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雲一襲 | 毓秀子午

作者:藝品長安
清雲一襲 | 毓秀子午

走進子午,穿越它的繁華和秀美,一種發自內心的叩問悄然升起,回蕩在終南山下秦嶺北麓,如一雙輕柔的手已欲揭開它文明的外衣,探究它塵封千年的神秘,細數它的前世和今生!

子午鎮,位于長安區韋曲西南十三公裡的秦嶺北麓,距離西安城約二十三公裡,是子午街道辦事處所在地。

追索子午鎮名,要從“子、午”說起,在古代“子”為北,“午”為南,《戰國策·鮑彪注》又記:“長安有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唐人顔師古也說:“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

子午古鎮的興盛,和子午峪裡的子午古棧道有着深厚的淵源,子午古棧道曾是秦嶺著名的五大通道之一,北起長安子午鎮,南止漢中西鄉縣的子午鄉,全長近700裡,是古代從西安地區穿越秦嶺通往陝南及四川的一條重要南北通道,沒有子午古道的繁榮,也就沒有子午古鎮的興盛。

子午古鎮曾經是交通咽喉、商業重鎮和曆代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位置,決定着它必定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子午鎮,若一條魔法的線,串起了一系列有趣的曆史故事,和子午曾經過往中的輝煌和燦爛:秦末楚漢之争,劉邦被貶到漢中,他從子午峪入山,一路失意,途經之處,燒毀棧道,隐去足迹,沉痛而決絕地表示着不回長安的決心。

三國時,蜀相諸葛亮讨伐魏國,大将魏延請求用奇兵五千人從子午峪出山,偷襲長安,諸葛亮認為險計難行,甯可六出祁山。然而,數年之後,魏将鐘會卻選擇了這條險路,孤軍南下,攻陷漢中。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打進入長安,派賀人龍到子午峪奪關南下。1914年,白朗(俗稱白狼)上司“公民讨賊軍”反對袁世凱失敗,由甘肅撤回關中,後退入子午峪,最終兵敗而死。

到了近現代,子午也因它橫貫南北的優越位置,幾次迎送紅軍進出,閃爍着一串串紅色的記憶。1932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的上司下,進軍子午鎮,在此殲敵兩個營。1935年7月,紅25軍在徐海東、吳煥先的率領下西征北上,途經子午鎮,在南豆角村處決了陝西警備旅旅長唐嗣同。1949年,解放軍在子午峪裡一舉殲滅了盤踞在小五台山上的胡宗南殘部,解放了長安百裡沿山地帶,為解放軍進軍陝南鋪平了道路。

商貿業的繁榮發達是區域經濟發展最豪華的外衣,曆史上的子午究竟繁盛到什麼程度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是晚唐詩人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中的詩句,傳說中的楊貴妃喜歡吃鮮荔枝,唐明皇為博得美人心悅,派人快馬加鞭從南方運荔枝到骊山華清池行宮,那一騎穿越紅塵的快馬從荔枝産地出發,一路向北,橫過秦嶺,從子午峪出山,途經子午古鎮到達華清池宮!從此,子午道也就有了“荔枝道”的美譽。

優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的便利吸引着無數商人,曆史上的子午曾經是一座“移民鎮”。山西、河南、陝南,長安周邊的商人來此發展、定居,形成了子午古鎮的多元化的人口格局,産生了孫、張、肖、田、牛、王、高、任、何等幾大姓氏,出現了諸如牛家巷、張家巷、高家巷、孫家巷、何家巷、肖家拐巷、王家旮旯、田家場、王家場等巷名。

商業的繁榮離不開集市的興盛。子午正式設集開始于明嘉靖二十五年,當時,長安南集在子午鎮,北集在黃良鎮,南集、北集集日交錯,南集一、三、五、七、九,北集二、四、六、八、十逢集的風俗,持續了很久。1984年經當時縣政府準許,子午的逢集日定為每月的二、五、八日,一直延續至今。

曾經的子午古鎮有着二十數米高的城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城牆外的城壕寬約米,讓它成為一座秦嶺腳下固若金湯的城池,峪口最暧心的驿站。曆史的車輪滾滾前,古城不在,它的輝煌塵封在曆史的光河裡,閃爍在新子午接踵綿延的别緻小樓和子午人的歡悅自豪裡。

交通的便利、商貿業的興盛沉澱着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子午的老城裡,曾經有一座擁有五間大殿的城隍廟,人們對城隍的敬仰,隐在它對人民生生不息的護佑中,子午城隍廟香火不斷,祈願不止!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建立子午國小,大殿被拆除,拆下的木料、磚瓦,被運到香積寺,建成了香積寺現在的大殿。香積寺、子午鎮遙相呼應,守望子午的香積寺的香火中淡淡的該有子午城隍的大願吧!

