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中國造還是外國産?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秦始皇陵西側發現了兩輛用青銅制作,以四匹馬拉的戰車,大小為真車馬的二分之一。這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對研究中國古代車馬制度、雕刻藝術和冶煉技術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價值。

編号為1号的戰車是立車、單轅雙輪,車廂為橫長方形,車門在車廂的後面,車上有圓形的銅傘,傘下站着禦官,雙手馭車,前駕四匹馬。編号為2号的為安車,也是單轅雙輪。車廂為前後兩室,二者之間有窗,上車的門在後面,上有橢圓形車蓋。車體上繪有彩色紋樣。車馬均有大量金銀裝飾。這兩銅車馬都是事先鑄造而成,後又經過細部加工的,工藝水準非常之高。銅馬身上纓絡和鍊條用的銅絲直徑僅半個毫米左右,有的則更細。據推測,銅車馬坑當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組成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中國造還是外國産?

西安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二号車,乃可坐着駕駛的安車,又叫辒辌車。

秦始皇陵銅車馬出土後,對于中國馬車究竟如何發展出來的?中國的馬車是中國造還是外國産的争論一直不斷。

中國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戰車的形制與系駕法截然不同,故中國可以進行車戰,西式馬車卻不行、隻能用來當作運載工具,進而論證中國戰車的起源絕非外來。

但在西方,人們習慣将馬與馬車的使用都歸功于西亞地區,認定中國必是在彼方的影響下,通過民族交流的文化傳播而習得駕馭馬匹和馬車的方法。是以西方人認為馬車的發源地是高加索,然後西傳到美索不達米亞,東傳到中國,其形制在傳播過程中稍有改變……中國馬車和高加索馬車非常相似,是以不能僅憑中國馬車和美索不達米亞馬車的差異就斷定中國馬車的獨有性。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中國造還是外國産?

中國馬車的起源被西方人認為是來自西亞,此為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乘馬車之雪花石膏浮雕。

真相如何?難道春秋戰國以前的中國馬車真的是舶來品嗎?

經過考古發現,在夏代二裡頭文化遺址中我們就發現了車轍遺迹,雖尚不清楚當時到底有無使用馬車,但至少能确信彼時的中國古人對車子并非一無所悉。

而且目前可見的最早馬車文物源自商朝,制造技術與型制都與西方有所不同,譬如西方習慣使用四輪馬車,但商周以後中國卻罕用之;西方馬車的車輿大都在車軸前,爾後才慢慢後移,而商周馬車的車輿卻一直位于車軸上;且西方早期馬車的軸距小、輻條數少,商周馬車的輪徑卻往往在1.5米以上,輻條數18條以上,顯示了更優越的載重能力,是以顯然中西馬車的技術起源有别。

通過考究馬匹的系駕法,也能看出中西馬車的起源絕對不同。先秦時代是通過“轭靷式系駕法”來駕馭馬匹,馬匹頸部的轭受力,将跑動時的能量藉由胸前的靷傳遞給車輛,令馬的頸部氣管不緻遭壓迫而無法使出全力,故馬車性能更優越、也能從事車戰。但古埃及、希臘、羅馬等地區卻直接将缰繩套在馬頸上,造成馬跑得愈快、呼吸愈困難,直到8世紀後西方才逐漸像中國般改采胸系式善待馬匹,但此時中國已改為胸套式系駕法,最後在13世紀又改良成鞍套式。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中國造還是外國産?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周原遺址出土的一套西周晚期的青銅輪牙馬車。

當然,也有許多一些中外專家學者采用融合的态度看待此事。他們認為中國馬車的結構和出現時間與西方契合,兩方的車轭、轅、輪和用途都相似,是以應有關聯,在中亞、蒙古與中國西部發現的許多古代壁畫,都有形制類似的馬車内容,似乎是東西方交流後的産物。

無論結論是什麼,今天的我們都不能輕易對中國本土是否擁有發展出興盛文明的足夠能力的懷疑,更不能完全認可所謂的“中國文化西來說”觀點,因為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