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已經過去大半年了,回想起當初疫情爆發時期的種種感受,仿佛就像昨天一樣。疫情讓每個人都在經曆鬼門關,各個國家也是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态。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整個世界遭此大難,确實讓人無法輕松釋懷。這次災難對于我們所有活下來的人應該算是一份很痛苦但卻寶貴的經曆,鞭策我們以後更好地前行。回顧2019年末的疫情,我确實獲得了較多的經驗,這裡總結一下我獲得的感悟,也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點。
1. 關于生命。
不得不說,疫情之下,我再次強烈地感受到生命健康是第一重要的。那麼多的人因為新冠而離開,好多還是比較年輕的人,他們還有打大好前程,他們隻想着回家和家人團聚,沒想到這次團聚變成了離别。雖然事情并不發生在我身上,但是我之前也有過經曆鬼門關的經曆。我深知這種經曆所帶來的無助和悲傷。人傳人的新冠病毒,如果身邊至親不幸有得患此病的,就是集體跨越鬼門關了。新冠被壓制了一段時間後,大家都出來活動了,但是仍然是人人自危,所有之前準備好的紅白喜事,也都因為這次疫情給擱置了。至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所有對生命有真正威脅的事情上(準确地是說當我們意識到了自己處于這種困境),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健康第一。但可笑的是,在平時耗費自己身體的時候,我們經常不回把健康當回事。妄想一個健康的體魄,卻沒有堅持鍛煉的習慣,這種錯位也許會造成比新冠更加可怕的結果。對于我這樣三十而立的人來說,任何時候把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是一個十足明智的事情,因為能大肆耗費身體拼搏的前十年已經過去。
2. 不安的情緒:恐懼、欲望,焦慮與煩躁。
人的欲望随着年紀長大會更加膨脹,而在家被關住了,欲望就無所發洩,是以會很難受。在家有多麼難受就說明自己的欲望有多麼強烈,适當降低欲望有助于生活和諧。網上視訊傳有些老頭老太太不帶口罩上街買菜,有甚者與治安人員發生沖突,其實更多就是一種欲望被壓制後的沖動感,希望能通過釋放欲望緩解内心的不安。之前我覺得财務自由的狀态就是躺着,這次是過足了這種足不出戶的日子,如果我已經财務自由,但是仍然在家無所事事,肯定是很難快樂的。是以需要我們的快樂并不是躺着自由,而在在于真正地創造自我價值,經常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才能獲得自我滿足感。而當我們焦灼難耐的時候,不如試試聽聽一些讀書節目,又或者拾起幾本舊書重讀,相信那份焦慮和煩躁感會伴随着知識被逐漸撫平。
這次恐懼,是來自于網際網路各大媒體與自媒體的資訊帶來的恐懼感。如果一個人沒有過濾資訊的能力,最終資訊也會像病毒一樣地感染他,在wh封城消息出來的時候,我是第一時間被恐懼了。一是從來沒有聽聞封城,二是不明事由地被資訊催眠了,差不多過了近十天才慢慢地緩過來,确實,人在恐懼下會喪失一部分理智,恐懼不是一件壞事情,因為隻有你恐懼了,才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才不會随意地做出對自己真正有傷害的事情。
4. 陪伴家人
從高中畢業,離開家上大學以後,我們陪伴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少了,更不用說大學畢業去上班以後。這次疫情讓大家足不出戶,其實同樣是給了家人團聚的機會,對于我而言,父母年近七十,不知有多少時間能夠繼續陪伴。雖然疫情很難,但是也感謝給了我一次陪伴父母的機會,确實好久沒有在家和父母一起了。小時候聽過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這首歌當時唱的是号召那些打拼在外的人們,多回到父母身邊聊聊心事,家事,天下事。如今的我也成為了外出打拼的人,這次疫情讓我充分感受到,雖然疫情帶來了很多恐懼,但是外面很可怕,屋裡卻是很溫暖,珍惜當下閉足在家的日子,因為每一次都可能是唯一一次長情的陪伴。以後有機會多回家,不管和家人有什麼糾葛,當下就是幸福,不要等到人不在的時候才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沒有珍惜。
5、打工和創業
每個曾經在外打拼的人都應該有過一個創業夢,我也有。最開始上班的時候,一直期待有一天能夠開公司。後來工作越來越忙,這件事情就被擱置了。這次疫情也讓我想明白了創業和打工之間的差別,作為一個公司的老闆,承擔的風險比我們普通打工者要大很多很多,創業九死一生,如果我之前創業了,在這次疫情中能活下來嗎?
