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複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要條件,也是基礎工程。鄉村如何全面振興,筆者認為,需要注意解決好目前一些鄉村發展面臨的村莊“空殼化”、人口“老齡化”、土地“撂荒化”、年輕人“光棍化”、政策落實“形式化”、建設“無序化”、文化“荒漠化”、人口流動過度“自由化”、環境“髒亂化”等九個方面的大問題。

一是要注意解決好一些村莊“空殼化”的問題。“空殼化”主要是指鄉村人越來越少的問題。目前,鄉村“空殼化”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鄉村雖然鄉村建設不錯,但缺乏人氣,村子冷冷清清。尤其是一些邊緣山區,“空殼化”問題更是突出。甚至有些村子,已經“死殼化”,整個村子多年無人,村子裡的院落,雜草叢生。鄉村振興,人是基礎。鄉村振興,不能展現為“空殼”振興。鄉村“空殼化”,一方面導緻鄉村振興大量基礎設施閑置浪費;另一方面,也使鄉村振興缺乏持續有效人力投入支撐。為此,在鄉村振興上,要做好留人的文章,鄉村要多一些人氣,要謹防村莊“空殼化”的問題。
二是要注意解決好鄉村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目前,鄉村勞動力“老齡化”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從實際看,由于鄉村青壯年多進城,農村實際人口“老齡化”水準應超過城市人口“老齡化”水準。從一些調研情況看,鄉村務農人口目前大多在50以上年齡或60歲左右年齡。勞動力“老齡化”,一方面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由于老年人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弱,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必然難以廣泛推廣;另一方面,也使農業勞動力投入面臨後續無人問題,十年以後,誰來務農,将可能會成為一個鄉村真問題。為此,鄉村振興必須要大力鼓勵年輕一代從事實際農業,為此,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這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鼓勵措施。
三是要注意解決好鄉村土地“撂荒化”的問題。由于經營土地收益低于進城打工收益,再加上農村本身務農人少,一些進城打工的農民,要麼無償轉讓土地給親戚或别人耕種,要麼任土地撂荒。尤其一些邊遠山區土地,撂荒問題更為嚴重,包括城市周邊一些鄉村地區,也存在部分土地撂荒問題。土地撂荒是一個大問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要解決好。因為大陸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準,要確定糧食安全,必須要充分有效利用好現有土地資源,決不能存在嚴重土地浪費問題。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應在土地制度設計上,關鍵是要確定實際耕種土地的人要有較高收益,而不是實際擁有土地的人有較高收益,這樣會鼓勵更多的人從事實際農業生産,而不僅僅是實際占有土地。另外,對土地撂荒行為也要制定有關懲罰措施。要按撂荒土地面積大小和肥沃程度以及撂荒時間長短,給予一定罰款或相關懲罰處理。
四是要注意解決好鄉村年輕人“光棍化”的問題。全國鄉村全面脫貧和實作小康後,鄉村“脫單”問題凸顯。據有關調查,全國光棍有九成在鄉村。據估計,目前鄉村光棍大約在2000萬到4000萬之間,這裡相關準确資料還有待于進一步核實,但鄉村光棍多,是客觀存在的。鄉村光棍多,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不利于和諧家庭和和諧鄉村建設。如偷情通奸多發以及父母與子女關系多緊張等,還有父母為給兒子找對象,一些父母往往還會采取兒女換婚形式,導緻子女婚姻悲劇等,另外,還導緻鄉村高價婚普遍等。二是不利于社會穩定。諸多犯罪與光棍有很大關系。如強奸、拐賣婦女兒童等,也與光棍多有一定關系。三是也不利于經濟發展。由于長期缺乏家庭限制,一些光棍好吃懶做,缺乏上進心,不努力充實自己的人力資本,成天處于混日子狀态。四是也不利于人口增長。一些村子甚至出現全家光棍現象,有些家庭甚至于絕戶。如何解決光棍問題,政府需要有針對性重點調查和研究,并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對策。
五是要注意解決好政策落實“形式化”的問題。政策落實“形式化”是指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政策在落實層面并沒有展現為實質落實,而隻是展現為形式落實,具體有兩種主要表現。一是把鄉村振興搞成盆景振興,隻搞幾個樣闆,供大家參觀,或應付檢查,并沒有實作風景振興。二是把鄉村振興搞成“數字振興”,一些幹部不到第一線從事實際的産業發展和産業謀劃等,而是呆在辦公室裡忙于填表和造數字,搞數字遊戲。如何解決好“形式化”問題,一是首先要進一步解決好幹部的思想認識問題,要進一步牢固宗旨意識。二是要制定科學的考核辦法,并嚴格執行。三是要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的落實制度。各地要把自身資源的優勢和不足通過實實在在的調查切實搞清楚,要因地制宜落實好中央和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