子午城隍廟旁,原有一座在當時西安地區頗有名氣的大戲樓,據說,由于戲樓的舞台設計精良,構造科學,音響共鳴效果極好,民國年間,很多西安有名的秦腔名角,都在子午戲樓唱過戲,文藝氛圍十分濃厚。

道教文化為終南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仙觀作為雨後道教文化的金牌名片位于子午峪内。金仙觀作為道教全真道觀之一,始建于西漢漢文帝時期,原名玄都壇。後來,在終南山修道的隐士們利用這個祭壇,在它的周圍修建了許多道觀,至今,在祭壇周邊還留有多處道觀遺迹,這些道觀中,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為其妹金仙修建的金仙觀。

佛教名寺百塔寺位于子午境内,始建于西晉太康二年(281),隋開皇十四年(594)複建,稱至相道場。因三階教創始人信行禅師圓寂後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師塔院。是隋、唐三階教的祖庭。唐大曆六年(771)改名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時期盛極一時,規模巨大,殿宇宏偉,寺僧衆多,占地千畝,有"騎馬關山門"之美譽。寺院古銀杏樹樹齡1500年,号稱“中國第一銀杏樹”。

子午的村名志、地名志無不深深打着曆史的烙印。天子峪、抱龍峪、唐王寨……無聲地講述着它曾經的故事,美麗着子午的前世今生。

豆角村是子午鎮西南方向一個大村,分南、北豆角村,它和子午鎮一起,作為從關中進入子午道的最後一個村子和最後一個古鎮存在于子午道口。豆角村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作為子午古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成為南來北往的客商的暖心驿站留存了很久。

豆角村,一個曾經也被城牆包裹,擁有南北城門的村,随着時光的推移,在不斷的擴大,南北古城門樓已作為村自豪的象征相望堅守在新豆角村的中心,一條新修的幹淨的水泥路挽着古老的記憶成為村永恒的紀念。社公爺石雕像緊依偎千年古柏,守護在豆角村南,世世代代庇護着村人的幸福安康、五谷豐登,社公爺後稷的美好傳說在子午口口相傳,成為經久的祥和、安逸的福音。

小五台和五台街道南五台遙相呼應,橫隔抱龍峪、天子峪、唐王寨成為子午峪口紅色記憶和村的祠堂寺廟文化信仰相得益彰的重要景觀。

小五台山下台溝村已不是純粹的溝,它帶着深深的曆史烙印,以經典紅色旅遊和特色農家成為秦嶺北麓即将升起的新星。

逝者如斯,古老的子午已湮滅在浩瀚的曆史煙塵中。

幾經風雨的子午華麗轉身,撤縣設區、撤縣并鎮的重大改革之後,嶄新的子午街道辦事處生機盎然,奮發向上,開拓創新,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确上司下,以建設“強、富、美、優”國際化大都市新型城區目标,以打造“都市休閑觀光天堂、終南明珠古鎮”為抓手,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産業結構更新轉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努力打造“大秦嶺子午古鎮”小城鎮建設項目,一個以旅遊、休閑、度假和城郊型現代化觀光農業為兩大主導産業,依托秦嶺北麓良好生态環境和子午古道悠久的曆史文化,繼承關中優秀傳統的建築風格,發揚漢文化建築風采的現代化生态文化名鎮将會以秀麗的身姿成為秦嶺北麓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作者簡介

清雲一襲 | 毓秀子午

張妮,筆名司馬雲霓,長安大兆司馬村人,現供職于長安區委網信辦,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攝影家協會理事,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秦影學社社長,少陵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長安區第十一、十二、十三屆政協委員,長安區政協文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