比起打工,創業更像是一場賭博性質的拼搏。這次疫情難倒了很多中小企業,特别是那些沒有上市的企業。類似餐飲,旅遊業,電影傳媒,線下教育更是遭受了重創。不知多少創業者在這次疫情後破産,我們常說:打工者收入過于穩定,收入上限很快回到天花闆,沒有什麼想象空間。那麼這種穩定的煩惱是否也是一種幸福呢?當然了,在這次疫情中,打工者和創業者都受到了重創,很多打工者在這場疫情後遭受了企業裁員,又或是公司破産丢掉了工作。但是唯一幸運的是,打工者還能繼續去找下一份工作,而創業者可能已經債務累累,隻能等他日東山再起。是以打工創業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壞。創業者承擔地責任更多,壓力更大,收益也可能更大;而打工承擔的責任相對小,壓力也小一些,當然收益就平平。是以選擇打工與創業,更多是衡量自身情況,而是不是僅僅關注掙錢多與少。掙錢不是目的,而是自己承擔責任後,社會回報的副産物。在此之後,我會更加慎重考慮創業這個事情。
不過對于現在這麼激烈的就業市場而言,打工并不是長久之計。是以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探索我們的副業,或者說找到一個真正的價值點。可是副業在哪裡,怎麼找,何時找?這個問題永遠沒有一個很實際的例子給被人拿起來就就用,因為人是不同的,每個人從事的領域和适合的方向太不一樣了,别人賺的盆栽缽滿,也許換成我們就會叫苦不疊,不過正因為迷茫,我們更應該早日踏上這條自我探尋的路途,否則待到我們的市場價值被歲月磨盡了,誰知道我們還能不能靠着主業混口飯吃呢,在35之前一定要找到自己的plan B。随着職場競争力的下降,planB保證我們不會活得太難堪。
6. 現金流&存款
相信疫情期間,大家充分體驗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了。疫情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惡戰,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包括所有的員工都會在這場戰役中損失過重,甚至破産。扛過去的公司和個人就有可能迎來春天,而大多數都可能被拍死在沙灘上。是以保持一定現金流是很必要的,這個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要把所有身家都搭進去,留好閑餘,非常重要。網上有個紮心的提問,丢掉現在的工作,你的現金還能支撐你生活多久?相信這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因為當今社會的物質過于富足,導緻大家的花錢習慣都是大手大腳,不留後路,再加上網際網路支付讓我們的消費更加友善,經常會消費過度,是以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一年的消費情況,買東西都是被動的,從來沒有主動思考每件物品的去與留的合理性。到底一年要花多少錢?我們應該先從記賬開始,記錄自己的消費情況,制定消費計劃。根據一年的消費額度推算出自己的存款目标,根據4%法則早日實作财務自由,讓我們今後的人生以效率和價值為主,而不是以掙錢為主。這樣的人生過得才會更有意義。
另外就是房子了,中國人大部分的資産都是以房地産存在的,很多之前玩杠杆買房的人,在疫情中也是受到了重創。疫情給我的感悟是,房子隻是一個居住的場所,而不是真正的家,有家人朋友的地方就是家,我們費盡千帆萬苦買到的房子,讓我身心疲憊的房貸,是否值得我們一直背負壓力?為什麼一定要買房,把買房的錢用來租房到底行不行呢?之前的我也是覺得自己是個剛需,這次疫情讓我明白,人要活得健康一點,越年輕越不要把買房作為人生頭等大事,雖然之前的人靠着房子賺了錢,但是時代和政策在變,我們是否需要繼續孤注一擲地把金錢投入到房地産中,未來也許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7. 人與人的關系