六是要注意解決好村莊建設“無序化”的問題。村莊建設“無序化”,具體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民建房無序化。農戶在建房過程中,選址往往多無序随機,多是農民自主決策,胡亂布局,而且建築風格也無序,水準不一,村莊住宅整體很不協調,另外,在建房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對公共資源的無序化侵占問題,比如,對房屋旁邊公共道路的過渡擠占等,導緻村莊内部諸多亂象和沖突。二是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無序化。一些村子搞建設,缺乏整體規劃,随意性很大,想拆就拆,想建就建,都是個别上司說了算,缺乏科學論證;另外,即使一些村莊有規劃,也是擺設,主要供上級檢查用,并沒有實際執行。如何解決村莊建設“無序化”的問題,關鍵是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尤其要做好建設規劃,同時,有了規劃,就要按規劃嚴格執行。
七是要注意解決好鄉村文化“荒漠化”的問題。文化“荒漠化”具體表現有三個方面。一是農耕文化的嚴重流失。其原因與工業化對傳統農業的過度侵蝕有關。工業化對傳統農業的過度侵蝕,既包括對農業合理利潤的過度侵蝕,也包括對農業優秀生産方式的過度侵蝕,最終讓農業本身走上急功近利和違背自然原則的道路。二是儒家孝道文化的嚴重流失。農村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城鄉分離,使孝文化傳承失去了家庭依托。在一些農村家庭,年輕人成了父母的“祖宗”,父母成了子女的仆人和服務員,婆婆成了媳婦,媳婦成了婆婆,一些年輕人還覺這很合理很自然。三是集體主義文化和公共精神的嚴重流失。集體經濟發展的不足和公共活動的缺乏以及生産方式的原子化,也加劇了農民個體主義的心理傾向。一些農民很少關心集體事務和公共活動,别人家發生天大的事也與我無關。如何解決文化“荒漠化”問題,一是在生産方式上,要注重按照農業本身的特點發展農業,不能過度工業化;二是要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三是鄉村物質文明和公德心建設一定要齊步走,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八是要注意解決好村莊人口流動過度“自由化”的問題。所謂村莊人口流動過度“自由化”,是指一些村莊人口流動過于放任,農民到哪兒去,幹什麼去,沒有人管,也沒有人問,極為自由。這種農村人口流動過度“自由化”,既加劇了“農村病”,如“空殼化”、“撂荒化”等問題,也加劇了“城市病”,如城市出現過度擁擠和貧民窟,社會治理成本大幅增加等。如何治理人口流動過度“自由化”,一是需要進一步創新鄉村治理體制,農民外出打工,村一級也要加強管理,要進一步完善登記和報備制度,要努力實作有序流動;二是城市也要完善人口準入管理制度,比如,是否具有一定的就業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否具有穩定的居所,是否符合城市的就業需求,是否有犯罪前科,等等;三是城市有關部門要向社會充分提供有關就業需求資訊,為農民工流動提供參考。
九是要注意解決好一些村莊環境“髒亂化”的問題。一些村莊環境“髒亂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髒”,比如垃圾随處有,污染嚴重等,一個是“亂”,比如亂挖亂建亂放、交通淩亂、街道淩亂等。中國要美,農村要美。農村要美,村莊環境一定要美。村莊環境要美,必須要杜絕“髒亂化”問題。一是必須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決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決不能以透支未來為代價。二是要實作最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制度,對破壞環境的行為要實作零容忍。三是要着力調整産業結構,産業發展要優先考慮生态效益,要努力實作生态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四是要進一步完善鄉村垃圾治理制度,探索建立有效的鄉村垃圾治理模式。五是對鄉村廁所問題要重點治理。六是要形成一個村莊整體建設和發展規劃,要把産業發展規劃和生态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還有住宅建設規劃等有機統一起來。
作者簡介
宋圭武,男,1964年10月25日生,二級教授,甘肅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甘肅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甘肅省僑聯特聘智庫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蘭州文理學院駐校專家,甘肅三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交通大學甘肅校友會副會長。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全國“2020年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榮譽稱号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