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上周,人造鑽石公司 Aether Diamonds 獲得了 B Corp 共益企業認證。

Aether Diamonds 由 Ryan Shearman、Daniel Wojno 和 Robert Hagemann 創立于 2018 年,是全球第一家使用碳捕獲技術生産人造鑽石的公司。Aether 采用了線上直銷的經營模式,消費者可以定制從碎鑽到 2.5 克拉各種尺寸與顔色的鑽石,交貨時間約為三個月。

最近,Aether 推出了一系列的人造鑽石戒指。這些戒指不僅使用了公司生産的環保人造鑽石,還采用了經過認證的負責任開采金屬。由于制造方式有所不同,Aethers 生産的人造鑽石與普通人造鑽石相比定價更高,品牌一克拉鑽石戒指價格約為 6500 美元。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Aether 人造鑽石戒指

Aether Diamonds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Ryan Shearman 表示,獲得 B Corp 認證将會進一步将 Aether Diamonds 與其他人造鑽石公司區分開來。他說:“很多标榜實驗室培育鑽石的公司都是通過從化石燃料行業購買晶種來完成這一過程,這并不完全環保。但我們與瑞士一家公司進行了合作,通過其從空氣中過濾的碳元素來制作人造鑽石。”

因為實作了負碳制造,Ryan Shearman 驕傲地将 Aether 的人造鑽石稱為“首枚實驗室培育的奢華寶石”。他表示,每生産一克拉鑽石,Aether 可以從空氣中去除 20 公噸二氧化碳,這相當于一位普通美國居民 1.25 年的碳排放。出于安全考慮,他們拒絕透露 Aether 鑽石生産機器的具體位置。

創立第一年,Aether 的營業額約為 300 萬美元,并獲得了 27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 Robert Hagemann 透露,Aether 的 A 輪融資即将結束。同時,他們也在探索建立批發合作夥伴關系的可能性。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Aether 人造鑽石珠寶系列

根據 Frost & Sullivan 釋出的《毛坯金剛石生産的環境影響分析》,開采鑽石産生的有害碳排放量為每克拉 57000 克,擷取一克拉天然鑽石需要毀壞多達 1750 噸無法修複、且長期不能耕種的土壤。另一方面,即便有來自金伯利程序(Kimberly Process)的嚴格要求,但沖突鑽石貿易與勞工問題依舊沒能得到徹底解決,時有曝光。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之是以能夠獲得投資人與消費者的青睐,不僅僅是因為 Aether 開發了獨特的環保人造鑽石制造技術,也側面說明了人們對于環保和人權問題的重視。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雖然人造鑽石在近幾年才正式進入大衆視野,但事實上,早在 18 世紀人們就開始了人造鑽石的探索和研究。1879 年至 1928 年間,許多學者提出了鑽石合成的假設。這些理論都經過仔細地分析和推論,但由于技術限制始終沒能付諸實踐。

随着熱力學和高溫高壓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造鑽石開始從理論變成了現實。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瑞典和蘇聯率先投入鑽石合成研究,研發了CVD(化學氣相沉積)與 HPHT(高溫高壓)合成技術。

1954 年 12 月,通用電氣制造出了第一批工業用途的人造鑽石。1970 年,通用宣布第一顆寶石級人造鑽石正式誕生。

此後的三十餘年,雖然不斷有成功培育十幾克拉人造鑽石的消息傳出,但實際上,寶石級人造鑽石的制造技術在近十年才有了大幅發展。2010 年,毛河光研究小組的蒙宇飛博士合成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鑽石——重達 2.3 克拉的無色切割 CVD 鑽石。此次成功,宣告着人造鑽石的制造技術的逐漸完善,為寶石級人造鑽石的發展打開了大門。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各種顔色與形狀的人造鑽石

随着人造鑽石産品愈發受到關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 2018 年 7 月對其寶石指南做出重大修訂。新規将“天然”一詞從鑽石的定義中移除,肯定了人造鑽石的屬性,并規定商家“不可在營銷中,通過使用‘合成’一詞誤導消費者競争對手生産的人造鑽石不是真鑽石”。

目前,主流的人造鑽石制造方式依舊是 CVD 與 HPHT,這兩種方法都需要借助“晶種”來完成人造鑽石的培育,并可以通過調整元素含量,生産不同顔色的璀璨寶石。其中,CVD 法是通過等離子反應器完成操作,而 HPHT 則模仿了鑽石在大自然中的形成,通過巨大的壓力與高溫生産人造鑽石。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質優價廉且環保的特點讓人造鑽石逐漸在珠寶市場獲得認可,越來越多的國内外主流珠寶廠商開始投資發展相關業務。

2016 年,施華洛世奇宣布創立人造鑽石品牌 Diama。2018 年,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 De Beers 宣布推出人造鑽石珠寶品牌 Lightbox,并通過開設全新工廠不斷提高人造鑽石産量。而 Diamond Foundry、Fenix diamonds 等初創培育鑽石品牌的推出,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市場的發展潛力。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De Beers 旗下人造鑽石品牌 Lightbox

即便被納入了鑽石行列,但人造鑽石暫時還沒能得到珠寶行業的認可,并擁有與天然鑽石一樣的意涵。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A diamond is forever),讓鑽石成為了最為經典的愛情信物。透過完美愛情的概念營銷,天然鑽石的璀璨光輝讓無數人趨之若鹜。但是人們卻都忽略了,這句對鑽石的贊美最初隻是一句廣告語。而電影《血鑽》的播出、不斷曝光的勞工權益與環境污染問題,更是讓消費者們對于天然鑽石在道德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貝恩咨詢的報告顯示,中美印三國的千禧代及 Z世代人群中,關注鑽石環保性與道德性的消費者分别為 76%、58% 與 72%。

環保概念的不斷深化與 Leonardo DiCaprio 等明星的不斷呼籲,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身體力行地為人造鑽石“站台”,選擇人造鑽石飾品,并推廣其中的環保理念。在年輕人的推動下,未來的人造鑽石市場必定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均為純碳成分,擁有同樣的光學特性,表現為相同的立方體晶石形态……其實,如果從元素、表現等理性角度分析,天然鑽石與人造鑽石并無任何不同。人們對天然鑽石的追逐與熱愛,主要來自于稀缺性與其代表的身份、地位等意象。

也許,能夠實作量産的人造鑽石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内都不能獲得與天然鑽石等同的地位,但是技術的革新與新一代消費者觀念的改變,或許會打破根深蒂固的“鄙視鍊”,讓人們選擇珠寶時擁有更多的自由。WWD

撰文Usasa

圖檔來源網絡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可持續時尚|技術創新能幫助人造鑽石突破行業“鄙視鍊”嗎?

繼續閱讀