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作者:深度攻略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引言—名字由來

郎蔚之《隋州郡圖經》:“鞏,在洛水之間。鞏,固也。言四面有山,可以鞏固也。”周為鞏伯國。春秋為鞏邑。秦置鞏縣(治今市西南),屬三川郡。因山河四塞,鞏固不拔,故名。

鞏義市今隸屬于河南省鄭州市。

黃河圖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黃河自西向東沿北部邊界流經鞏義市,伊洛河在鞏義注入黃河。

杜甫故裡

杜甫故裡位于鞏義市區東10公裡的站街鎮南窯灣村的筆架山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誕生在筆架山下的窯洞裡,為河南省文物保護機關。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他的曾祖父在鞏縣任縣令時,将家遷于此。杜甫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他的詩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會沖突,充滿着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詩政治性現實性、人民性、藝術性都很強,唐代詩人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元稹也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稱杜甫的詩是“政治詩”。是以長期以來,杜甫的詩被稱為“史詩”,杜甫也被後人尊為“詩聖”。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杜甫紀念館位于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靠筆架山,前臨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度過少年時代。盡管他在故鄉的時間不長,但是一生中始終懷念着家鄉,給我們留下了懷鄉的著名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比眷戀。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張漢重修并立“詩聖故裡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國年間又多次立碑。杜甫故居坐東向西,現在宅院長20米,寬10米,院内有東西向瓦房3間,硬山式灰瓦頂,東側有房2間,北側有一窯洞,洞口為磚砌牆壁。洞高3米,寬2米,深20米。院内西牆上嵌清代張議草書“詩聖故裡”碑一通,為“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杜甫陵園位于河南鞏義市老城西北約6公裡康店鄉康店村西的邙嶺上。陵園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陵園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墓地坐北面南,東西并排3個土冢,西為杜甫墓,向東依次為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墓冢呈漏鬥狀,高約10米,墓周長約72米。1980年春,在冢上和四周遍植冬青和柏樹,冬夏蒼翠。冢前有石碑兩通,高約2米。前碑楷書“唐杜少陵先生之墓”,後碑“杜少陵墓”。《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谒杜甫陵園》:“北邙埋骨衆,名但子堪垂。甘受一椽漏,願除千戶悲。敬身推僞宦,傷世瀉真辭。陵柏今苞茂,詩王繼有誰?”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唐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湖南湘江途中病亡(一說死于耒陽),因家人無力安葬,靈柩厝于嶽州(今湖南嶽陽)。元和八年(813年),其孫杜嗣業才遷葬于鞏縣(今鞏義市)。一說遷葬河南偃師首陽山下,今首陽山下也有杜甫墓。在湖南耒陽和平江也有杜甫墓。

宋陵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是大陸現存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宋陵地處鄭州、洛陽之間的鞏義市,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開洛高速貫穿東西,南有嵩山,北有黃河,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被人譽為"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風水寶地,是中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積約156平方公裡,共有300餘座陵墓,現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這個巨大的陵墓群,幾乎涵蓋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餘七帝均埋葬在鞏義,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統稱“七帝八陵”。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著名大臣如寇準、包拯等人的陵墓也在其中。圍繞八座帝陵有皇後陵、皇室宗親墓、名将勳臣墓近千座,地面石刻現存近千件,是一座浩瀚的大宋曆史博物館。

偃月古城

偃月古城景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風情古鎮,建築設計以原址曆史“偃月城”為基礎,景觀設計融入中原河洛文化元素。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通過“帝後禮佛”演繹、“豫劇文化”展演、“民風民俗”展示、“中原名吃”體驗等互動,還原中原河洛一帶地區曆史文化實景,近距離為遊客展示中原文化魅力,展現河洛地區濃厚的曆史積澱,傳承文化經典。

青龍山慈雲寺

青龍山慈雲寺位于鞏義市大峪溝鎮民權村,距鞏義市區20餘公裡。這裡四山旁圍、一水中流、峰戀聯亘、林木掩映、環境十分幽靜,是休閑渡假的理想境地。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慈雲寺始建于漢代,是鞏義第一叢林。據寺内碑載:“東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騰,竺法蘭始建白馬寺于洛陽城西,既而雲遊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開慈雲禅寺”。是以稱慈雲,是說佛之慈心廣大如雲,蔭庇整個世界。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慈雲寺曆經滄桑,或興或廢,一直延續至今,它經受了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貞觀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戰亂和災荒,曾—度荒廢。從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開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曆代都有修葺。極盛時期殿堂栉比,金碧輝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雲,紛至沓來。本其形勝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廬山,達摩之少林,無喻此地。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古老的慈雲寺,經曆了兩千多年的歲月滄桑,清末以後逐漸走下坡路。慈雲寺現存的碑刻,無論就其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都可以當作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以保護。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龍山慈雲寺五十三峰呈現境圖”,四周群峰,萬壑争流,摩騰、竺法蘭遙立青龍峰颠。飄飄欲仙,慈雲寺平面圖線刻在碑的中間,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曆史資料。

