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如果銀行不受理現金業務,這個你能接受不?

别說不可能,從今年4月1日起,北京的中關村銀行就停辦現金收付業務,而遼甯的振興銀行則從下月起就停辦現金業務了。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說起來這也是大勢所趨,光是在這個春節,全國的非現金支付業務量就有208.4億筆,金額高達14.9萬億元,估計很多人即便用到現金也是為了發壓歲錢。

這兩家銀行停辦現金業務理由是為了實作數字化轉型,可實際上呢?恐怕也逃不開成本的考量。

因為現金業務一天不停,那網點就要每天重複“點錢——裝箱——押運——入庫”的流程。就算櫃員能忍,網點也受不了,就他們每天存進來的那三瓜倆棗,怕是連押運費都不夠付的。

很多人都見過護衛公司從銀行押運現金的場景,氣勢十足,當然,成本也不低。

咱們現在治安好體會不深,但從世界範圍的經驗來看,盯着現金的人很多。據說在美國,高達20%的運鈔車司機有反水的可能,随時會把車開到幫派兄弟的據點。

出于安全考慮,銀行網點的現金一般都不過夜,清點完就往金庫押運,是以這業務迅速興起。據說N多年前,一個小網點現金押運的收費标準大概是4-6萬元/每年,部分偏遠網點多收費還會更貴,而且每年還有一定的漲幅。

看起來不太起眼,可架不住網點多啊,這一行要買車雇人還得配槍,行業主管機關又是各省市的公安機關,是以牌照那是相當難拿了。

在很多地方,有營運資質和牌照的武裝押運公司就那麼一兩家,有點“壟斷”的意思,是以銀行在議價方面沒啥優勢,往往隻能照單全收。

2013年大陸金融押運市場規模達84.43億,等到2017年,這個數字直接漲到了211.07億。雖然跟大風口行業沒法比,但競争者實在不多,隻要能混進圈子就能旱澇保收。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不過近幾年,這個生意就變得有點難做了。

2020年一年内大陸商業銀行網點就關停了近3000家,這樣的趨勢已經持續了整整三年,而且還得繼續。

同時,非現金交易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就在2020年,銀行業離櫃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同比增長12.18%,離櫃交易率接近90%。

越來越少的現金交易,配上越來越少的銀行網點,這相當于給武裝押運公司指明了未來。

就拿去年年底開始沖刺上市的安邦護衛來說吧,他們2018、2019、2020以及2021上半年的營收分别是18.26億、19.58億、20.64億和10.5億,看起來不錯,但能看出,增長率是越來越不樂觀了。

類似的危機,在ATM機身上也發生過一次。

自從1967年第一台ATM機在英國投入使用後,這個昂貴卻友善的玩意兒就在各個銀行間被瘋狂安利。據說,很多人甚至一度懷疑機器的狹小空間裡藏着一個手腳麻利的銀行員工。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等到ATM機大規模殺進國内,已經是21世紀的事情了。

2005年底,中國的ATM保有量隻有9.5萬台,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飙升到了86.67萬台,中國也成了全球最大的ATM銷售市場。

最誇張的時候,A股相關上市公司的淨利增速都能達到100%以上。

比如國内首家上市的ATM公司廣電運通,2006年、2007年其淨利潤分别達到9014萬元、2.32億元,而增速也分别高達143%、153%;

除此之外,另一家名為新達通的公司則更加誇張。作為入局頗晚的“後輩”,2013年,新達通的淨利潤增速高達763.63%。

但是好日子也沒多少了,你多久沒用過ATM機了?

随着銀行網點的不斷收縮,現在的機器保有量持續下滑,據說在電信詐騙的“專業圈子”裡,ATM跨行轉賬這個路子已經被放棄了。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也是,騙子們也是講效率和市場調研的,現在電子支付這麼發達,大家動動手指就能發紅包、轉賬,跑到社交軟體上搞殺豬盤不香嗎?

至于上市公司的業績嗎,那就更不用提了。

早在2016年,ATM機龍頭廣電運通就收獲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雖說公司也表示會積極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但從2020年淨利同比下降7.59%的趨勢來看,恐怕未來也不太樂觀。

随着數字貨币的不斷推進,無現金時代似乎是越來越近了。

早在2018年,咱們的電子支付業務交易筆數就達到了1751.92億筆,金額達到2539.70萬億元,這個數字是相當誇張的。

既然咱們的線上支付這麼發達,總不會像半導體那樣被卡脖子了吧?

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恐怕還是有點難的。

為啥呢?

因為交易額和交易速度越來越快,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相對高端的伺服器和資料庫仍然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大概在2014年的時候,國内銀行業就推動過一波去“IOE”的浪潮,無果而終。

啥意思呢?

I指的是IBM,O指的是Oracle,E指的是EMC,他們在機房、伺服器、存儲、作業系統、資料庫等等金融相關的軟硬體領域都是絕對的實力派。

尤其是IBM,雖說他們老早就把PC業務打包賣給了聯想,但人家給自己預留了通向更好未來的船票,這張票基本上可以了解成高端伺服器之類的高精尖技術。

其實從安全和成本的角度來看,伺服器、資料庫和作業系統的國産化還是很有必要搞的,但由于種種曆史遺留問題,幾大行還是很難完全做到“去美化”。

雖說國貨近幾年發展的還算不錯,但在一些高端伺服器領域,比如Iz系列大型機以及i/p系列小型機,短期内IBM的地位仍然無可撼動。

對金融系統來說穩定性最為重要,當年花高價進口的大型伺服器總得繼續用着吧,說換就換了,出了事情誰負責呢?是以到了今天,你依然能從不少銀行的采購單裡找到IBM的身影。

比如2022年1月10日,中行集中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示。在一大長串項目裡,你能找到一個名為《2021年主機資源更新項目-z15主機更新》的東西,價格是8.38億元。

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為啥賺不到錢了……

說白了,光是主機更新一項服務,就讓IBM賺去了幾個億,至于剩下的維護服務,亂七八糟的加到一起也有好幾千萬。

但是這筆錢好像還不得不花,畢竟IBM在這個領域裡有87%的全球占有率,換成國貨倒是有情懷了,不過一旦出事誰能付得起責任呢?那些産業鄙視鍊頂端的公司,總是很難被替代,馬太效應顯著,而那些低端産業,可能會有一個黃金期,但時代要抛棄你,也真的不不說一聲再見。

END

來源丨大貓财經

歡迎點選易簡财經視訊号,看最新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