人性在這種災難面前充分被展露,武漢人乃至湖北人被全國人民當成了瘟神,不管有病沒病,大家都不敢輕易接近。武漢人在湖北同樣也成了“不待見的角色”,原來相安無事,到了此刻,甯可錯殺千人,也不願一人漏網。所有之前面子上的關系和情感在疫情間顯得不堪一擊。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自保,可是把本是一條船的螞蚱扔到水,甚至落井下石,确實有點過了。這場瘟疫告訴我們,關系遠沒有我們看的那麼靠譜,人性的惡在極端情況下會進一步被放大。是以不要輕易覺得自己的朋友很多。患難見真情,那些在患難中願與你共存亡,願意關心你,願意為你付出一些的人,我們要牢記在心。有一個統計說是我們真正關系親密的朋友,最多不會超過十個,這些親密朋友的特點就是經常會聯系,平時私下會經常有情感上的溝通,在有困難的時候大家能夠互相扶一把。随着物質欲不斷地上升,真心朋友基本都是個位數了,珍惜眼前人。如果有機會盡量少用微信朋友圈,虛拟網絡的聯系非常脆弱,我們更應該注重線下的交流,當然了,朋友如果不多就不多吧,多看看書,書就是最好的朋友,而不用微信營造的朋友圈騙自己。
8. 深度學習
這次疫情應該給足了我們超過他人的機會,疫情閑置在家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在刷手機,打撲克之類。當然了,我哦們可以選擇加入他們,又或者是利用這段時間鍛煉自己的大腦,學會把時間有效利用起來。在疫情期間,除了依舊認真工作外,我們還需要保持自我學習與成長。在這段時間我們要去磨砺心性,珍惜好好學習的寶貴日子。在工作之餘,多讀讀書,多學點技能,讓自己能夠在某一方面的學識或者技能見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許平時我們都被迫努力,現在沒人監督我們了,我們正好使用自律力來監督我們努力。這段時光可能會成為工作以後最難忘的一段學習時光,不論多難,拿出學習的态度和勇氣,堅持每天比昨天好一點。當日後回首今天,我希望自己能自豪地對自己說,我曾經自律過,我曾經在這種疫情期間依然保持學習的原動力。
9. 自由工作者
作為一個年邁的it人,我早已經有想轉變自己的職業路徑的想法。對于每天至少八九小時的坐班制度和工作内容早已有了膩歪的感覺,我是否能找到一份和目前狀态不同的工作呢?一種形式自由,時間也自由,驅動變為内部為主的工作。這場疫情充分為我們準備了這樣的氛圍,首先是自律,按照日常工作的方式和形式去做,在工作期間不幹工作無關的事情;第二就是溝通方式,遠端辦公涉及到團隊協作的部分更加需要溝通,而溝通技巧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第三就是為自己營造一個工作氛圍,要和一切不利于工作的環境隔離開來;第四就是要适當給自己放空的時間,不讓會感覺一天都在上班,讓自己大腦産生疲倦感。
在大概經曆了三個月的遠端工作以後,我發現自己的效率比在公司上班時候相對還高一些,最開始的擔心和不适應完全消除,原來我還蠻适應和适合這種遠端辦公方式的,後來仔細想想,其實我屬于内向型工作者,在安靜的環境裡,我更能深度工作,能充分發揮出最大效率;在公司因為大家都坐在一起,經常會有人打斷我的工作節奏,雖然每天上班花了八九小時時間,其實真正有效率的時間并不多。在今後我要多去思考,我應該從事哪方面的工作,對于我的價值展現和工作感受更有利,畢竟上班隻是工作的一種形态,不是每個人都适合上班,也不是我們願意上班到退休就能實作如此,早點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早點做出改變,也許對于自己來說,更為上策。
以上就是我對疫情半年左右時光的一些思考與總結,相信随着疫苗的研發與逐漸投放,最終人類會最終打敗病毒。在這段時間,我們要做的就是感恩那些為疫情做出貢獻和犧牲的人,也要銘記那些因疫情離開,沒有機會享受生活的人,我們作為幸存者,應該好好反思過去,好好計劃将來,創造自己的人生,為世界添彩。
這次疫情給你帶來了什麼思考呢?歡迎留言交流~
快送門:各種學習資料與大廠招聘部落客:測試生财(一個不為996而996的測開碼農)
座右銘:專注測試開發與自動化運維,努力讀書思考寫作,為内卷的人生奠定财務自由。
内容範疇:技術提升,職場雜談,事業發展,閱讀寫作,投資理财,健康人生。
csdn:https://blog.csdn.net/ccgshigao
部落格園:https://www.cnblogs.com/qa-freeroad/
51cto:https://blog.51cto.com/1490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