浮戲山雪花洞

浮戲山雪花洞位于鄭州西南58公裡處的鞏義市新中鎮,自古即聞名遐迩的浮戲山,集石英岩、喀斯特、黃土丘陵三種地貌景觀于一體,荟萃北國江南風光于一區,繪成了“天集雲色,地溶石花、山峰奇秀,潭泉生涯,石竅怪狀,林色奇葩,廟宇星羅,勝迹幽雅”的古代八大名景,具有鞏境“小桂林”之譽。雪花洞的發現,使古景又增新容,實為中華文明攬勝之明珠。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山海經》載:泉水欹危,映帶左右,晨起伏而憑之,煙霞彌漫,萬頃茫然,峰巒盡露其巅,煙移峰動,如衆鳥浮水而戲……天下奇觀也。浮戲山在夏、商、西周、叫“陽城山”、“童戲山”、“越戲方”;春秋戰國以“、九州之險”、“洛陽屏障”聞名于世;《左傳》稱為“陽城”,《水經注》稱浮戲山為“石城”;隋末以來曆代農民起義軍所修的古城寨堡在大小山巅之上都可覓得遺迹。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雪花洞是發育在石灰岩地區的一個天然溶洞,全長1110米,共分三廳一走廊,面積約4000平方米。雪花洞是一個奇妙的地下世界,它“寂靜、幽雅、深邃,洞内終年恒溫,保持在15℃左右,是遊覽觀光的宜人去處。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對雪花洞作了高度評價,他講到:“雪花洞因洞道寬暢,洞飾華麗,獨居群洞之首,為方圓數百裡至千餘公裡範圍内可供開發旅遊洞穴的一枝奇葩,是大陸中原地區重要的喀斯特區和洞穴之鄉(因這裡有100多個洞穴)。”洞中晶瑩漏玉、玲珑剔透的石花、石葡萄和石珊瑚等次生化學沉積物布滿整個雪花走廊,其面積之大,形态之美,在國内外目前發現的洞穴中均屬罕見,可謂是“天下第一雪花洞”。

竹林長壽山

竹林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東部,處在省會鄭州與古都洛陽之間。原名叫“龍龜山”,又叫“三樹嶺”。因這裡有久居仙山的自然景觀石龍、石龜,還有樹齡超過千年、峥嵘蒼勁的三棵老橿樹而得名。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長壽山生态林面積5平方公裡,整個景區一片郁郁蔥蔥,滿目青翠。長壽山景區的突出特色是春天山花爛漫,桃花、杏花、迎春花等競相開放。夏天綠樹成蔭,涼爽如秋。秋天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冬天銀裝素裹,霧凇冰挂。四季不同,美景常在,在景區望遠山近景,登山間步道,或采摘野果,或林間小憩,都會使您心曠神怡,忘卻煩惱,淨化心靈,流連忘返。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長壽山景區不但自然風光優美,而且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衆多,長壽文化在這裡和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天成妙趣。栩栩如生的鶴龜山、活靈活現的萬年石龜、天然成趣的“壽在福中”巨石形成的“福”字,還有石龍、吉象、千年古橿、三星宮等自然景觀,使長壽山景區成了“壽”文化底蘊深厚的壽山福地。

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公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位居三大莊園之首,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範。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該景區位于河南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裡,莊園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組成,占地240餘畝,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曆經四百年而不衰,成為豫商成功的典範,康百萬莊園也被譽為“豫商家園”。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鞏義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大膽開拓,勇于創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都被當地百姓稱為“康百萬”。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帶着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經鞏縣也就是現在的鞏義回銮北京。由于當時河南鬧饑荒,财政虧空,當地的知府無力接待,于是就讓康家出資迎駕兩宮。慈禧與光緒到鞏義之後,在康家修建的“行宮”裡住了一個晚上。在第二天臨走時,康家的當家人康鴻猷又通過李蓮英向慈禧捐獻了100萬兩白銀。慈禧非常高興,就說了一句“不知此地還有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愈加名揚天下了。

非遺文化—洛神傳說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洛神最初叫做“宓妃”,這一名稱源于屈原《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是“天帝降下後羿,(讓後羿)改變夏民的災禍。為何射河伯,娶洛川妃為妻”。故事是宓妃遊于洛水,美色為河伯所窺探,河伯使計将宓妃溺于洛水,是以強占宓妃,夏朝的有窮國君後羿(大羿娶嫦娥,并不是同一個人物)仰慕宓妃,而被河伯所知,河伯發難于洛水,興水患而為害一方,後羿憤而射傷河伯,娶宓妃為妻,河伯向天帝狀告,而被天帝奚落,成全了後羿和宓妃。宓妃神話産生之初,其形象是一位美麗、愛情、化身的配偶神。

地方特色—橡子涼粉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夾津口橡子涼粉是河南省鞏義市夾津口鎮的特産。橡子涼粉營養豐富,清爽利口,但吃多了後味微顯苦澀,應少吃多餐。

宋陵、偃月古城、雪花洞、青龍山、杜甫故裡、黃河系列(鞏義篇)

時至立秋以後,山裡的村民們就紛紛出動,上山揀拾橡子,回來做可口菜肴——橡子涼粉。橡子,是山上多年生長的野生喬木栗樹(又叫橡子樹)上的果實,立秋以後成熟,紛紛落下滾進草窩山溝,揀拾橡子是件非常不易的工作,跋山涉水,棘刺枝刮的。一個成年勞動力出去半天能揀拾回來十多公斤,就相當不錯了。聽老人們說,在從前的災荒饑餓年景裡,山裡人就是靠揀拾橡子活命的。

後序

鞏義曆史悠久,早在30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河洛文化的搖籃。伏羲、黃帝以及堯、舜、禹、湯等曾在這裡畫太極、演八卦,舉行禅讓活動和祭天儀式,美麗宜居的環境造就了衆多傑出人物,春秋時期哲學家程本、晉代植物學家嵇含、唐代詩人杜審言、世界文化名人詩聖杜甫、使鞏義的曆史熠熠生輝。曹植在此寫出了光彩照人、千古流傳的不朽佳作《洛神賦》;黃河、洛河交彙處被稱為洛汭,清濁二水在此激蕩交融,形成太極奇觀。

大美河南、大美鄭州、大美鞏義歡迎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