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冬奧|冬奧賽場有一群特崗志願者

青春冬奧|冬奧賽場有一群特崗志願者

▲王钰凱用望遠鏡對場館内賽事權益保護工作進行巡查。

王钰凱

我們和“清潔場館”較真

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王钰凱是冰立方權益保護業務領域團隊的一名志願者,平日裡他在冰立方的主要工作是“清潔場館”。所謂“清潔場館”源于《奧林匹克憲章》,是指通過對比賽場地、場館内部及周邊在商業展示上的“清潔行動”,讓運動員、觀衆和各類利益相關方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中的運動員以及奧林匹克文化氛圍中。王钰凱說,“我們是一群愛較真的人。”

在2021年10月的測試賽中,王钰凱就曾擔任權益保護領域的志願者,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次重回冰立方已有豐富經驗的王钰凱迅速進入角色。在每場比賽開始前,王钰凱的身影都會出現在賽場中,對比賽場地進入公共區域、流線區域的從業人員、觀衆進行檢查,確定其符合“清潔場館”要求,對違規的商業展示或制造商辨別進行遮蓋或移除。“‘清潔場館’在具體執行層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範圍上它包括冰立方場館所有的區域和所有人員,在标準認定上,對場館空間、人員、車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王钰凱說,“以冰立方内随處可見的固定手消台、消毒液外包裝盒等物品為例,隻有在對商标進行完全遮蓋處理後,才能擺放在顯著位置。”

權益保護工作離不開場館内各個領域從業人員的參與和配合,是以王钰凱也積極與場館内其他業務領域溝通協調,針對各領域主責空間内的裝置、人員或車輛進行溝通協調,提醒其做好“清潔場館”工作,并解答對方提出的問題。

趙澤華 曹夢奇

興奮劑檢測全天守候

青春冬奧|冬奧賽場有一群特崗志願者

▲新年期間趙澤華在志願者駐地留影。

來自北京大學的趙澤華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的專業志願者。興奮劑檢測中心是少有的24小時不間斷運作的場館,樣品室的工作需要志願者在夜間長時間保持極高的注意力,一絲不苟地完成大量樣品的操作工作,對志願者的身體和精神都是巨大的挑戰。

了解到每晚12點到次日9點的夜班任務重且作息不規律時,作為小隊長的趙澤華主動選擇了這一班次。直到奧運會閉幕,他都會在興奮劑檢測中心作為興奮劑檢測工作的“守夜人”。在運動員們結束激烈緊張的比賽進入夢鄉後,相關樣品才從三個賽區陸續抵達檢測中心。此時,趙澤華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整晚他都要負責血樣接收和生物護照檢測的工作。

除了興奮劑檢測中心的全天守候,反興奮劑領域專業志願者則會在賽場為進行反興奮劑檢測的運動員提供全程陪護,曹夢奇便是其中的一員。

曹夢奇說,由于其專業性和特殊性,這個崗位開展的崗前教育訓練非常多,“在通知運動員采樣檢測的時候,如果出現了程式性錯誤,一旦檢測出陽性,運動員可能會說是我們通知流程的問題而拒絕承認這個結果。”

距離運動員近了,也讓志願者們見到了運動員賽場外的一面。曹夢奇印象深刻的是,有個運動員在比賽中原本一路領先,在最後時刻被反超隻獲得銀牌,情緒有些失落。從賽場轉到冬奧村做興奮劑檢測時,運動員說餓了,志願者們就陪護其去吃飯,回來後又等了半個小時,但第一次取尿後發現還是不夠。這個時候,頒獎廣場又通知要趕緊去領獎。那一刻,情緒崩潰的運動員在檢查站痛哭了起來,當天正好是曹夢奇值班,他趕忙過去安慰,又一起陪同運動員趕去頒獎廣場。

尹馨宜

為外國制冰師當翻譯

青春冬奧|冬奧賽場有一群特崗志願者

▲尹馨宜(左)與法國制冰師雷米·博勒。

1月4日,國際關系學院的尹馨宜來到了首都體育館,以制冰專家翻譯的身份開啟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志願服務。

尹馨宜說,制冰工作具有内容繁重、涉及領域多、專業性強、工作周期長等特點。“當制冰專家提出要求或安排工作時,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裡了解複雜的技術性内容,并精準地用中文傳達給對應的從業人員。交流中,即使資料隻差了一點點,都可能對冰面的品質和制冰的進度造成很大的影響。”

“Moustache”即法語中的“小胡子”,指的是在澆冰過程中兩輛澆冰車由于轉彎角度不同,造成冰面上出現沒有覆寫水的空白。這是尹馨宜和制冰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在正式比賽過程當中,每一大輪比賽結束之後,冰面劃痕較多,需要重新澆冰使冰面達到完美的狀态。由于電視轉播有嚴格時間規定,每場比賽之間的澆冰時間僅有10-15分鐘,這非常考驗澆冰司機的工作能力和整個團隊配合的能力。

尹馨宜說,“當‘小胡子’出現時,我要配合制冰師通過對講機發出指令,引導澆冰司機到對應位置進行覆寫。在冰面上向澆冰司機下達轉彎密碼後,我和制冰師要立刻移出冰場,防止幹擾到澆冰司機。每覆寫一處‘小胡子’就意味着澆冰車需要多走一圈、多花一分鐘的時間,這也是我們在賽時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陳聖禹

編輯 韓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