺這樣的大寺廟中,這種寺廟不僅占地面積廣闊,而且寺内還有像我們常說的藏經閣、講堂、觀音殿、祖師殿等,裡面的内容非常豐富,你在念經枯燥之時還可以偷偷欣賞風景。
而在寺廟的東邊,一般會設定食堂、茶堂、庫房、宿舍、廁所等。
特意要說一下,在古代寺廟裡頭,除了主持能夠擁有獨立的宿舍之外,一般的僧人都是住在一起的,大通鋪,裡頭的家具也少得可憐,除了床,可能就隻會擺放一些木箱子,或者蒲團。
當然,這種大寺廟一般的和尚是進不去,大多數進去的還是比較一般的寺廟。
但是一般的寺廟差別不大,可能唯一的差別就是建築破爛一些、占地面積小些、地理位置偏僻些、香火不是那麼旺盛,過得日子清苦些。
其實,想開些,也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不是嗎?
說完這些,我們還要來了解一下,吃飯的問題。
在佛教剛傳入中原的時候,對食物方面的要求并沒有那麼多,甚至還可以吃葷腥。但是,這種好日子沒持續多久,自梁武帝以後,佛教“戒殺生戒肉食”的清規戒律便固定了下來。
是以,在唐朝當一名和尚,你想要吃一點葷腥,基本是不可能的,大多數時候吃的是粥,條件好點可能還會有點腌菜之類的,那時候你能吃上一口青菜豆腐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是以,鑒于當了和尚之後既枯燥又吃不好的情況,很多受不了清規的小沙彌會選擇偷偷逃跑,導緻當時很多寺廟都要定期進行人口普查,看看是不是有偷跑的和尚。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和尚們的日常生活。
在唐朝,和尚的日常生活一般分為六個部分,分别是“坐禅、課誦、布薩、安居、自恣、普請”,這些活動基本上會占去你一天内的大部分時間,除了吃飯時間,你也别再想着有啥娛樂活動。
坐禅,就是每天固定的時間,大家要聚集在一起,地點一般會選在大雄寶殿,也不說話,就各自坐在蒲團上頭,冥想悟道,當然如果你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和尚,除了固定的時間之外,還可以自己選擇一個相對比較清靜的地方,自己繼續悟道。
課誦,直白一點就是“念經”,這個我們也經常見到,就是一群和尚一邊敲着木魚,一邊念着經。每天到了規定時間,所有僧人聚在大殿裡,由住持帶領,一邊敲擊木魚一邊有節奏地誦唱,是為“課誦”。
這裡要注意的是,在唐朝以前,佛教對課誦的要求是每天晚上課誦六次,不過到了唐朝,課誦的次數便減少了,由原來的六次變成了每天課誦三次或者早晚各一次,叫作“早課”、“晚課”,早晚所誦的經文是不同的。
布薩,相當于現在的舉行例會,一般内容就是講一下當和尚需要遵守的清規戒律,講完之後還會問一問大家有沒有犯戒,這個時候,大家就要用洪亮的聲音回答,算是自我檢討。
安居,相當于集訓,由德高望重的僧人講學,這段時間裡頭,不準僧人外出雲遊、化緣。
安居每年舉行兩次,一般是在冬三月和夏三月。
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自我修為,對于佛法的了解。
自恣,類似于“吐槽大會”,一年舉行一次,具體時間大概是每年的“夏安居”之後,組織大家坐在一起,互相批評或者自我批評,有看對方不順眼的,還可以向住持檢舉,最後由專門的負責人來判斷這個人是否犯過錯。如果确實有錯,則會受到懲罰。
普請,這個就是唐僧最喜歡對徒弟說的一件事情,化緣。
佛教最早傳入大陸的時候,基本上還保留着原始的風俗特征,僧人們的主要生活物資都靠化緣所得,本人基本上是不幹活的,生活方式也比較單調。但随着時間的發展,佛教逐漸融入大陸本土之後,發生了較大改變,僧人的生活來源除了要化緣之外,還得自己種一些糧食蔬菜等,做一些體力手工活,自力更生。基于此,寺廟裡便有了一種專門的活動——普請,内容是由寺裡率先通知,規定一個具體的時間,到時候包包覆持方丈在内的所有僧人一起去田裡耕作勞動,是為“普請”。
除以上所說六點之外,寺裡的普通和尚還要承擔接待雲遊僧人、外來客人的任務。
總之,當了和尚之後,你基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幹别的事情,大多數時候不是在念經就是在念經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